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内衬及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1919发布日期:2023-10-28 15:5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反应釜内衬及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热合成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内衬及反应釜。


背景技术:

1、水热合成反应釜是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反应器,可用于小剂量的合成反应。

2、水热合成反应釜通常包括釜体、内衬和基底,使用方法为:将反应物倒入内衬,将基底放入内衬,然后将内衬装入釜体,对釜体密封好后,将水热合成反应釜置于加热器内,按照规定的升温速率升温至所需反应温度,使得基底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材料,待内衬中的反应物反应结束后,对水热合成反应釜进行降温,确认内衬中的温度低于反应物的沸点后,将釜体打开,取出附有薄膜材料的基底即可。

3、现有技术中,基底无法固定在内衬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内衬中的反应物发生沸腾,基底在内衬中随着反应物的沸腾而上下起伏,不仅无法保证生成在基底表面的薄膜材料的密度均匀性,使得薄膜材料的性能大打折扣,而且也无法根据实验要求使基底在内衬中保持特定的角度。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反应釜内衬及反应釜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内衬,该反应釜内衬不仅解决了基底随着反应物的沸腾而上下起伏的问题,还能根据试验需要使内衬中的基底保持特定的角度,使得薄膜材料生成在基底表面的特定位置上,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反应釜内衬,包括:

4、内衬;

5、支杆组件,支杆组件与内衬的底部固定连接;

6、转动连接件;

7、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底座、限位结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底座与支杆组件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限位结构用于对底座和支杆组件限位锁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设置在底座上,且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用于配合夹持基底。

8、可选地,转动连接件包括轴承或万向节。

9、可选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底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件连接,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位于底座的同一侧,第一夹持件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夹持件与底座连接,且第二夹持件位于第一弹性元件的变形方向的延长线上,第一弹性元件为自然状态时,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间距小于基底被夹持的两端之间的间距。

10、可选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与底座连接,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第二夹持件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弹性元件为自然状态时,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间距小于基底被夹持的两端之间的间距。

11、可选地,底座上设有活动槽,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与活动槽的槽底滑动连接,第一弹性元件背离第一夹持件的一端与活动槽的内壁连接,第二弹性元件背离第二夹持件的一端与活动槽的内壁连接。

12、可选地,支杆组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固定结构,第一支杆固定在内衬的底部,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背离内衬底部的一端活动连接,底座与第二支杆背离第一支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支杆的活动方向、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同轴,固定结构用于对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锁紧固定。

13、可选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件、限位通孔和限位螺纹孔,限位件上设有限位外螺纹,限位通孔设置在底座上,限位螺纹孔设置在第二支杆上,限位件能够穿设于限位通孔,且限位外螺纹能够与限位螺纹孔螺纹配合,以对底座和第二支杆限位锁紧。

14、可选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外螺纹和固定螺纹孔,固定外螺纹和固定螺纹孔中的一者设置在第一支杆朝向第二支杆的一端,另一者设置在第二支杆朝向第一支杆的一端,固定外螺纹和固定内螺纹螺纹配合。

15、可选地,固定结构包括螺栓和螺母,第一支杆背离于内衬底部的一端设有活动孔,第二支杆的外壁与活动孔的孔壁滑动连接,螺栓穿设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且螺栓穿出于第一支杆的一端与螺母螺纹连接,以对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锁紧固定。

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该反应釜可以将基底以特定的角度固定在内衬中。

1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8、反应釜,包括釜体和上述的反应釜内衬,反应釜内衬安装在釜体内。

19、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釜内衬,支杆组件与内衬的底部固定连接,夹持组件的底座与支杆组件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用于配合夹持基底,由此解决了内衬中的反应物发生沸腾时,内衬中的基底随着反应物的沸腾而上下起伏的问题,并且,在进行反应之前,可以根据试验需求,将底座转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限位结构对底座和支杆组件进行限位锁紧,可以根据试验需要将内衬中的基底保持特定的角度,使得薄膜材料生成在基底表面的特定位置上,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釜,采用上述的反应釜内衬,当内衬中的反应物沸腾时,可以将基底以特定的角度固定在内衬中,不仅提高了生成在基底表面的薄膜材料的密度均匀性,确保生成的薄膜材料的性能,还能根据实验需求使薄膜材料生成在基底表面的特定位置上,满足了不同的实验需求。



技术特征:

1.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300)包括轴承或万向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0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440),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4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410)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420)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420)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30)位于所述底座(410)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夹持件(420)与所述底座(41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430)与所述底座(410)连接,且所述第二夹持件(430)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40)的变形方向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40)为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件(42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30)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基底被夹持的两端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00)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450),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5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410)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30)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430)与所述底座(410)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10)上设有活动槽(411),所述第一夹持件(420)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30)均与所述活动槽(411)的槽底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40)背离所述第一夹持件(420)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槽(411)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450)背离所述第二夹持件(430)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槽(411)的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组件(200)包括第一支杆(210)、第二支杆(220)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支杆(210)固定在所述内衬(100)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杆(220)与所述第一支杆(210)背离所述内衬(100)底部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底座(410)与所述第二支杆(220)背离所述第一支杆(210)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30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220)的活动方向、所述第二支杆(220)和所述第一支杆(210)同轴,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一支杆(210)和所述第二支杆(220)锁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件、限位通孔(461)和限位螺纹孔(462),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限位外螺纹,所述限位通孔(461)设置在所述底座(410)上,所述限位螺纹孔(46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杆(220)上,所述限位件能够穿设于所述限位通孔(461),且所述限位外螺纹能够与所述限位螺纹孔(462)螺纹配合,以对所述底座(410)和所述第二支杆(220)限位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外螺纹和固定螺纹孔,所述固定外螺纹和所述固定螺纹孔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杆(210)朝向所述第二支杆(220)的一端,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杆(220)朝向所述第一支杆(210)的一端,所述固定外螺纹和所述固定内螺纹螺纹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釜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支杆(210)背离于所述内衬(100)底部的一端设有活动孔,所述第二支杆(220)的外壁与所述活动孔的孔壁滑动连接,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杆(210)和所述第二支杆(220),且所述螺栓穿出于所述第一支杆(210)的一端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以对所述第二支杆(220)和所述第一支杆(210)锁紧固定。

10.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内衬,所述反应釜内衬安装在所述釜体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水热合成反应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内衬及反应釜,该反应釜内衬包括内衬、支杆组件、转动连接件和夹持组件,其中,支杆组件与内衬的底部固定连接,夹持组件包括底座、限位结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底座与支杆组件通过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限位结构用于对底座和支杆组件限位锁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设置在底座上,且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用于配合夹持基底,该反应釜内衬不仅解决了基底随着反应物的沸腾而上下起伏的问题,还能根据试验需要使内衬中的基底保持特定的角度,使得薄膜材料生成在基底表面的特定位置上,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珠,苑逸夫,顾友才,武子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天和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