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状黄药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088893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粒状黄药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粒状黄药的制备方法,在溶剂法合成黄药的过程中加入0.05%~5%的添加剂,反应完毕后蒸馏回收溶剂,将黄药造粒,制得粒状黄药。所用添加剂为醇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或酯类香料中一种或几种,能够消除黄药的刺激性臭味,并改善浮选效果。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黄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的工作环境,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粒状黄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浮选捕收剂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粒状黄药的工艺。
【背景技术】
[0002]黄药即黄原酸盐ROCSSNa (K),是目前选矿领域使用最为广泛、消耗量最大的浮选捕收剂。
[0003]目前,生产中所使用的黄药大多是粉状黄药,这种呈粉末状的黄药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粉尘污染大,泼撒浪费严重,使用不方便,且粉状黄药的刺激性臭味很大,对黄药生产厂和选矿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国内制备粒状黄药的工艺主要是将混捏机直接合成的粉末状黄药经造粒机挤压成型,或添加一定量的粘合剂挤压成型后干燥,目前报道的粘合剂主要为水玻璃(徐林坤,陈达健,卢承杰,唐增基,周练初.黄原酸盐合成-成型-干燥三机工艺[P].CN1074902A,1993-08-04 ;张俊,张豫,赵振R,和顺乾.粒状黄药的制备方法[P].CN1283526A,2001-02-14 ;张俊,张豫.粒状黄药的研制与生产技术[J].有色矿山,2000,29(1):34-37.)。黄药自身的物理性质决定仅靠简单的机械挤压、干燥成型,其成型率低,而且所得到的黄药颗粒硬度低,易粉化,存储时间比较短,在运输过程粉化严重。专利CN1283526A报道的制备粒状黄药的方法为:向已经合成的粉状黄药中添加1%?2%的水玻璃作为粘合剂,0.5%?1.5%的碳酸钠作为填充剂,10%?15%的水作为稀释剂,充分搅拌后,在真空干燥设备中40?105°C下分4个阶段干燥5?6小时,得到粒状黄药。该方法使用水作为稀释剂,也可以说是溶剂;一方面其添加量比较小,另一方面水并非很适合的溶剂,在该溶剂体系中水玻璃和碳酸钠与黄药难以混合均匀,严重影响粒状黄药产品质量,而且真空干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操作繁琐,因为干燥过程升温过快、温度过高,会导致黄药颗粒发生爆裂、粉化或结块,只有部分粒状黄药合格,需对粒子物料进行筛分,筛分出的粉状物料返回制粒机重新造粒,导致产品生产成本高;更重要的是该方法依旧没有解决黄药的刺激性臭味很大,对黄药生产厂和选矿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的问题,可以看出,采用以上方法对直接合成法生产的粉状黄药进行造粒,存在收率低、品位低、杂质含量高、易氧化,易分解,操作复杂等缺陷,而且使得生产厂家环境污染严重。
[0004]溶剂法合成黄药,原料转化率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也高。目前报道的溶剂主要有苯、甲苯、煤油、二氯乙烷、原料醇、二甲苯、乙苯、汽油、二氯甲烷、二硫化碳等(施先义,覃雪媚,邓钟燕.丁基钠黄药合成工艺的改进[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35(4):47-48 ;胡正吉,汪世跃,王庆久,曲志强.溶剂法生产异丁基钾黄药[J].有色矿 冶,1999(4):16-18 ;Konrad Baessler, Georg Polz.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of alkali xanthates [P].AU1713170A,1970-7-3 ;田喜双,王永信.黄药生产方法探讨[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91 (03):30-31 ;A.M.Ahmed, K.1brahim, 0.R.Anna, P.F.Jr John.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dinuclearGold(I)xanthate complexes: X-ray structure of [Au2 (n-Buxanthate)2][J].1norgChem2004,43:3833-3839 ;黄军.一种丁基黄原酸钠的合成工艺[P].CN102050769A,2011-05-11 ;马鑫,钟宏,王帅,胡元,肖静晶.溶剂法合成异丁基黄原酸钠[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 (5):1_5 ;钟宏,刘广义,马鑫,王帅,曹占芳.一种黄原酸盐的合成方法[P], CN102690218A, 2012-09-26.)。溶剂法生产粉状黄药是一种比较有优势的方法,可以将溶剂法与某些添加剂结合进行粒状黄药的生产,从而解决粒状黄药生产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粒状黄药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粒状黄药无臭味、收率高、纯度高、浮选效果好,且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黄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的工作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7]一种粒状黄药的制备方法,在溶剂法合成黄药的体系中加入添加剂,再蒸馏回收溶剂,将粉状黄药造粒;所述的添加剂包括常压下沸点均在170°C以上,且具有表面活性的醇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或酯类香料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添加剂的添加量为黄药产品质量的0.05%?5%ο
[0008]所述的添加剂中,醇类香料包括芳樟醇、松油醇、薄荷醇、檀香醇、柏木醇、香叶醇、香茅醇、冰片醇或遮味草,酚类香料包括丁香酚或异丁香酚,醛类香料包括肉桂醛、铃兰醛、香茅醛、羟基香茅醛或柠檬醛,酮类香料包括樟脑、薄荷酮、胡薄荷酮或胡椒酮,醚类香料包括桉叶油素,酯类香料包括乙酸龙脑酯。
[0009]本发明添加剂的添加量优选为黄药产品质量的0.1%?2%。
[00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1](I)以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硫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溶剂,以醇、二硫化碳和苛性碱为原料进行反应;
[0012]( 2)在第(I)步反应开始时或反应过程中,加入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
[0013](3)蒸馏脱除溶剂,得到粉状黄药产品,溶剂回收循环使用;
[0014](4)将粉状黄药造粒得到粒状黄药,包装。
[0015]步骤(2)中也可以在第(I)步反应完毕后,加入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
[0016]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醇包括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戊醇、异戊醇、仲戊醇、新戊醇、正己醇、异己醇、仲己醇、甲基异丁基甲醇、正辛醇、仲辛醇、异辛醇、杂醇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上述方法中醇:苛性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5,二硫化碳的物质的量不低于醇的物质的量,溶剂体积为醇体积的2?8倍。
[0018]上述方法中黄药合成的反应温度为O?70°C,反应时间为I?5小时。
[0019]上述方法中蒸馏方式为常压或减压蒸馏,常压蒸馏温度为60?100°C,减压蒸馏温度为30?80°C,可通过调节蒸馏温度、压强和时间,只脱除溶剂,或同时脱除溶剂和水分。
[0020]本发明所用的苛性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包括粉末状或颗粒状或片状。
[0021]本发明的反应方程式为:
[0022]
【权利要求】
1.一种粒状黄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溶剂法合成黄药的体系中加入添加剂,再蒸馏回收溶剂,将粉状黄药造粒;所述的添加剂包括常压下沸点均在170°c以上,且具有表面活性的醇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或酯类香料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添加剂的添加量为黄药产品质量的0.0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中,醇类香料包括芳樟醇、松油醇、薄荷醇、檀香醇、柏木醇、香叶醇、香茅醇、冰片醇或遮味草,酚类香料包括丁香酚或异丁香酚,醛类香料包括肉桂醛、铃兰醛、香茅醛、羟基香茅醛或柠檬醛,酮类香料包括樟脑、薄荷酮、胡薄荷酮或胡椒酮,醚类香料包括桉叶油素,酯类香料包括乙酸龙脑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的添加量为黄药产品质量的0.1%?2%O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O以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硫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溶剂,以醇、二硫化碳和苛性碱为原料进行反应; (2)在第(I)步反应开始时或反应过程中,加入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 (3)蒸馏脱除溶剂,得到粉状黄药产品,溶剂回收循环使用; (4)将粉状黄药造粒得到粒状黄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第(I)步反应完毕后,加入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包括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戊醇、异戊醇、仲戊醇、新戊醇、正己醇、异己醇、仲己醇、甲基异丁基甲醇、正辛醇、仲辛醇、异辛醇、杂醇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醇:苛性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5,二硫化碳的物质的量不低于醇的物质的量,溶剂体积为醇体积的2?8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黄药合成的反应温度为O?70°C,反应时间为I?5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蒸馏方式为常压或减压蒸馏,常压蒸馏温度为60?100°C,减压蒸馏温度为30?80°C。
【文档编号】B03D101/02GK103817014SQ201410059802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钟宏, 马鑫, 刘广义, 王帅, 曹占芳, 黄志强 申请人: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