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

文档序号:36400531发布日期:2023-12-16 03:0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

本发明涉及固体分离,特别是一种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


背景技术:

1、空心微珠是一种中空的球形颗粒,是粉煤灰中最重要的增值材料之一。空心微珠的独特性能包括重量轻、填充系数好、绝缘性增强、流动特性改善、吸水率低、抗压强度高、化学惰性和耐热性好,使其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最常用的方法是湿法分离,在灰池或泻湖中的漂浮颗粒是分离出来的空心微珠,这种方法收集的空心微珠密度小于1.0g/cc。如今大部分文献叙述的分离都是通过湿法分离过程实现的,干法分离过程探索较少。这是因为湿法分离过程很容易回收颗粒密度低于1g/cm3的空心微珠。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湿法分离过程可能会危害环境,因为从飞灰中浸出的有毒物质会积累。同样对土壤造成污染,特别是对于居住面积有限的国家。湿法分离工艺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缺点,所以研究干法分离就显得尤为重要。

2、旋风分离器,是用于气固体系或者液固体系分离的一种设备。旋风分离器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效率较高、管理维修方便,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特别适合粉尘颗粒较粗,含尘浓度较大,高温、高压条件下,也常作为流化床反应器的内分离装置,或作为预分离器使用,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一种分离设备。旋风分离器工作时内部将产生内外两个旋流场,在内外两个旋流场的作用下,大密度颗粒会向下掉落,小密度颗粒从上出口逃离,从而实现颗粒之间的分离。

3、目前还没有将旋风分离器和干法分离空心微珠相结合的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新的干法分离技术方向,利用旋风分离器的特性,实现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目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专利用于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所述分离本体设置有分离腔、进料通道、进料口、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进料通道设置在所述分离器本体侧面,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进料通道输入端;所述第一出料口设置再所述分离器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再所述分离器的底部;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有排料通道;所述第一排料口设置在所述排料通道的输入端。

4、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有锥体导流段,所述导流段内斜壁角度为108°,所述导流段内斜壁高度为450mm,所述斜壁结构可形成30%左右的分离效率,所述斜壁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排料口。

5、所述分离器本体设置有若干支脚。

6、所述第二排料口会安装一个阀门。

7、所述分离腔为直径200mm、高度600mm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排料口为直径100mm的圆形出口,所述第二排料口为直径60mm的圆形出口,形成特定比例分离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9、通过在分离腔内设计进料通道,对含飞灰气流的流动进行导向,使气流在分离腔内贴壁斜向下流动,遇到斜壁后,对颗粒进行导流,由于空心微珠的密度比飞灰小,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心微珠随着气旋的内部向上逃离,飞灰则随着气旋外部向下掉落,实现空心微珠的分离,从而实现从飞灰中分离大部分空心微珠。



技术特征:

1.一种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腔为直径200mm、高度600mm的圆柱体,第一排料口为直径100mm的圆形出口,第二排料口为直径60mm的圆形出口,形成特定比例分离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导流段内斜壁角度为108°,所述导流段内斜壁高度为450mm,所述斜壁结构可形成30%左右的分离效率,所述斜壁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排料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本体设置有若干支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料口安装有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排料口的开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利用于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的旋风分离器,涉及火电厂产出的飞灰污染物处理,针对现有处理方式只停留在湿法分离空心微珠,在湿法分离过程中会严重污染周围土壤和水质,提出用干法从飞灰中分离空心微珠。利用空心微珠的密度比飞灰低,在旋风分离器中空心微珠因为密度低向上逃离,飞灰密度较高便向下掉落,收集上出口逃离的空心微珠就是经过筛选的高质量空心微珠。旋风分离器底部装有一个阀,当结束分离后,打开底部阀门,处理筛选后的飞灰。本发明结构简单,在处理火电厂飞灰污染物上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对飞灰的二次利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沈锐,胡天阳,何康赛,蔡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力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