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4116发布日期:2023-12-30 04:3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力旋流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属于水力旋流器。


背景技术:

1、水力旋流器,是利用来加速矿粒沉降的分级设备。它需要压力给矿,故消耗动力大,但占地面积小、价格便宜,处理量大,高,可获得很细的溢流产品,多用于第二段闭路中的分级设备。空气柱为水力旋流器中特有的一种流体流动现象,即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并非固、液两相流。由于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的高速旋转运动,水力旋流器中心产生负压,形成水力旋流器内外的压差,空气自底流口与溢流口吸入水力旋流器内形成空气柱。

2、旋流器内的气柱内不存在分离过程,是能耗的纯废弃物。它不但不出力,而且还占用了溢流口的流动面积。同时,气柱的尺寸和位置的波动加剧了流场。这种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旋流器中分离颗粒的均匀分布,从而降低了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因此,现在水利旋流器中一般通过设置固定棒以占据原来的气柱位置。当固棒被原来的气柱位置覆盖时,可减少内部损失,分离性能也得到改善。

3、但是目前使用的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旋流器中用于抑制空气柱的固体棒结构固定在旋流器的内部,由于旋流器在使用时内部流体不断的旋转进行离心分离,固体棒会不断的受到流体的高速冲刷,从而导致固体棒的磨损,而固定式安装的固体棒不方便进行拆卸维护,当旋流器内的固体棒损坏时需要将整个旋流器拆卸打开,费时费力,因此,现在对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该水利旋流器能够实现内部用于抑制空气柱的固体棒的快速装卸,方便固体棒的运输装卸,进而便于维护检修,方便旋流器的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流器内部用于抑制控制器的固体棒不方便进行拆装,导致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位置设置有水平开设的进料口,所述外壳的上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与外壳贯通的溢流管,且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与外壳贯通的底流管,还包括:

4、抑制单元,所述抑制单元呈棒状结构且上下贯穿整个旋流器,所述抑制单元包括中间棒,所述中间棒的两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中间棒两端的安装部通过螺栓紧固件结构分别固定在溢流管与底流管中,所述中间棒包括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第三棒体,所述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第三棒体组成的中间棒呈阶梯型的杆状结构,所述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第三棒体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固定。

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包括杆状结构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螺钉,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上贯穿有安装螺栓。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杆上的固定螺钉和安装螺栓实现安装部与中间棒以及溢流管和底流管之间的连接固定,保证中间棒能够固定在旋流器的中间位置。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通过定位板上的固定螺钉固定连接在中间棒的端头的位置。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杆利用固定螺钉进行连接,使固定杆与中间棒进行连接,从而保证中间棒能够通过安装部安装固定在旋流器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三个且在固定杆的外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固定架呈u型结构且焊接固定在溢流管和底流管的内壁上,所述安装螺栓穿过固定杆的螺孔与固定架螺纹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个固定杆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从而保证安装杆在溢流管和底流管中的固定,避免中间棒在旋流器内通过安装部安装之后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11、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棒两端的安装部上的固定杆长度不同,其中位于溢流管中安装部的固定杆的长度大于底流管中安装部的固定杆的长度。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流器的溢流管的直径是远大于底流管的直径的,利用不同长度的固定杆能够保证安装部在溢流管和底流管中的安装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棒体与第二棒体的下侧面均向上凹陷形成有内螺纹的螺旋接口,且第二棒体和第三棒体的上端均设置有与螺旋接口相匹配的螺纹端头,所述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第三棒体通过螺旋接口和螺纹端头的螺纹连接形成杆状结构。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段棒体形成阶梯型的杆状结构,阶梯型的中间棒设置在旋流器的内部,有效抑制空气柱形成的同时减小了中间棒的体积,水力旋流器锥段的有效分离空间增大,流体所受的粘滞阻力减小,有利于颗粒的离心分离。

15、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接口和螺纹端头的螺旋连接方向与旋流器内的旋流方向相同。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旋流器同向的螺旋方向能够保证中间棒在通过螺纹连接之后再旋流器内部连接更加紧密,避免随着旋流器内部流体的旋流造成中间棒连接的松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申请中,用于抑制旋流器内部空气柱的中间棒通过螺栓紧固件结构的安装部安装固定在溢流管和底流管中,安装部采用三个固定杆结构进行固定,能够保证中间棒固定在旋流器内,中间棒由三个棒体进行拼接连接,能够方便将中间棒进行安装拆卸,在中间棒使用时,能够快速的将其拆卸进行维护检修,并且通过拼接式的中间棒能够拆卸之后方便将其运输,方便旋流器中固体棒的使用。

19、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技术特征:

1.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上端位置设置有水平开设的进料口(2),所述外壳(1)的上侧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与外壳(1)贯通的溢流管(3),且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与外壳(1)贯通的底流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52)包括杆状结构的安装杆(521),所述安装杆(52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板(522),且定位板(522)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螺钉(523),所述安装杆(5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24),且固定杆(524)上开设有螺孔(525),所述固定杆(52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526),且固定架(526)上贯穿有安装螺栓(5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521)通过定位板(522)上的固定螺钉(523)固定连接在中间棒(51)的端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524)的数量为三个且在固定杆(524)的外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固定架(526)呈u型结构且焊接固定在溢流管(3)和底流管(4)的内壁上,所述安装螺栓(527)穿过固定杆(524)的螺孔(525)与固定架(526)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棒(51)两端的安装部(52)上的固定杆(524)长度不同,其中位于溢流管(3)中安装部(52)的固定杆(524)的长度大于底流管(4)中安装部(52)的固定杆(524)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511)与第二棒体(512)的下侧面均向上凹陷形成有内螺纹的螺旋接口(514),且第二棒体(512)和第三棒体(513)的上端均设置有与螺旋接口(514)相匹配的螺纹端头(515),所述第一棒体(511)、第二棒体(512)和第三棒体(513)通过螺旋接口(514)和螺纹端头(515)的螺纹连接形成杆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接口(514)和螺纹端头(515)的螺旋连接方向与旋流器内的旋流方向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空气柱型水力旋流器,属于水力旋流器技术领域,包括抑制单元,所述抑制单元呈棒状结构且上下贯穿整个旋流器,所述抑制单元包括中间棒,所述中间棒的两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中间棒两端的安装部通过螺栓紧固件结构分别固定在溢流管与底流管中,所述中间棒包括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第三棒体,所述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第三棒体组成的中间棒呈阶梯型的杆状结构,所述第一棒体、第二棒体和第三棒体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固定。由此,能够将旋流器中用于抑制空气柱的中间棒结构进行便捷的安装拆卸,并且通过拼接安装的中间棒结构能够方便中间棒的拆装运输,方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军,李爱华,陈同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鸿源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