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508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属于电解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电解液室式印字头装置。
已知的下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见图6(图中含义详见附图说明部分)。它主要包括压板20、紧固件21、用假想线表示的轴承22、模片23、电解液室盖24、电解液25、电极板26、电解液室27、补液接口28。被印字的轴承在模片的上面,电解液室盖和电解液在模片的下面。模片上有字符孔,电解液室盖上有通液孔。在电极板26及电极Q接通电流后,在轴承与模片接触的地方,就会把模片上的字符通过电解印字在轴承端面上。已知印字头不足之处在于被印字的工件在模片上面,当工件印好字符后移开时,工件与模片间有摩擦,使模片寿命减少。因而增加了更换模片的辅助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减少工件与模片的摩擦,延长模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主要由压板7、电解液室5、贮液室1、模片9、电解液室盖13、密封垫8、电极板12、电极座4、密封垫11、插头3、电解液2、紧固零件组成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依次从下至上布置的模片9、电解液室盖13内腔装有电解液2的电解液室5。在被印字的工件的上方,电解液室5的上部与其上有补液接口a、与气压发生装置连接的连接口1b、带有同补液接口a及连接口b相通的内腔室c的贮液室1相连接,电解液室内腔与贮液室内腔相通,把依次从下至上布置的模片9、电解液室盖13、密封垫8压紧在电解液室5内部腔室的环形台面c上的其上有容纳被印字工件的通孔A的压板7与电解液室5的下部连接,在电解液室盖13及密封垫8上方的被连接在电解液室5内部腔室的环形台面D上的电极板12与装在电解液室5上的把密封垫11压紧在电解液室5上的环形台面F上的电极座4的下部连接,电极座4的上部有插头3,电解液室盖13上有通液孔G,模片9上有字符孔。这样可以实现模片在被印字工件的上面时工件的印字。贮液室1上有补液接口1a及与气压发生装置连接的连接口1b,这两个口与贮液室内的贮液腔室1c相通。贮液室的下部与电解液室5的上部连接。此两室内腔相通。电解液室的下部与压板7连接。压板依次从下至上把模片9、电解液室盖13、密封垫8压紧在电解液室内部腔室的环形台面c上。在电解液室盖及密封垫8的上方的电极板12被连接在电解液室内部腔室的环形台面D上。装在电解液室上的极座4将密封垫11压紧在电解液室上的环形台面F上。电及座的下部与电极板连接,电极座的上部有插头3。压板上有容纳被印字工件的通孔A。电解液室盖上有通液孔G。模片上有被印字的字符孔。电解液定期从补液接口补入。由于贮液室通过连接口1b与气压发生装置连接,贮液室内腔1c内的气压在印字头工件印字及工件移去时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接通电流印字时,腔室1c内为正压即高于大气压力,电解液充满模片上的字符孔,结果在工件上留下字符即完成了印字。印字结束时工件移去,此时腔空1c内为负压即低于大气压力,避免了电解液从模片上的字符孔中漏出去。由于工件在下方,模片在上方,工件印字后移走时工件与模片之间不存在已知技术中工件在模片上面移动存在的摩擦问题。模片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减少了更换模片的辅助时间,工作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
所述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贮液室1的下部与电解液室5的上部用螺纹E连接。
所述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电极板12与电解液室5内部腔室的环形台面D用螺钉14连接。
所述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压板7与电解液室5的下部用螺钉6连接。
所述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电极板12与电极座4的下部用紧固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被印字工件在模片的下面,减少了对模片的磨损,使模片使用寿命与已知技术相比提高了一倍。使印字工作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由于贮液室腔与气压发生装置连接,贮液室内的压力可以有正、负压。印字时,贮液室腔内产生正压力进行对工件印字。印字结束时,工件移走,贮液室腔内产生负压力使电解液不能从模片字符孔中漏出,提高印字的质量及清洁度。


图1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各图均为结构示意图。
图1是图2的A-A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构成示意图;图2是图1的P向视图,说明上部构成示意图;图3是图1的W向视图,说明底部构成示意图;图4是图1电解液室盖13的俯视图,说明其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模片9的俯视图,说明其结构示意图;图6是已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相同的零件及结构用同一序号及符号表示,以便于理解。图1中贮液室1,补液接口1a,与气压发生装置连接的连接口1b,贮液室内腔室1c,电解液2,插头3,电极座4,电解液室5,螺钉6,压板7,密封垫8,模片9,紧固螺母10,密封垫11,电极板[电极(-)]12,电解液室盖13,螺钉14,压板上容纳被印字工件通孔A,通孔直径φ1,压板外径φ2,模片上与工件接触部分B,电解液室上的环形台面C、D、F,贮液室与电解液室螺纹连接E。图2、图3中的序号及符号的含义同图1。图4表示电解液室盖13上的通液孔G。图5表示模片9上与电解液室盖上三个G孔相对应的字符孔H、N、L;H处孔为字95;N处孔为字2-3;L处孔为符号TG。图6中压板20,紧固件21,用假想线表示的轴承22,模片23,电解液室盖24,电解液25,电极板26,电解液室27,补液接口28,电极[电极(+)]Q。
实施例图1至图5是本实施例附图。本实用新型做为EP-60型电解印字机的印字头。用于对直径20~150毫米轴承印字。贮液室及电解液室盖用有机玻璃制造。电解液室用尼龙制造。密封垫用橡胶制造。压板为层压板。电极板为紫铜板。电极座用钢材料制造。模片用聚对笨甲二醇脂材料制造,厚度0.1~0.25毫米。螺钉6共6件均布,为M5×10。螺钉14共2件均布,为M3×5。插头3为橡胶插头。不印字时腔室1c内负压为0.2~0.6Pa。
权利要求1.一种主要由压板[7]、电解液室[5]、贮液室[1]、模片[9]、电解液室盖[13]、密封垫[8]、电极板[12]、电极座[4]、密封垫[11]、插头[3]、电解液[2]、紧固零件组成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依次从下至上布置的模片[9]、电解液室盖[13]、内腔装有电解液[2]的电解液室[5],在被印字的工件的上方,电解液室[5]的上部与其上有补液接口[a]、与气压发生装置连接的连接口[1b]、带有同补液接口[a]及连接口[1b]相通的内腔室[1c]的贮液室[1]相连接,电解液室内腔与贮液室内腔相通,把依次从下至上布置的模片[9]、电解液室盖[13]、密封垫[8]压紧在电解液室[5]内部腔室的环形台面[c]上的其上有容纳被印字工件的通孔[A]的压板[7]与电解液室[5]的下部连接,在电解液室[13]及密封垫[8]上方的被连接在电解液室[5]内部腔室的环形台面[D]上的电极板[12]与装在电解液室[5]上的把密封垫[11]压紧在电解液室[5]上的环形台面[F]上的电极座[4]的下部连接,电极座[4]的上部有插头[3],电解液室盖[13]上有通液孔[G],模片[9]上有字符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贮液室[1]的下部与电解液室[5]的上部用螺纹[E]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电极板[12]与电解液室[5]内部腔室的环形台面[D]用螺钉[14]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压板[7]与电解液室[5]的下部用螺钉[6]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其特征是电极板[12]与电极座[4]的下部用紧固件连接。
专利摘要上置电解液室式印字头属于电解装置领域。包括压板7、电解液室5、贮液室1、模片9、电解液室盖13、密封垫8、11、电极板2、电极座4、插头3、电解液2及紧固件。特征是模片在工件上方。电解液室的上部与其上有补液接口1a与气压发生装置连接的连接口1b、有同补液口及连接a与气压发生装置连接的连接口1b、有同补液接口及连接口相通的腔室1c的贮液室相连接。其上有容纳工件的通孔A的压板与电解液室的下部连接。电极板与电极座连接,电解液室盖上有通液孔,模片上有字符孔。
文档编号C25F3/00GK2220479SQ95208848
公开日1996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6日
发明者袁建水, 崔程久, 郭维友 申请人:北京轴承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