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2251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是由设置在现场集水坑(21)内的液面控制仪(1)、油泵I(2)、集油箱(3)、油泵II(4)、加热器(5)、真空罐(6)、冷凝器(7)、真空泵(8)、油泵III(9)、精滤器(10)、阀门I(13)、阀门II(14)相互连接组成,用于收集和处理工业生产中跑漏的事故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液面控制仪和油泵、高分子分水滤芯、真空脱水系统等完成事故油的收集与净化处理,快捷方便、可大大降低事故损失、节约生产成本,很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油品领域,尤其指一种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大型设备的运转离不开润滑油、液压油。以冶金轧机为例,每年要消耗几百甚至上千吨的工业油品,而这些耗费的油品有一大部分是设备事故(如油管破裂等)的跑冒滴漏和油箱底部放水造成的。漏出的油品从厂房内的排污沟汇入集水坑,再通过泵排到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很少一部分作为废油收集起来,大部分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皂化处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有一专利号为201020240100.9名称为一种废润滑油处理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润滑油处理设备,包括污油桶(15)、回收机油桶(16),所述的废润滑油处理设备设污油箱(10)、净油箱(11)和板式滤油机(12),所述的污油桶(15)通过输油泵(13)与污油箱(10)连通;所述的净油箱(11)通过输油泵(14)与回收机油桶(16)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前处理和逐级过滤,起到对油品的深层次过滤作用,有效地去除杂质、水分,恢复油品的粘度和抗乳化性,提高回收油的品质。该技术在废润滑油的处理上做了一定的改进,但对于事故油的回收却没有相应措施,且由于废油来源不确定,处理后的油品不能直接回用。所以其结构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应用方便、能及时将事故油收集处理并回用的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由设置在现场集水坑内的液面控制仪、油泵1、集油箱、油泵I1、加热器、真空罐、真空泵、冷凝器、油泵II1、精滤器、阀门1、阀门II相互连接组成。
[0005]作为改进,所述液面控制仪包括有水液位开关和油液位开关,与阀门1、阀门I1、油泵I线连接。油泵I的进油口通过管路插入集水坑的液面以下,出油口通过管路与阀门
1、阀门II的进口并接,阀门I的出口通向工业污水收集处、阀门II的出口通过排水管路与集油箱的进口连接。
[0006]再改进,所述集油箱为相对密封罐体结构,顶部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处内置粗滤芯,集油箱底部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自动排水阀、通过管路连接到集水坑,集油箱底部还设有出油口,内部安装有分水滤芯,外部通过管路与油泵II连接,油泵II的另一端与加热器、真空罐进油口通过管路串接。分水滤芯由亲油疏水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0007]再改进,所述真空罐为相对密闭的罐体结构,顶部中心开有进油口,顶部侧向开有抽气口,罐体上设有自动消泡器,外部插入式安装。底部正向开有排污口,底部侧向开有出油口 II,真空泵通过管路、冷凝器与真空罐体顶部抽气口连接,进油口与加热器、油泵II管连接。出油口 II与油泵II1、精滤器通过管路串接。
[0008]所述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中,集油箱、加热器、真空罐、精滤器可设置一套或多套。[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液面控制仪和油泵、高分子分水滤芯、真空脱水系统等完成事故油的收集与净化处理,快捷方便、可大大降低事故损失、节约生产成本,很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由由设置在现场集水坑21内的液面控制仪1、油泵12、集油箱3、油泵114、加热器5、真空罐6、冷凝器7、真空泵8、油泵1119、精滤器10、阀门113、阀门1114相互连接组成。所述液面控制仪I包括有水液位开关11和油液位开关12,与阀门113、阀门1114、油泵12线连接。油泵12的进油端通过管路插入集水坑的液面以下,出油端通过管路与阀门113、阀门1114的进口并接,阀门113的出口通向工业污水收集处。所述集油箱3为相对密封罐体结构,顶部设有进油口 130,与阀门1114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进油口 130处内置粗滤芯15,集油箱3底部设有集水槽16,集水槽16底部设有自动排水阀18、通过排水管路17连接到集水坑21,集油箱3底部还设有出油口 119、内部安装有分水滤芯20,外部通过管路与油泵114进油端连接,油泵114的出油端与加热器5的进油端连接。分水滤芯20由亲油疏水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3]所述真空罐6为相对密闭的罐体结构,顶部中心开有进油口 1123,顶部侧向开有抽气口 24,罐体中部设有自动消泡器25,外部插入式安装,底部正向开有排污口 26,底部侧向开有出油口 Π27,真空泵8通过管路、冷凝器7与真空罐体顶部抽气口 24连接,进油口23与加热器5的出油端管连接。出油口 1127与油泵1119、精滤器10通过管路串接。所述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中,集油箱3、加热器5、真空罐6、精滤器10可设置一套或多套。
[0014]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说明如下:
[0015]正常生产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生产废水经由排污沟22汇入集水坑21,液面控制仪I的水液位计11随着水液面28达到一定位置时,输出信号打开油泵12和阀门113、关闭阀门1114,污水排往工业污水收集处。水液位计11随着水液面28降到一定位置时油泵12和阀门113关闭。如果出现跑油事故,油品经由排污沟22汇入集水坑21,此时液面控制仪I的水液位计11不会动作,油位计12会随着油液面29升高达到一定位置时,液面控制仪I输出信号打开油泵12和阀门114、关闭阀门1113,将油液抽送到集油箱3的进油口 130,经粗滤芯15滤掉大的颗粒杂质后进入集油箱3内部。油位计12随着油液面29下降到一定位置时油泵12和阀门113关闭。启动油泵114,集油箱中的油液通过分水滤芯20、出油口119经加热器5加热后经进油口 1123进入真空罐6。分水滤芯20将油液中的游离水分拦截在集油箱3内,在重力作用下水分会集聚到集水槽16内,达到一定水位时自动排水阀18打开,水通过排水管路17流回到集水坑,集水槽16内的水排空后自动排水阀18关闭。启动真空泵8,真空罐6内气体经抽气口 24排出进入冷凝器7,真空罐6内形成一定负压,此时进入罐内经加热后的油液中的残留水分会变成低温水蒸气被真空泵8抽出,经冷凝器7再冷却成液态水排出。自动消泡装置25可保证真空脱水过程不会受到油泡的影响而中断。排污口 26可将净化过程中的累积污物排出。启动油泵III9将真空脱水后的油液由出油口 1127抽出,经精滤器10过滤掉微小杂质后可得到清洁的油品,送回油箱或储油罐继续使用。
【权利要求】
1.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是由设置在现场集水坑(21)内的液面控制仪(I)、油泵1(2)、集油箱⑶、油泵II (4)、加热器(5)、真空罐(6)、冷凝器(7)、真空泵(8)、油泵III (9)、精滤器(10)、阀门I (13)、阀门11(14)相互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面控制仪(I)包括有水液位开关(11)和油液位开关(12),与阀门1(13)、阀门11(14)、油泵1(2)线连接,油泵1(2)的进油端通过管路插入集水坑的液面以下,出油端通过管路与阀门1(13)、阀门11(14)的进口并接,阀门I (13)的出口通向工业污水收集处,所述集油箱(3)为相对密封罐体结构,顶部设有进油口 I (30),与阀门11(14)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进油口 1(30)处内置粗滤芯(15),集油箱(3)底部设有集水槽(16),集水槽(16)底部设有自动排水阀(18)、通过排水管路(17)连接到集水坑(21),集油箱(3)底部还设有出油口 I (19)、内部安装有分水滤芯(20),外部通过管路与油泵II (4)进油端连接,油泵11(4)的出油端与加热器(5)的进油端连接,所述真空罐(6)为相对密闭的罐体结构,顶部中心开有进油口 II (23),顶部侧向开有抽气口(24),罐体中部设有自动消泡器(25),外部插入式安装,底部正向开有排污口(26),底部侧向开有出油口 11(27),真空泵(8)通过管路、冷凝器(7)与真空罐体顶部抽气口(24)连接,进油口(23)与加热器(5)的出油端管连接,出油口 11(27)与油泵III (9)、精滤器(10)通过管路串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水滤芯(20)由亲油疏水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故油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油箱(3)、加热器(5)、真空罐出)、精滤器(10)可设置一套或多套。
【文档编号】C10M175/00GK203777793SQ20142015773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6日
【发明者】杨继新 申请人:杨继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