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68997发布日期:2024-04-18 20:42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梯导轨校直检测,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梯导轨是由钢轨和连接板构成的电梯构件,它分为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从截面形状分为t形,l形和空心三种形式。导轨在起导向作用的同时,承受轿厢,电梯制动时的冲击力,安全钳紧急制动时的冲击力等。这些力的大小与电梯的载重量和速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电梯速度和载重量选配导轨。通常称轿厢导轨为主轨,对重导轨为副轨。电梯导轨生产出来后需要对电梯导轨进行校直检测,电梯导轨校直检测是电梯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现有的电梯导轨校直用的检测装置,在对电梯导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不便于对电梯导轨的对称面进行同步检测,并且不便于对检测不合格的导轨进行有效的集中剔除处理,影响后续的检测效率。

2、例如,中国专利cn211756958u公开了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包括从左往右依次排布的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第三底座,并且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第三底座之间均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第一底座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测量室,第一底座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测量室,第一测量室和第二测量室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

3、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存在以下缺点:虽然利用伸缩杆代替丝杆结构使激光头升降,测量精度更高,并且设置三组激光头加强对电梯导轨弧面的检测,利用多组测量的方式对电梯导轨的具体不良点进行定位,但是,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在对电梯导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不便于对电梯导轨的对称面进行同步检测,并且不便于对检测不合格的导轨进行有效的集中剔除收集,影响后续的检测效率。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辅助组件,操作台的顶端另一侧设置有与辅助组件相配合的显示板,显示板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操作台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放置板,操作台的一端侧壁设置有与放置板相配合的剔除组件,操作台的顶部一端开设有落料槽,操作台的底端设置有与落料槽相配合的收集箱。

4、进一步的,为了在辅助组件的作用下,使得可以对导轨的对称面进行同步检测的同时,还能根据导轨对称面的宽度来进行检测间距的调节,从而可以加快导轨校直检测的速度,进而提高了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适用性更广,辅助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一侧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滑轨,滑轨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滑轨板,滑轨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激光器,激光器一侧设置有激光头,连接板一侧底部设置有凸块,凸块的一侧设置有与长杆相连接的连接轴,连接板一侧顶部有两个相对称的稳固座,稳固座之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底部与其中一个滑轨板的顶部连接,长杆的一侧两端与两个滑轨板的一侧均通过连杆连接。

5、进一步的,为了在剔除组件的作用下,使得能对检测不合格的导轨进行剔除工作,使得可以在导轨检测完毕后能够快速的对不合格的导轨进行集中剔除收集,使得在凸固定杆的作用下使得剔除组件能够保持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从而提高了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剔除组件包括设置在操作台的一端侧壁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动力齿轮,动力齿轮中部穿插有动力轴,动力轴的顶端贯穿壳体连接有伺服电机,动力齿轮的一侧啮合设置有的从动齿轮,壳体内底端设置有固定柱一,固定柱一与从动齿轮相连接,从动齿轮远离固定柱一的一侧设置有推动柱一,壳体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固定柱二,且固定柱二位于动力齿轮的一侧,固定柱二底端连接有从动杆,从动杆中部开设有从动槽一,从动槽一与推动柱一相配合,从动杆远离固定柱二的一侧开设有从动槽二,从动杆远离固定柱二的一侧设置有动力杆,动力杆靠近从动杆的一侧设置有与从动槽二相配合的推动柱二,动力杆两侧均设置有凸固定杆,凸固定杆的两侧且位于壳体内壁均设置有固定壁,固定壁内壁开设有凹固定槽,且凹固定槽与凸固定杆相配合,动力杆一端设置有推动块。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7、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使得可以对导轨的对称面进行同步检测的同时,还能使得对检测不合格的导轨进行剔除工作,从而提高了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进而提高了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适用性更广。

8、2、通过设置辅助组件,使得在辅助组件的作用下,可以对导轨的对称面进行同步检测的同时,还能根据导轨对称面的宽度来进行检测间距的调节,从而可以加快导轨校直检测的速度,进而提高了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适用性更广。

9、3、通过剔除组件,使得在剔除组件的作用下,能对检测不合格的导轨进行剔除工作,使得可以在导轨检测完毕后能够快速的对不合格的导轨进行集中剔除收集,使得在凸固定杆的作用下使得剔除组件能够保持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从而提高了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一侧设置有辅助组件(3),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辅助组件(3)相配合的显示板(4),所述显示板(4)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5),所述操作台(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放置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一侧的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滑轨(302),所述滑轨(302)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滑轨板(303),所述滑轨板(303)的一侧均设置有激光器(304),所述激光器(304)一侧设置有激光头(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1)一侧底部设置有凸块(306),所述凸块(306)的一侧设置有与长杆(307)相连接的连接轴(308),所述连接板(301)一侧顶部有两个相对称的稳固座(3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座(309)之间设置有电动伸缩杆(3010),所述电动伸缩杆(3010)的伸缩端连接有连接块(3011),且所述连接块(3011)的底部与其中一个所述滑轨板(303)的顶部连接,所述长杆(307)的一侧两端与两个所述滑轨板(303)的一侧均通过连杆(30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剔除组件(7)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台(1)的一端侧壁的支撑板(701),所述支撑板(701)的顶端设置有壳体(702),所述壳体(702)内部设置有动力齿轮(703),所述动力齿轮(703)中部穿插有动力轴(704),所述动力轴(704)的顶端贯穿所述壳体(702)连接有伺服电机(7018),所述动力齿轮(703)的一侧啮合设置有的从动齿轮(7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02)内底端设置有固定柱一(706),所述固定柱一(706)与所述从动齿轮(705)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705)远离所述固定柱一(706)的一侧设置有推动柱一(707),所述壳体(702)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固定柱二(708),且所述固定柱二(708)位于所述动力齿轮(703)的一侧,所述固定柱二(708)底端连接有从动杆(709),所述从动杆(709)中部开设有从动槽一(70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槽一(7010)与所述推动柱一(707)相配合,所述从动杆(709)远离所述固定柱二(708)的一侧开设有从动槽二(7011),所述从动杆(709)远离所述固定柱二(708)的一侧设置有动力杆(7012),所述动力杆(7012)靠近所述从动杆(709)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从动槽二(7011)相配合的推动柱二(70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涉及电梯导轨校直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操作台,操作台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辅助组件,操作台的顶端另一侧设置有与辅助组件相配合的显示板,显示板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操作台的顶端中部设置有放置板,操作台的一端侧壁设置有与放置板相配合的剔除组件,操作台的顶部一端开设有落料槽。本技术结构合理可靠,操作简单,使得可以对导轨的对称面进行同步检测的同时,还能使得对检测不合格的导轨进行剔除工作,从而提高了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进而提高了该电梯导轨校直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适用性更广。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莹,黄焕,王宝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22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