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8359发布日期:2024-01-23 10:4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分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红薯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1、红薯作为一种农作物能够被烹饪食用或被加工制成食品,红薯的形状大小不一,通常为长条状,个头较小的红薯的价值相对较低,需要进行筛选分离,现有的部分分选装置在进行筛选时红薯容易卡在筛选结构中,需要经常进行处理,筛选效果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分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薯分选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前后边缘对称设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左部之间设有进料输送设备,所述的竖板之间且在所述进料输送设备的上侧左右均匀设有横梁杆,所述横梁杆的右端设有钩杆,所述竖板的中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壁右端前后均匀设有斜圆杆,所述斜圆杆的另一端朝下弯曲并设有振动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且在所述振动板的下侧设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上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板接触,所述竖板之间且在所述斜圆杆的右侧设有出料斜板,所述竖板之间且在所述斜圆杆的下侧对称设有导料斜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且在所述导料斜板的下侧设有出料输送设备。

3、优选的,所述钩杆的位置前后交错。

4、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侧壁左端设有与所述进料输送设备相互适配的过渡条。

5、优选的,所述出料斜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斜圆杆的上表面。

6、优选的,所述出料斜板的右端设有收口板。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先通过进料输送设备上的钩杆对红薯进行拨正,使红薯能够趋向于左右朝向再滑入到斜圆杆之间,陷入到一对斜圆杆之间变为左右朝向,粗细程度小于斜圆杆之间间隙的红薯会下落,粗细程度大于斜圆杆之间间隙的红薯则会顺着斜圆杆向右滑动,能够有效的对长条状的红薯进行筛选分离,通过振动电机能够使振动板和斜圆杆振动起来,使斜圆杆能够以转杆为轴线小幅度转动,能够辅助斜圆杆上的红薯向右滑动,避免红薯卡在斜圆杆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薯分选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前后边缘对称设有竖板(2),所述竖板(2)的左部之间设有进料输送设备(3),所述的竖板(2)之间且在所述进料输送设备(3)的上侧左右均匀设有横梁杆(4),所述横梁杆(4)的右端设有钩杆(5),所述竖板(2)的中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6),所述转杆(6)的外侧壁右端前后均匀设有斜圆杆(7),所述斜圆杆(7)的另一端朝下弯曲并设有振动板(8),所述底板(1)的上端且在所述振动板(8)的下侧设有减震底座(9),所述减震底座(9)上设有振动电机(10),所述振动电机(10)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板(8)接触,所述竖板(2)之间且在所述斜圆杆(7)的右侧设有出料斜板(11),所述竖板(2)之间且在所述斜圆杆(7)的下侧对称设有导料斜板(12),所述底板(1)的上端且在所述导料斜板(12)的下侧设有出料输送设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杆(5)的位置前后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6)的外侧壁左端设有与所述进料输送设备(3)相互适配的过渡条(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斜板(11)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斜圆杆(7)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斜板(11)的右端设有收口板(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薯分选装置,涉及分选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前后边缘对称设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左部之间设有进料输送设备,所述的竖板之间且在所述进料输送设备的上侧左右均匀设有横梁杆,所述横梁杆的右端设有钩杆,所述竖板的中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壁右端前后均匀设有斜圆杆,所述斜圆杆的另一端朝下弯曲并设有振动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且在所述振动板的下侧设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上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板接触,本技术通过钩杆将红薯拨正,再使红薯经过有间隙的斜圆杆进行筛选分离,通过振动电机使斜圆杆振动以避免红薯卡在装置中。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玉,谷振东,田立爽,王大勇,李学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康平县憨馥土特产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