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1583发布日期:2024-04-08 11:24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环境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环境检测是利用gis技术对环境检测网络进行设计,环境检测收集的信息又能通过gis实时储存和显示,并对所选评价区域进行详细的场地监测和分析。环境检测装置则是对环境进行检测的设备。

2、现有的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其检测环境就是粉尘较多的环境,因而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有大量粉尘积蓄在壳体上,而传统的设备通过散热口进行散热以及壳体导出热量,厚重的灰尘会大大影响其散热效果,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台、检测设备本体与防尘网罩,所述检测设备本体上设有吸气管与排气管,所述安装台上设有用于清理防尘网罩的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台上的第一刷板,所述第一刷板侧壁贯穿设有第二刷板,所述安装台上端转动连接有齿圈,所述齿圈上端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防尘网罩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能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所述安装台上设有用于驱动防尘网罩转动的驱动机构。

4、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台下端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侧壁固定连接有能与齿圈啮合的第一齿轮。

5、优选地,所述吸气管上转动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远离吸气管的一端设有吸尘罩。

6、优选地,所述检测设备本体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吸尘管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

7、优选地,所述第二刷板上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刷板上端贯穿设有螺栓,所述排气管上设有防尘筒。

8、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本装置设置了清理机构,可以通过在安装台上安装防尘网罩对设备进行防尘,避免粉尘较多的环境设备上容易积蓄大量灰尘影响设备散热,并且可以通过转动防尘网罩,实现对防尘网罩侧壁与上端灰尘的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0、2、本装置设置了驱动机构,可以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使得防尘网罩自动转动,进而实现防尘网罩自动除尘,进而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11、3、本装置设置了第二电机与吸尘管,可以通过驱动第二电机,实现吸尘管转动,可以改变监测方向,从而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台(1)、检测设备本体(3)与防尘网罩(6),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本体(3)上设有吸气管(18)与排气管(8),所述安装台(1)上设有用于清理防尘网罩(6)的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台(1)上的第一刷板(4),所述第一刷板(4)侧壁贯穿设有第二刷板(5),所述安装台(1)上端转动连接有齿圈(11),所述齿圈(11)上端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2),所述防尘网罩(6)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能与限位槽(12)配合的限位块(15),所述安装台(1)上设有用于驱动防尘网罩(6)转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台(1)下端的第一电机(14),所述第一电机(14)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侧壁固定连接有能与齿圈(11)啮合的第一齿轮(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18)上转动连接有吸尘管(7),所述吸尘管(7)远离吸气管(18)的一端设有吸尘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本体(3)上设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输出轴与吸尘管(7)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板(5)上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刷板(4)上端贯穿设有螺栓(16),所述排气管(8)上设有防尘筒(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粉尘环境的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台、检测设备本体与防尘网罩,所述检测设备本体上设有吸气管与排气管,所述安装台上设有用于清理防尘网罩的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台上的第一刷板,所述第一刷板侧壁贯穿设有第二刷板,所述安装台上端转动连接有齿圈,所述齿圈上端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防尘网罩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能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本技术设置了清理机构,可以通过防尘网罩对设备进行防尘,避免粉尘积蓄在设备上影响设备散热,并且可以通过转动防尘网罩,实现对防尘网罩侧壁与上端灰尘的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慧娥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