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残余焦炭集存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5849发布日期:2024-03-12 19:1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新型残余焦炭集存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焦炉机械的辅助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的残余焦炭集存斗。


背景技术:

1、现代化焦炉炼焦作业使用的机/焦侧工艺装备推焦机和拦焦机都配备头尾焦处理装置,以接受和集存作业时散落于炉口区域及作业走台上的残余焦炭,并将其回送至预定存放处。对于改善作业环境,实现环保作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尤其是拦焦机,在狭窄紧凑的作业空间里,完全处理好残余焦炭更显重要。目前国内外拦焦机配备的头尾焦处理装置(附图1),是以独立焦斗接受和集存残余焦炭,然后将焦炭倾卸于导焦栅中。作业过程中,不能完全倾卸出焦斗中的全部焦炭,出现相对较多的残余焦炭时,处理能力突显不足,外溢严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甚至引发工安事故。重复二次倾卸工艺操作非常繁琐,即不实际,也不科学。造成残余焦炭积攒严重,最后不得不采取人工转运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全新的残余焦炭集存斗。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发明的新型残余焦炭集存斗,参见说明书附图,新型残余焦炭集存斗,包括焦斗(1)、焦杆(2)、油缸(3)、辊轮(4)、机架(5)、心轴(6)、前支座(7)、后支座(8),焦斗与机架铰接;其特征在于:焦斗下方设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前端铰接于前支座,前支座通过螺栓与焦杆固定,油缸后端铰接于后支座,后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焦斗基体上,焦杆前端的前挡板上边还固定与焦斗下面吻合的上挡板;心轴固定在焦斗的基体下方,心轴配合着辊轮,辊轮镶嵌于焦杆的槽形轨道内并可绕心轴自由转动。在油缸的驱动下,焦杆可以相对焦斗卸焦的方向往复运动,推焦板推动下来的焦推向前方及里面,保证焦斗的焦炭彻底卸下。在现有单一翻转余焦料斗基础上加装油缸驱动的推焦杆,将料斗倾卸于导焦栅端部的焦炭不断推开,防止其滑落功能的新型焦炭集存斗。

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焦杆可以在同一工位循环操作,及时推走倾卸出的余焦,焦斗中的余焦可以全部导出,大幅提高残余焦炭处理能力。由机械运动代替人工操作,全面改善作业环境,提升环保作业水平。节省设备运行过程辅助人力和物力,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杜绝了工安隐患。



技术特征:

1.新型残余焦炭集存斗,包括焦斗(1)、焦杆(2)、油缸(3)、辊轮(4)、机架(5)、心轴(6)、前支座(7)、后支座(8),焦斗与机架铰接;其特征在于:焦斗下方设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前端铰接于前支座,前支座通过螺栓与焦杆固定,油缸后端铰接于后支座,后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焦斗基体上,焦杆前端的前挡板上边还固定与焦斗下面吻合的上挡板;心轴固定在焦斗的基体下方,心轴配合着辊轮,辊轮镶嵌于焦杆的槽形轨道内并可绕心轴自由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残余焦炭集存斗,其特征在于:心轴固定在焦斗基体下面的连扳,辊轮(4)镶嵌于轨道杆的槽形轨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残余焦炭集存斗,其特征在于:焦杆又包括前挡板(9),上挡板(10),轨道杆(11),三者通过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新型残余焦炭集存斗,包括焦斗、推焦板、油缸、辊轮、机架、心轴、前支座、后支座,焦斗与机架铰接;其特征在于:焦斗下方设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前端铰接于前支座,前支座通过螺栓与焦杆固定,油缸后端铰接于后支座,后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焦斗基体上,焦杆上边还固定与焦斗下面吻合的上挡板。焦杆可以相对焦斗卸焦的方向往复运动,推焦板推动焦向前方及里面,使焦炭彻底卸下,防止其滑落。

技术研发人员:郑健,岳晓文,华政喜,赵石峰,李忠武,郭文会,梁亮,魏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华宇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