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8382发布日期:2024-03-22 10:12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旋流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


背景技术:

1、目前浓缩旋流器工作产生异常时,基本都是盲目增加调节进口的给料压力,通过给料压力来提高底流浓缩浓度进行调整的,但盲目增加给料压力会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整个旋流器系统,溢流在不同压力排放的情况下,旋流器分离产品的效果差别较大;而旋流器溢流管路的长短及位置往往会受实际场地和连接方式的限制,所以很难保证旋流器实际运行的溢流压力和预先设计的一致;溢流管路还容易受虹吸效应的影响,管路的位置不同造成的虹吸效应也不一致。旋流器系统压力的不稳定会严重影响分离产品的质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包括旋流器本体、溢流管、压力调节机构,所述旋流器本体包括旋流器内腔、流出口、进料管、溢流口,所述流出口、进料管和溢流口与旋流器内腔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溢流口连接,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压力调节支管、自动调节球阀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设置于进料管上,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设置于溢流管上,所述压力调节支管与溢流管连接,所述自动调节球阀设置于压力调节支管上,所述控制器与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自动调节球阀信号连接。

3、进一步的,旋流器内腔包括上下连接的圆形筒体和锥形筒体,所述流出口设于椎形通体的缩口端。

4、进一步的,进料管与圆形筒体的侧壁连接。

5、进一步的,溢流口开设于圆形筒体的顶面。

6、进一步的,溢流管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管、直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分别连接于直管两端,且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平行布置。

7、第一弯管与溢流口连接,所述第二弯管的管口低于流出口。

8、进一步的,第二压力变送器设置于直管上。

9、进一步的,压力调节支管与直管连接。

10、进一步的,压力调节支管垂直于直管布置。

11、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通过压力调节机构实现自动调节球阀的开度,调节进料管与溢流管的压力差,从而避免压力波动造成溢流产品的质量波动,并且溢流管的结构可防止溢流口受虹吸现象的影响,可以减少设计和实际安装时导致的差异影响,稳定溢流产品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器本体、溢流管、压力调节机构,所述旋流器本体包括旋流器内腔、流出口、进料管、溢流口,所述流出口、进料管和溢流口与旋流器内腔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溢流口连接,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压力调节支管、自动调节球阀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设置于进料管上,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设置于溢流管上,所述压力调节支管与溢流管连接,所述自动调节球阀设置于压力调节支管上,所述控制器与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自动调节球阀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内腔包括上下连接的圆形筒体和锥形筒体,所述流出口设于椎形通体的缩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与圆形筒体的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开设于圆形筒体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管、直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分别连接于直管两端,且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平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管与溢流口连接,所述第二弯管的管口低于流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设置于直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支管与直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支管垂直于直管布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旋流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该种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包括旋流器本体、溢流管、压力调节机构,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压力调节支管、自动调节球阀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设置于进料管上,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设置于溢流管上,所述压力调节支管与溢流管连接,所述自动调节球阀设置于压力调节支管上,所述控制器与第一压力变送器、第二压力变送器、自动调节球阀信号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自动调节压力的旋流器,可避免压力波动造成溢流产品的质量波动,并且溢流管的结构可防止溢流口受虹吸现象的影响,可以减少设计和实际安装时导致的差异影响,稳定溢流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肖祥生,颜伟泽,黄辉明,黄文景,刘继平,王清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