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治沙工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889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圈地治沙工程的制作方法
此治沙方法是由《三国演义》讲述刘备战孙权所采用的八百里连营和密蜂蜂窝形状之启发而发明的一种治理沙漠的方法,其特点是采用网络状连营挡沙机构,使局部沙区沙尘无法流动,由边缘开始建立网络,在网络未受到沙尘侵袭的部分培植草皮树木,滚筒式向沙漠纵深推进,标本兼治,彻底治理沙漠。具体说明如下由于沙漠中沙尘,沙丘的移动是由于风引起的,沙丘的移动也并非是沙丘平移,沙丘的移动是由于一侧有风,该侧的沙尘扬起,而在另一侧,由于沙丘的阻挡作用,该侧底部的空气没有移动,由于重力的作用,沙尘会下落堆集在另一侧,整体看来好像是沙丘在移动,若在一块沙地的四周用帆布等牢固的布料或其它障碍物团团围住,风来临时,沙地表面上的一层大气由于障碍物的作用而流动微弱,沙尘无法扬起,若外界没有沙尘到达该沙地或仅有少量沙尘场到该沙地,此处沙地就可以种植草皮树木而变之为陆地,此即为圈地治沙方法的基本原理,易考虑到的圈地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四边形结构,

图1所示,其中标号1表帆布之类有较强挡风能力的挡风物,2表木桩等立柱,一种是六边形结构,如图2所示,它们都为圈地网络的基本单元,要想根治沙漠,必须大面积建立圈地网络,图3为四边形为基本单元的圈地网络(俯视图),图4为图3A处的明细图,其中标号3表中心立柱,4表边立柱,之所以采用折曲形状,是考虑到折扇结构以达到更好挡风之目的,a处开一门以便工作人员通过,图5为六边形为基本单元的网络(俯视图),图6为图5B处的明细图,b处开一门,沙漠中起风时,网络靠近沙漠纵深一边各圈地会接收到大量沙尘,而其内部的沙尘都无法扬起,而靠近草地、林地的一边,由于前面的圈地的阻挡作用,从而降的沙尘较少,人们可在此地方迅速种植草皮、树木、權木,当此地方已治理好,撤走挡风圈,把网络向纵深发展,而原先网络靠近沙漠纵深的前沿变成了后方,人们又可以在此地种植草皮、树木、權木,这样层层滚筒式推进,理应能彻底根治沙漠。前面所讲的两种基本结构单元的网络,以六边形为基本单元的网络为可取,密蜂蜂窝采用此结构说明此结构具有比四边形结构更牢固更省料的特点。对于特殊的地方,网络要灵活设计,如在两山口处,风力很强,此时可采用图7所示结构,采用几层挡风屏,由于风力可能较大,故挡风屏的折扇状结构的折叠角宜小一些,图8为图7C处的明细图。对于治理沙丘,宜采用放射状网络,如图9所示将沙丘团团围住而进行治理。由于草皮四季均可以移植,故治沙可四季不断,为了在夏秋冬均能移植树木,權木,可采用盆载树木,權木的方法,进行四季移植树木,權木,如图10所示,其中标号5表树木、權木,6表土壤,7表方形槽,移植时去掉方形槽,把5与6一起放入沙地中,浇水种植即可,为了在沙丘上也能种植树木,權木,可将方形槽倾斜一角度α,如图11所示,方形槽可由两个如图12所示的槽拼揍而成。
圈地治沙方法是一种全新治理沙漠方法,乐观估计,20年内共和国境内沙漠将消失。
此处未沙及到水源的引入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理沙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沙漠边缘建立起圈地网络,在网络靠近草地,林地一边的区域种植草皮、树木,待该区域转换为草地或林地后,将网络向沙漠纵深滚筒式推进,达到彻底根除沙漠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平原上,其基本结构为六边形或四边形,圈与圈之间开以门以连通;出口处采用层式挡风结构,对沙丘,采用放射状态状网络将沙丘团团包围以进行治理。
全文摘要
一种圈地治沙方法是一种治理沙漠的标本兼治方法,用以替代单纯在春季在沙漠边缘种植防护林防沙的一种彻底根除沙漠的方法,采用此方法,预计在20年内,共合围境内的沙漠将消失。
文档编号E02D3/00GK1420237SQ0113992
公开日2003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9日
发明者汤浩泉 申请人:汤浩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