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8181发布日期:2024-04-08 11:3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属于农药合成设备。


背景技术:

1、吡唑醚菌酯(巴斯夫公司开发)为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能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和卵菌纲等植物病害,同时又能提高植物对环境的耐受力。根据其合成工艺特点,主要分为先缩合路线与后缩合路线,其中,先缩合路线(如cn110105287、cn104211641及 cn104592117a等)如下:

2、;

3、后缩合路线(如cn 106008347等)如下:

4、;

5、无论是先缩合法还是后缩合法,工艺中均涉及溴化和醚化两步,溴化的原料主要有溴素、氢溴酸+双氧水、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等溴源,而醚化的主要副产物为溴化钠,对于副产的溴化钠,一般经过多次纯化后,作为农用级原料。

6、但是,在上述的溴化工艺中还存在缺陷:产生较多低浓度氢溴酸废水,溴素和nbs中价格昂贵的溴原子利用率低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溴原子利用率低、产生较多低浓度的含酸废水等问题,提出了以溴化钠为溴化工序中的溴源,不仅为吡唑醚菌酯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合成路线,而且又可有效避免溴化过程中产生较多低浓度的含酸废水,友好环境,此外,还实现了溴原子在溴化段和醚化段的循环,以及,邻硝基甲苯、二氯乙烷、水等的循环利用,显著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即,为吡唑醚菌酯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相适应的系统,实现原料的循环利用。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3、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溴化反应釜、醚化反应釜、还原装置、酰化装置和甲基化装置,其中:

4、溴化反应釜:通过进料管线连接有去离子水储罐、溴化钠储罐、邻硝基甲苯储罐、二氯乙烷储罐和偶氮二异丁腈-二氯乙烷溶液储罐,对应进料管线上设置有对应的计量泵;以及,溴化反应釜通过氯气输送管线连接有氯气储罐,氯气输送管线上设置有调控阀和流量计;氯气输送管线连接有氮气吹扫管线,即停止通氯气后,用少量氮气吹扫通氯管线;

5、溴化反应釜的工位后侧设置有抽滤装置,抽滤装置上水相出口连接有水相收集罐,水相收集罐连接有碱输送管,水相收集罐与溴化反应釜连接;抽滤装置上有机相出口连接有苄溴有机相暂储罐,苄溴有机相暂储罐通过输送管与醚化反应釜连接,输送管上设置有真空泵;

6、醚化反应釜:通过进料管线连接有吡唑醇储罐、四丁基溴化铵储罐和碱液储罐,对应进料管线上设置有对应的计量泵;以及,醚化反应釜通过输送管与二氯乙烷储罐连接,根据需求,将加料结束后,采用二氯乙烷冲洗醚化反应釜的釜壁;

7、醚化反应釜的工位后侧设置有离心机ⅰ,离心机ⅰ上滤饼出口连接有洗涤罐,洗涤罐连接二氯乙烷输送管和去离子水输送管,洗涤罐的工位后侧设置有烘干装置,烘干装置的工位后侧设置有吡唑苄基醚暂存桶;

8、离心机ⅰ上母液出口连接有分相装置,分相装置上水相出口连接有蒸馏釜ⅰ,蒸馏釜ⅰ上溴化钠出口通过溴化钠回用管与溴化反应釜或/和溴化钠储罐连接,蒸馏釜ⅰ上水出口通过水回用管与碱液配制罐(碱液储罐与碱液配制罐连接)连接;分相装置上有机相出口连接有蒸馏釜ⅱ,蒸馏釜ⅱ上二氯乙烷出口通过二氯乙烷回用管与溴化反应釜或/和二氯乙烷储罐或/和偶氮二异丁腈-二氯乙烷溶液配制罐连接,蒸馏釜ⅱ上浓缩液出口与离心机ⅱ连接,离心机ⅱ上滤饼出口与醚化反应釜连接,离心机ⅱ上母液出口连接有蒸馏釜ⅲ,蒸馏釜ⅲ上邻硝基甲苯出口通过邻硝基甲苯回用管与溴化反应釜或/和邻硝基甲苯储罐连接;

9、还原装置:设置在吡唑苄基醚暂存桶的工位后侧,还原装置与吡唑苄基醚暂存桶连接;

10、酰化装置:设置在还原装置的工位后侧,酰化装置与还原装置连接;

11、甲基化装置:设置在酰化装置的工位后侧,甲基化装置与酰化装置连接;

12、溴化反应釜、抽滤装置、苄溴有机相暂储罐、醚化反应釜、离心机ⅰ、洗涤罐、烘干装置、还原装置、酰化装置和甲基化装置之间形成吡唑醚菌酯制备的连续通路;

13、其中,上述的水相收集罐、碱输送管、分相装置、蒸馏釜ⅰ、溴化钠回用管、水回用管、蒸馏釜ⅱ、离心机ⅱ、蒸馏釜ⅲ及邻硝基甲苯回用管等形成了废液回收再利用的连续通路。

14、进一步的,所述溴化反应釜和醚化反应釜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以及,溴化反应釜和醚化反应釜上均设置有温度检测仪,溴化反应釜和醚化反应釜外侧均套设有控温夹套。

15、进一步的,所述溴化反应釜上设置有取样口。

16、进一步的,所述醚化反应釜上设置有取样口。

17、进一步的,所述醚化反应釜上设置有晶种进料口,晶种进料口连接有晶种进料管。

18、本技术方案中涉及 “之间”、“上”、“工位前侧”、“工位后侧”、“内”、“外侧”等位置关系,是根据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情况而定义的,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常规用语,也是本领域术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常规用语。

19、采用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0、在本实用新型中,水相收集罐、碱输送管、溴化钠回用管ⅰ、分相装置、蒸馏釜ⅰ、溴化钠回用管、水回用管、蒸馏釜ⅱ、二氯乙烷回用管、离心机ⅱ、蒸馏釜ⅲ及邻硝基甲苯回用管之间形成了原料回收再利用的连续通路,保证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工艺的连续性、可持续和稳定性,以及,能更好配合于吡唑醚菌酯生产系统和工艺;

21、同时,解决现有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溴原子利用率低、产生较多低浓度的含酸废水等问题,实现溴原子在溴化段和醚化段的循环,以及,邻硝基甲苯、二氯乙烷、水等的循环利用,显著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即,为吡唑醚菌酯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相适应的系统,实现原料的循环利用。



技术特征:

1.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吡唑醚菌酯生产系统中,所输送吡唑醚菌酯生产系统包括溴化反应釜(1)、醚化反应釜(2)、还原装置(3)、酰化装置(4)和甲基化装置(5),溴化反应釜(1)连接有去离子水储罐(6)、溴化钠储罐(7)、邻硝基甲苯储罐(8)、二氯乙烷储罐(9)和偶氮二异丁腈-二氯乙烷溶液储罐(10),溴化反应釜(1)通过氯气输送管线(12)连接有氯气储罐(13);溴化反应釜(1)的工位后侧设有抽滤装置(16),抽滤装置(16)上有机相出口设在醚化反应釜(2)的工位前侧;醚化反应釜(2)连接有吡唑醇储罐(20)、四丁基溴化铵储罐(21)和碱液储罐(22);醚化反应釜(2)的工位后侧设置有离心机ⅰ(23),离心机ⅰ(23)上滤饼出口连接有洗涤罐(24),烘干装置(27)设置在洗涤罐(24)的工位后侧,还原装置(3)设在烘干装置(27)的工位后侧,酰化装置(4)设在还原装置(3)的工位后侧,甲基化装置(5)设在酰化装置(4)的工位后侧;溴化反应釜(1)、抽滤装置(16)、醚化反应釜(2)、离心机ⅰ(23)、洗涤罐(24)、烘干装置(27)、还原装置(3)、酰化装置(4)和甲基化装置(5)之间形成吡唑醚菌酯生产的连续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氯气输送管线(12)连接有氮气吹扫管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收集罐(17)上设有ph检测仪,水相收集罐(17)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碱输送管(18)上设有流量计(15)和调控阀(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滤装置(16)上有机相出口连接有苄溴有机相暂储罐(19),醚化反应釜(2)设置在苄溴有机相暂储罐(19)的工位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罐(24)连接二氯乙烷输送管(25)和去离子水输送管(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27)的工位后侧设置有吡唑苄基醚暂存桶(28),还原装置(3)设在吡唑苄基醚暂存桶(28)的工位后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原料的循环利用系统,保证水相收集罐、碱输送管、溴化钠回用管Ⅰ、分相装置、蒸馏釜Ⅰ、溴化钠回用管、水回用管、蒸馏釜Ⅱ、二氯乙烷回用管、离心机Ⅱ、蒸馏釜Ⅲ及邻硝基甲苯回用管之间形成了原料回收再利用的连续通路。解决现有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中,溴原子利用率低、产生较多低浓度的含酸废水等问题,实现溴原子在溴化段和醚化段的循环,以及,邻硝基甲苯、二氯乙烷、水等的循环利用,显著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友好环境。即,为吡唑醚菌酯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相适应的系统,实现原料的循环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滔,李舟,刘虎,何玉虎,杨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福思达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