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260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石墨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电极。
背景技术
目前的化学电解装置中通常将石墨作为电极材料,例如铝箔电镀装置、铝箔电解 腐蚀装置等等。 现有技术中的石墨电极通常包括石墨电极本体和贯穿于所述石墨电极本体的导 电铜杆(常用导电铜螺杆),采用铜杆导电、铜杆引出的方式,然而采用这种结构,当电流较 大时,较难获得良好的导电性。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其包括带有前后两个 工作面的石墨电极本体、数根从所述工作面贯穿所述石墨电极本体的导电铜杆,其中所述 的石墨电极还包括至少一对铜排,每对铜排分别覆设于所述石墨电极本体的前后两个工作 面且相对应地设置,每对铜排上至少贯穿了一根所述的导电铜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石墨电极,用两块铜排分别覆盖住石墨电极本体的两个工作 面,这样一来使得石墨电极上的电流分布更均匀,能够在大电流下获得良好的导电性,导电 性会更稳定。 所述的导电铜杆暴露于所述铜排之外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将导电铜杆固定于 所述的铜排、且使得所述的铜排与石墨电极本体的工作面相抵的固定件。采用这种结构,使 得铜排夹紧石墨电极本体,电流分布会更均匀,导电性会更稳定。 所述的导电铜杆为导电铜螺杆,至少其暴露于所述铜排之外的前后两端表面带有
螺纹,所述的固定件为与所述导电铜螺杆匹配的螺母。 所述的石墨电极的外部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塑料防护外壳。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电极的侧剖视图; 1、石墨电极本体;2、导电铜杆;3、铜排;4、固定件;5、塑料防护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石墨电极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电极的侧剖视图。参见图l,一种石墨电极,其包括带有 前后两个工作面的石墨电极本体1、数根导电铜杆2、一对铜排3,一对铜排3分别覆设于石 墨电极本体1的前后两个工作面且相对应地设置,数根导电铜杆2贯穿前后两个铜排3和 石墨电极本体1,即铜排3和石墨电极本体1上都设有相对应的供导电铜杆2贯穿的通孔。[0014] 导电铜杆2为导电铜螺杆,至少是其暴露于前后两个铜排3之外的前后两端的表 面设有螺纹。导电铜杆2前后两端设有固定件4,如图l所示,固定件4即为与所述导电铜 螺杆匹配的螺母,螺母锁紧从而使得导电铜杆2固定于前后两个铜排3,也使得前后两个铜 排3与石墨电极本体1的工作面相抵,即前后两个铜排3夹紧石墨电极本体1。 如图1所示,石墨电极的外部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塑料防护外壳5。 导电铜杆2和铜排3都是采用紫铜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电极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 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石墨电极,其包括带有前后两个工作面的石墨电极本体(1)、数根从所述工作面贯穿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的导电铜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电极还包括至少一对铜排(3),每对铜排(3)分别覆设于所述石墨电极本体(1)的前后两个工作面且相对应地设置,每对铜排(3)上至少贯穿了一根所述的导电铜杆(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铜杆(2)暴露于所述铜 排(3)之外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个将导电铜杆(2)固定于所述的铜排(3)、且使得所述的铜 排与石墨电极本体(1)的工作面相抵的固定件(4)。
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石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铜杆(2)为导电铜螺 杆,至少其暴露于所述铜排(3)之外的前后两端表面带有螺纹,所述的固定件(4)为与所述 导电铜螺杆匹配的螺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电极的外部还固定设置 有一个塑料防护外壳(5)。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电极的外部还固定 设置有一个塑料防护外壳(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其包括带有前后两个工作面的石墨电极本体、数根从所述工作面贯穿所述石墨电极本体的导电铜杆,所述的石墨电极还包括至少一对铜排,每对铜排分别覆设于所述石墨电极本体的前后两个工作面且相对应地设置,每对铜排上至少贯穿了一根所述的导电铜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石墨电极,用两块铜排分别覆盖住石墨电极本体的两个工作面,这样一来使得石墨电极上的电流分布更均匀,能够在大电流下获得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会更稳定。
文档编号C25D17/10GK201501935SQ200920188578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1日
发明者郑德良 申请人:吴江飞乐天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