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225发布日期:2021-07-27 13:5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小麦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



背景技术:

小麦种子在进行留种栽种时,小麦种子中的杂质和不足量小麦种子严重影响后续小麦的栽种,因此需要对青稞种子进行去杂提纯;

申请号为cn201710951823.6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农业用种子提纯装置,包括桶体,桶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的顶部与桶体固定连接,桶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漏斗,桶体的外表面与进料漏斗连通,桶体的内部设置有筛分桶,桶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壁开设有滑槽,筛分桶的外表面开设有漏孔,筛分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该农业用种子提纯装置,通过桶体右侧设置的电机,电机的转动可带动桶体内部的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筛分桶进行转动,通过筛分桶的滚动可有效降低了种子与搅拌装置的作用力,有效减少了种子的损伤,使种子的优良率更高。然而该装置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筛分桶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其上的漏孔很容易被堵塞,导致后期过滤效果下降。

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内部转动安装有筛分筒,且桶体的左上端固定设置有与筛分筒连通的进料管,所述桶体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安装有防堵机构,防堵机构包括安装座、限位板以及设置在安装座底部的刷毛,刷毛与筛分筒的外侧壁相接触,且矩形通槽两侧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安装座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在桶体的上端,所述限位板贴合在桶体的上端面并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卡块、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两端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磁石固定设置于放置槽的底壁上,所述卡块一端固定设置第一磁石,所述卡块另一端设置呈圆弧状并插设在定位槽内,所述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为同名磁石。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推弹机构,所述推弹机构包括推杆、驱动块、弹簧、斜切块以及压杆,所述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推杆另一端伸入空腔并与驱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靠近斜切块的一端设置成斜面状。

优选的,所述驱动块的两端均抵触连接有一组斜切块,所述斜切块远离驱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压杆一端固定连接斜切块,所述压杆另一端伸入定位槽并与卡块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挤压推杆,使得推杆带动驱动块向下移动并作用于斜切块的斜面端,使得斜切块受力挤压弹簧并带动压杆伸入定位槽,使得压杆将卡块挤出定位槽,此时便可将安装座从桶体上拆卸下来,便于后期对刷毛的更换;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装配,通过在安装座底部设置刷毛配合处在不断转动的筛分筒使用,能够及时将筛分筒粘附在筛分筒表面的杂质扫除下来,避免造成滤孔堵塞,从而保障装置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桶体1、筛分筒2、进料管3、安装座4、限位板5、推杆6、驱动块7、弹簧8、斜切块9、压杆10、卡块11、第一磁石12、第二磁石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内部转动安装有筛分筒2,且桶体1的左上端固定设置有与筛分筒2连通的进料管3,桶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安装有防堵机构,防堵机构包括安装座4、限位板5以及设置在安装座4底部的刷毛,刷毛与筛分筒2的外侧壁相接触,且矩形通槽两侧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定位组件,安装座4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在桶体1的上端,限位板5贴合在桶体1的上端面并与安装座4固定连接。通过在安装座4底部设置刷毛配合处在不断转动的筛分筒2使用,能够及时将筛分筒2粘附在筛分筒2表面的杂质扫除下来,避免造成滤孔堵塞,从而保障装置的过滤效果。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定位组件包括卡块11、第一磁石12和第二磁石13,安装座4的侧壁两端均开设有定位槽,第二磁石13固定设置于放置槽的底壁上,卡块11一端固定设置第一磁石12,卡块11另一端设置呈圆弧状并插设在定位槽内,第一磁石12和第二磁石13为同名磁石。利用同名的第一磁石12和第二磁石13之间的斥力作用于卡块11,使得卡块11稳定地插设在定位槽内,实现安装座4与桶体1的快速固定效果。

如图2所示,安装座4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推弹机构,推弹机构包括推杆6、驱动块7、弹簧8、斜切块9以及压杆10,推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推杆6另一端伸入空腔并与驱动块7固定连接,驱动块7靠近斜切块9的一端设置成斜面状。驱动块7的两端均抵触连接有一组斜切块9,斜切块9远离驱动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8,压杆10一端固定连接斜切块9,压杆10另一端伸入定位槽并与卡块11接触。通过挤压推杆6,使得推杆6带动驱动块7向下移动并作用于斜切块9的斜面端,使得斜切块9受力挤压弹簧8并带动压杆10伸入定位槽,使得压杆10将卡块11挤出定位槽,此时便可将安装座4从桶体1上拆卸下来,便于后期对刷毛的更换。

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在安装座4底部设置刷毛配合处在不断转动的筛分筒2使用,能够及时将筛分筒2粘附在筛分筒2表面的杂质扫除下来,避免造成滤孔堵塞,从而保障装置的过滤效果。而在使用一端时间后,通过挤压推杆6,使得推杆6带动驱动块7向下移动并作用于斜切块9的斜面端,使得斜切块9受力挤压弹簧8并带动压杆10伸入定位槽,使得压杆10将卡块11挤出定位槽,此时便可将安装座4从桶体1上拆卸下来,便于后期对刷毛的更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包括桶体(1),所述桶体(1)内部转动安装有筛分筒(2),且桶体(1)的左上端固定设置有与筛分筒(2)连通的进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安装有防堵机构,防堵机构包括安装座(4)、限位板(5)以及设置在安装座(4)底部的刷毛,刷毛与筛分筒(2)的外侧壁相接触,且矩形通槽两侧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安装座(4)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在桶体(1)的上端,所述限位板(5)贴合在桶体(1)的上端面并与安装座(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卡块(11)、第一磁石(12)和第二磁石(13),所述安装座(4)的侧壁两端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磁石(13)固定设置于放置槽的底壁上,所述卡块(11)一端固定设置第一磁石(12),所述卡块(11)另一端设置呈圆弧状并插设在定位槽内,所述第一磁石(12)和第二磁石(13)为同名磁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推弹机构,所述推弹机构包括推杆(6)、驱动块(7)、弹簧(8)、斜切块(9)以及压杆(10),所述推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推杆(6)另一端伸入空腔并与驱动块(7)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7)靠近斜切块(9)的一端设置成斜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7)的两端均抵触连接有一组斜切块(9),所述斜切块(9)远离驱动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8),所述压杆(10)一端固定连接斜切块(9),所述压杆(10)另一端伸入定位槽并与卡块(11)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麦种子去杂提纯装置,包括桶体,桶体内部转动安装有筛分筒,且桶体的左上端固定设置有与筛分筒连通的进料管,桶体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安装有防堵机构,防堵机构包括安装座、限位板以及设置在安装座底部的刷毛,刷毛与筛分筒的外侧壁相接触,且矩形通槽两侧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定位组件,安装座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在桶体的上端,限位板贴合在桶体的上端面并与安装座固定连接。通过在安装座底部设置刷毛配合处在不断转动的筛分筒使用,能够及时将筛分筒粘附在筛分筒表面的杂质扫除下来,避免造成滤孔堵塞,从而保障装置的过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霞;李延峰;申彦昌;孟淑婷;马进军;马召俭;刘子阳;杜俊勇;史明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顺鑫大众种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4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