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911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器,主要用来净化生活饮用水。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机关团体、部队、餐厅、医院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自来水网上,用以滤除自来水中各种有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和病菌。
现有净水器大多不具反向冲洗排污功能,个别有反向冲洗排污功能的,结构又过于复杂,实用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和具有反向冲洗排污功能的净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由过滤装置、控制阀、水嘴、柱水出口、散水喷头、外壳和安全阀组成,过滤装置两端有相同的接口,控制阀的阀芯中央有空腔,腔壁有相对的两个透孔,小半圆腔壁外有与中央空腔连通的弧腔,控制阀的阀体有进水孔,进入孔、柱水孔、散水孔和通安全阀口。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总图;图2为过滤装置的剖视部件图图3为
图1的A-A剖视局部图;图4为图3的B向视图;图5为柱水位置剖视图6为散水位置剖视图;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见
图1和图2,过滤装置1由粗滤器2、精滤器3、端盖4和中筒5组成,粗滤器包括活性碳纤维6、无纺布7、滤网8和活性炭层或活性炭纤维层9、顶层为活性炭纤维,以下依次是无纺布、滤网、活性炭层或活性炭纤维层、滤网和无纺布,或者,粗滤器只用无纺布和活性炭纤维,粗滤器装于罐盖内。精滤器为数以千计的过滤管11,本实施例过滤管的外径为0.几毫米,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呈中空毛细管状,管壁密布能透过0.几至0.0几微米的微孔,过滤管均弯成U形,管直端有环氧树脂12浇铸封口,全部管口均外露,这样,待过滤净化的自来水从上端入口13进入,经粗滤后,从每根过滤管11的上端管口进入,经管壁微孔渗出管外,污物和病菌均被滤阻于管内,滤净后的可饮用水从下部管口13进入水嘴14,从净水流出口15流出。环氧树脂层12与中筒5粘固,中筒两端有螺纹,分别与两端的端盖4连接。两端的端盖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但此时的管口13的形状和尺寸必须全同,以利倒装。待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过滤装置倒装,进水从过滤管11外渗入管内,将管内沉积的污物和病菌冲洗干净,经过粗滤器后排出,以达到反向冲洗排污的目的。
参见
图1、图3-图6,控制阀34主要由阀体16、阀芯17和旋钮18组成,阀芯中央有空腔19,由小半圆腔和大半圆腔组成,两腔中心联线的外壁有相对的两个孔20和21,小半圆腔孔外有比四分之一圆弧稍大的空腔22,其间有孔20连通,阀体中央有中空圆腔,该圆腔与阀芯外圆呈滑动配合,腔壁上有五个孔,它们是进水孔24,进入孔25、柱水孔26、散水孔28和通安全阀口30。孔24为与进水口23连通的进水孔,与孔24成90°的为待净化的自来水进入孔25,
图1所示为进水孔24与进入孔25连通的状态,即待净化的自来水直接进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净化,此时阀体外旋钮18上的手柄10指示净水位置见图4。阀芯端部与旋钮进行固定连接,手柄带动旋钮顺时针转动45°见图5和图4的柱水位置,自来水经进水口23、孔24、腔22、孔20、孔21和孔26,从柱水出口27流出,这是非饮用的生活用柱水。手柄再旋转45°见图6和图4的散水位置,自来水经腔22、孔20、孔21和孔28,从散水喷头29喷淋出,这是非饮用的生活用柔和水。参见
图1,当自来水或其他待净化的水压强较大,水流可经通安全阀口30和安全阀31溢出,以避免损坏精过滤器,起到安全保险作用。
参见
图1,控制阀外有外壳32,与过滤装置的外壳33相连接,底部有水嘴14,套装于端盖4的管口13外,可自由转动360°,以调整净化水流出口15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结构简单和具有反冲洗排污功能以防止细菌滋生;为适应不同水质的粗滤要求,还可采用不同粗滤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净化生活饮用水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由过滤装置、控制阀、水嘴、柱水出口、散水喷头、外壳和安全阀组成,过滤装置两端有相同的接口,控制阀的阀芯中央有空腔,腔壁有相对的两个透孔,小半圆腔壁外有与中央空腔连通的弧腔,控制阀的阀体有进水孔、进入孔、柱水孔、散水孔和通安全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过滤装置由粗滤器、精滤器、端盖和中筒组成,粗滤器装于端盖内,精滤器的过滤管弯成U形,过滤管端有环氧树脂浇铸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水嘴套装于端盖管口外。
专利摘要净化生活饮用水的净水器,由过滤装置、控制阀、水嘴、柱水出口、散水喷头、外壳和安全阀组成,过滤装置两端有相同的接口,控制阀的阀芯中央有空腔,腔壁有相对的两个透孔,小半圆腔壁外有与中央空腔连通的弧腔,控制阀的阀体有进水孔、进入孔、柱水孔、散水孔和通安全阀口。净化效果好,冲洗污物简便;调控用水方便。
文档编号B01D24/02GK2241570SQ9521783
公开日1996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2日
发明者冯明 申请人: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