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89130发布日期:2024-11-05 16:4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料处理,特别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1、脱硫和脱硝是氢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是针对露天煤矿、火电厂等燃煤工程以及化工、冶金等工业进行的,脱硫是指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净化为符合排放标准的含水量低的硫酸氢盐和二氧化硫。脱硝是指将氮氧化物净化为符合排放标准的氢气和水。

2、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泥烟气的脱硫脱硝系统,专利号:cn211358318u,通过sncr脱硝装置采用sncr脱硝,在水泥窑炉中利用第一脱硝剂,将烟气中的nox还原为无害的n2和h2o,实现预脱硝;随后烟气进入干式脱硫脱硝一体化反应设备,先利用氧化装置产生的第二脱硝剂将烟气中的no氧化后产生的易溶于水的no2,n2o5等高价氮氧化物,然后进入吸收塔与so2一并通过碱性吸收剂反应脱除吸收,实现深度脱硝脱硫,脱硫脱硝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排往烟囱。

3、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该装置不是在密闭空脱硫脱销,可能会有有毒气体逃逸,长时间使用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解决该装置不是在密闭空脱硫脱销,可能会有有毒气体逃逸,长时间使用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包括混合筒,所述混合筒侧壁固定安装有入料漏斗,所述混合筒侧壁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混合筒内部滑动安装有环形钢条,所述环形钢条侧壁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混合筒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

6、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侧壁固定安装有搅拌叶。

7、优选的:所述转轴侧壁固定安装有刮板。

8、优选的:所述混合筒侧壁固定安装有气体压缩机,所述气体压缩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进气管。

9、优选的:所述混合筒侧壁固定安装有出气管。

10、优选的:所述混合筒底部螺纹安装有底板,所述混合筒侧壁固定安装有出水管。

11、(三)有益效果

12、一、通过将燃料从入料漏斗放入混合筒内部,此时以混合筒中心为圆心逆时针旋转把手,把手带动环形钢条做逆时针圆周运动,把手运动至入料漏斗上方,环形钢条将入料漏斗封住,将氨水从进水管加入混合筒内部,再将把手逆时针圆周旋转,将把手复位,把手带动环形钢条复位将进水管与入料漏斗同时封住,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轴逆时针旋转,转轴带动搅拌叶与刮板逆时针旋转,将原料在混合筒内部与氨水混合反应,从而达到密闭将燃料与氨水反应,使氨水与燃料在混合筒内部更好反应的功能。

13、二、将出水管打开用密闭容器将混合后的氨水排出,启动气体压缩机,气体压缩机将氢气输入混合筒内部,氨气比氢气密度大,当容器内充满氢气时,氨气通过出气管排出进行处理,从进水管加水进入混合筒内部,刮板将混合筒的内壁进行清理,打开出水管,废水通过出水管排出混合筒内部,从而到达将装置内部清理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包括混合筒(11),所述混合筒(11)侧壁固定安装有入料漏斗(1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1)侧壁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7)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1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8)侧壁固定安装有刮板(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1)侧壁固定安装有气体压缩机(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1)侧壁固定安装有出气管(2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1)底部螺纹安装有底板(2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燃料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燃料脱硫脱硝装置,混合筒内部滑动安装有环形钢条,环形钢条侧壁固定安装有把手,混合筒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顶板,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侧壁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此时以混合筒中心为圆心逆时针旋转把手,把手带动环形钢条做逆时针圆周运动,环形钢条将入料漏斗封住,再将把手逆时针圆周旋转,将把手复位,把手带动环形钢条复位将进水管与入料漏斗同时封住,电机带动转轴逆时针旋转,转轴带动搅拌叶与刮板逆时针旋转,将原料在混合筒内部与氨水混合反应,从而达到密闭将燃料与氨水反应,使氨水与燃料在混合筒内部更好反应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陆华桥,陆原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百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