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

文档序号:36774532发布日期:2024-01-23 11:0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

本技术涉及生物炭制取设备,特别是指一种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


背景技术:

1、生物炭是指在隔绝氧气条件下,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热裂解产生的一种稳定的富碳物质,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施用到土壤里后,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改善土壤生物群落的丰度。现有的生物炭制取装置大部分都是大型的设备,不适合小型农户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生物质秸秆无法及时处理,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简易的设备来处理生物质秸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解决了现有技术生物炭制取装置不适合小型农户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包括:

3、圆柱筒,其上部开口,下部设有可开闭的进风口;

4、双层炭化炉,其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且上下部均开口,所述双层炭化炉的下部放置于所述圆柱筒内,所述圆柱筒的上边沿顶靠于所述双层炭化炉的外壁上;

5、所述双层炭化炉具有一作为烟道的夹层,所述双层炭化炉的内腔作为燃烧室,所述双层炭化炉的底部设有连通燃烧室和圆柱筒内腔的通风口,所述双层炭化炉上还开有一连通燃烧室和烟道的烟气通入口,以及连通所述烟道的烟囱。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烟道内固定有多个形状与其相适配的挡板,所述挡板在竖直平面内延伸,每个挡板的上端或下端预留有过烟口,烟气在所述烟道内沿s形方向前进。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挡板的数量为六个并在双层炭化炉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所述过烟口与烟气通入口的大小相一致。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双层炭化炉上还设有伸入烟道内的可燃气点火装置。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双层炭化炉的底面与圆柱筒的内底面重合,所述通风口与进风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烟囱与烟气通入口在双层炭化炉上相对设置,所述烟囱的顶端设有可开闭的烟囱盖,所述双层炭化炉上还设有炭化炉盖。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16个并在双层炭化炉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

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炭化炉利用圆柱筒和双层炭化炉组成一个可随时拆卸、随时组装的整体,使用时将生物质秸秆投入到双层炭化炉的燃烧室内进行点燃,产生的烟气通过双层炭化炉夹层形成的烟道逐步向外排出,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可燃气点火装置将产生的可燃气点燃,利用其热量加快生物质炭化的速率,充分收集烟气中的焦油并加以利用,最后形成的生物炭在提起双层炭化炉后自动落入圆柱筒中,方便收集运输,避免炭化炉倾倒的危险,整个炭化炉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非常便于小型农户使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4)内固定有多个形状与其相适配的挡板(9),所述挡板(9)在竖直平面内延伸,每个挡板(9)的上端或下端预留有过烟口(10),烟气在所述烟道(4)内沿s形方向前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9)的数量为六个并在双层炭化炉(3)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所述过烟口(10)与烟气通入口(7)的大小相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炭化炉(3)上还设有伸入烟道(4)内的可燃气点火装置(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炭化炉(3)的底面与圆柱筒(1)的内底面重合,所述通风口(6)与进风口(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8)与烟气通入口(7)在双层炭化炉(3)上相对设置,所述烟囱(8)的顶端设有可开闭的烟囱盖(12),所述双层炭化炉(3)上还设有炭化炉盖(13)。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6)的数量为16个并在双层炭化炉(3)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取生物炭的简易炭化炉,解决了现有技术生物炭制取装置不适合小型农户使用的问题。该炭化炉包括圆柱筒,其上部开口,下部设有可开闭的进风口;双层炭化炉,其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结构,且上下部均开口,双层炭化炉的下部放置于圆柱筒内,圆柱筒的上边沿顶靠于双层炭化炉的外壁上;双层炭化炉具有一作为烟道的夹层,双层炭化炉的内腔作为燃烧室,双层炭化炉的底部设有连通燃烧室和圆柱筒内腔的通风口,双层炭化炉上还开有一连通燃烧室和烟道的烟气通入口,以及连通烟道的烟囱。整体来说,本技术的简易炭化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地对生物质秸秆树枝进行炭化处理,非常适合小型农户使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泽炳,张伎,王孝国,乔冰,张艳杰,韩春风,尚楷林,桑梓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