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0691发布日期:2020-05-15 18:0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矿石分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



背景技术:

参见附图9,为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溜槽结构,包括给矿均匀器、十字架(三脚架)、给矿槽、螺旋槽、截取槽、集聚斗、槽支柱组成。适用于分选粒度0.3--0.02毫米细料的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硫铁矿、锆英石、金红石、独居石、磷乙矿、钨矿、锡矿、钽矿、铌矿以及具有比重差异的其他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体。使用时,将螺旋溜槽立起,校准垂直线,用铁架或木头固定在合适的位置,由砂泵将矿砂送到螺旋上顶两个进料口处,加入补充水,调节矿桨浓度,矿桨自然从高往下旋流,在旋转的斜面流速中产生一种惯性的离心力,以矿砂的比重、粒度、形状上的差异,通过旋流的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将矿与砂分开,精矿流入精矿斗用管道接出,尾砂流进尾砂斗用管道接到砂池,再用砂泵排走,完成了选矿的全过程。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螺旋槽在长时间使用后被矿砂磨损严重需要进行定期更换,增加了选矿的成本。现有方案是在螺旋槽的内表面涂以耐磨衬里,通常是聚氨酯耐磨胶或掺入人造金刚砂的环氧树脂,生产成本增大,但是使用效果仍然不明显,螺旋槽仍然需要频繁更换,选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体方案如下: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给矿料斗,所述立柱的四周自上而下焊接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上部与所述给矿料斗联通,所述螺旋槽的下方与接矿区联通,所述螺旋槽内设有多个凹坑。

具体的,所述凹坑为半圆形。

具体的,所述凹坑为四棱锥或者四棱台。

具体的,所述凹坑为鱼鳞状。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槽的外沿距离所述立柱的中心的距离自上而下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槽自上而下分为加速区、分离区以及收集区,所述加速区的槽间距是所述分离区槽间距的2倍,所述分离区的槽间距是所述分离区槽间距的2倍。

进一步的,所述给矿料斗与所述接矿区之间还设有支撑件,所述螺旋槽的外沿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设有偶数个,且两两相对设置。优选两个或者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槽内表面还涂覆有含辉绿岩粉的耐磨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将螺旋槽内部设为多个凹坑的结构,在设备工作时,多个凹坑内自动填满矿砂,后续矿浆从螺旋槽内通过时,则直接从凹坑内的矿砂表面流过,从而对溜槽表面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矿砂对螺旋溜槽表面的直接磨损。同时,将螺旋溜槽根据重力作用分为三段,每段根据分选矿砂的要求设定槽间距,可以进一步提高矿砂的分选质量和分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螺旋溜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螺旋槽第一实施例图;

图3为图2中凹坑截面图;

图4为螺旋槽第二实施例图;

图5为图4的凹坑截面图;

图6为图4凹坑的立体图;

图7为螺旋槽第三实施例图;

图8为图7中单个凹坑结构图;

图9为现有技术中螺旋溜槽选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加速区20、分离区30、收集区40、接矿区50、给矿料斗60、立柱70、支撑件80、螺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1为螺旋溜槽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立柱60,所述立柱60的顶部设有给矿料斗50,所述立柱60的四周自上而下焊接有螺旋槽80,所述螺旋槽80上部与所述给矿料斗50联通,所述螺旋槽80的下方与接矿区40联通,所述螺旋槽80内设有多个凹坑。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凹坑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凹坑深度范围为0.5-1cm。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6所示,所述凹坑为四棱锥或者四棱台。所述半圆形凹坑的深度范围为0.5-3cm。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参照图7-8所述,所述凹坑为鱼鳞状,所述鱼鳞状凹坑的中心部位a深度为0.5-1cm,深度自中心向边缘位置c逐渐变深,鱼鳞部位的三个阶段a、b、c,其中深度比a:b:c为1:2:3,且鱼鳞设置方向与矿砂流动方向相反,即a段首先接触到砂矿。经过试验证明,此种仿生模式对于螺旋槽80的防护作用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槽80的外沿距离所述立柱60的中心的距离自上而下依次增大。上部由于螺旋槽80较窄,在矿砂下降过程中,容易形成较高的速度,提高分离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槽80自上而下分为加速区10、分离区20以及收集区30,所述加速区10的槽间距d是所述分离区20槽间距d的2倍,所述分离区20的槽间距d是所述分离区30槽间距的2倍。设置不同的槽间距d,可以进一步提高矿砂的下降速率,提高分选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增加螺旋槽80的稳固性,所述给矿料斗50与所述接矿区40之间还设有支撑件70,所述螺旋槽80的外沿固定在所述支撑件70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70设有偶数个,且两两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槽80内表面还涂覆有含辉绿岩粉的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也涂覆在所述凹坑内,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矿砂分选的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立柱(60),所述立柱(60)的顶部设有给矿料斗(50),所述立柱(60)的四周自上而下焊接有螺旋槽(80),所述螺旋槽(80)上部与所述给矿料斗(50)联通,所述螺旋槽(80)的下方与接矿区(40)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80)内设有多个凹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为四棱锥或者四棱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为鱼鳞状。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80)的外沿距离所述立柱(60)的中心的距离自上而下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80)自上而下分为加速区(10)、分离区(20)以及收集区(30),所述加速区(10)的槽间距是所述分离区(20)槽间距的2倍,所述分离区(20)的槽间距是所述分离区(30)槽间距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矿料斗(50)与所述接矿区(40)之间还设有支撑件(70),所述螺旋槽(80)的外沿固定在所述支撑件(7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70)设有偶数个,且两两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80)内表面还涂覆有含辉绿岩粉的耐磨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新型耐磨螺旋溜槽选矿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给矿料斗,所述立柱的四周自上而下焊接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上部与所述给矿料斗联通,所述螺旋槽的下方与接矿区联通,所述螺旋槽内设有多个凹坑。

技术研发人员:耿小丕;范志东;杨瑞臣;陈肖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0.02.08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