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89549发布日期:2024-04-01 13:5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再生混凝土,尤其涉及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1、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集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集料全部为再生集料;粗集料为再生集料、细集料为天然砂;粗集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集料为再生集料;再生集料替代部分粗集料或细集料。

2、已经公布的公告号为cn218365669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且机箱的顶部焊接有进料口,所述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且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机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搅碎机。该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设置有升降电机、螺杆、第一螺筒、第二螺筒、活动杆、连接块、搅拌电机和搅拌杆,第一螺筒在螺杆上正转,第二螺筒在螺杆上反转,两者通过活动杆产生向下的力推动连接块向下,进而使搅拌杆可以上下升降,搅拌杆随着升降电机的转动做着往复运动,可以对不同高度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再生效率。

3、以上装置在使用时,搅拌杆随着升降电机的转动做着往复运动,可以对不同高度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再生效率,但是再生混凝土制备材料中,对废弃混凝土初步破碎不完全的情况,若直接加入到搅拌罐进行搅拌,会让混凝土原料的搅拌效果不佳,为此需要对其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废弃混凝土初步破碎不完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破碎仓,所述破碎仓的顶端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料斗,所述破碎仓的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脚,所述连接脚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研磨仓,所述破碎仓与所述研磨仓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处安装有阀门,所述研磨仓的一侧固定连接搅拌仓,所述搅拌仓的一侧底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传动箱的内部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到所述破碎仓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破碎刀片,所述研磨仓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研磨辊,位于所述研磨仓的内部两侧与所述研磨辊的底部均设置有倒料板,所述倒料板与所述研磨仓固定连接,所述倒料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研磨仓与所述搅拌仓之间相连通,所述搅拌仓的一侧底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进料斗将混凝土制备材料导入到破碎仓的内部,通过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最终带动破碎刀片对混凝土进行破碎,破碎完后打开阀门,让混凝土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研磨仓的内部,利用设置的研磨辊对其进行碾压研磨,通过倒料板的导向掉入到研磨仓的底端,再导入到搅拌仓的内部,最后通过出料管流出。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端两侧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分隔板的顶端开设有供所述搅拌杆贯穿的通孔,位于所述搅拌仓的内部与所述搅拌杆的底部安装有电动闸,所述搅拌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斜板。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电动闸阻挡承接住,利用设置的第二电机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从而对再生混凝土进行搅拌,利用设置的电动伸缩杆启动带动连接板可以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固定框内部的第二电机可以上下运动,可以不同高度地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最后打开电动闸让混凝土流到斜板上,最后通过出料管流出。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研磨仓的内部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杆相接触,所述刮板的一端与所述研磨辊相接触。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固定块方便刮板的安装拆卸,利用设置的支撑杆起到对刮板支撑的作用,利用设置的刮板可以对附着在研磨辊外表面的混凝土进行刮落。

8、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箱的正表面螺纹连接有维修板。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维修板方便对传动箱的内部进行拆卸维修。

10、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破碎仓、所述研磨仓、所述搅拌仓的正表面均安装有透视窗。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透视窗方便查看到破碎仓、研磨仓和搅拌仓内部的工作情况。

1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支撑脚起到对整个装置支撑的作用。

1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5、利用设置的进料斗将混凝土制备材料导入到破碎仓的内部,通过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最终带动破碎刀片对混凝土进行破碎,破碎完后打开阀门,让混凝土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研磨仓的内部,利用设置的研磨辊对其进行碾压研磨,通过倒料板的导向掉入到研磨仓的底端,再导入到搅拌仓的内部,最后通过出料管流出。



技术特征:

1.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破碎仓(2),所述破碎仓(2)的顶端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料斗(11),所述破碎仓(2)的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箱(3),所述传动箱(3)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脚(6),所述连接脚(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研磨仓(7),所述破碎仓(2)与所述研磨仓(7)之间固定连通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处安装有阀门(9),所述研磨仓(7)的一侧固定连接搅拌仓(10),所述搅拌仓(10)的一侧底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12),所述传动箱(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4),所述传动箱(3)的内部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4)与所述第二齿轮(17)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16)贯穿到所述破碎仓(2)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杆(16)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破碎刀片(18),所述研磨仓(7)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研磨辊(21),位于所述研磨仓(7)的内部两侧与所述研磨辊(21)的底部均设置有倒料板(22),所述倒料板(22)与所述研磨仓(7)固定连接,所述倒料板(2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3),所述研磨仓(7)与所述搅拌仓(10)之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仓(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端两侧均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4),所述电动伸缩杆(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两组所述连接板(25)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框(26),所述固定框(26)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8),所述分隔板的顶端开设有供所述搅拌杆(28)贯穿的通孔,位于所述搅拌仓(10)的内部与所述搅拌杆(28)的底部安装有电动闸(29),所述搅拌仓(10)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斜板(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仓(7)的内部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块(31),所述固定块(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板(32),所述刮板(32)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杆(23)相接触,所述刮板(32)的一端与所述研磨辊(21)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3)的正表面螺纹连接有维修板(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仓(2)、所述研磨仓(7)、所述搅拌仓(10)的正表面均安装有透视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33)。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再生混凝土制备装置,属于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破碎仓,传动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传动箱的内部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一转动杆贯穿到破碎仓的内部设置,第一转动杆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破碎刀片,研磨仓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研磨辊;本申请通过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最终带动破碎刀片对混凝土进行破碎,破碎完后打开阀门,让混凝土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研磨仓的内部,利用设置的研磨辊对其进行碾压研磨。

技术研发人员:何桂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