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解封丢手封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4136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强制解封丢手封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注采井下的(Y441-114TW型)强制解封丢手封隔器。
背景技术
Y441-114封隔器,该封隔器解封难度大,关键部位强度达不到要求。原Y441-114封隔器的卡瓦在释放后与壳体间产生一个间隙,经过长时间的井下工作后,在该间隙处容易有砂、蜡、死油等形成堆积物,使卡瓦在解封时受阻而不能正常收回。在打捞时不能解封,造成油井大修。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其卡瓦处不产生堵卡的强制解封丢手封隔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封隔器上卡瓦通过燕尾槽联接在环锥体上。卡瓦释放时沿燕尾槽的轨道释放,其它井下杂质不易进入,可达到其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封隔器卡瓦强行回收,克服了原253-4封隔器卡瓦难以回收的弱点;加大了封隔器打捞头的强度,为顺利打捞创造了条件;拓展封隔器应用领域,能够满足悬挂堵水、配产、分层测压等不同生产技术工艺管柱的要求。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所示,卡瓦19通过燕尾槽31联接在环锥体20上。
在上述方案中,封隔器上的下接头1通过23/8”油管扣与下中心管13联接;活塞2、卡瓦套5、卡瓦座6、胶筒依次套在下中心管上;下中心管与承压座14通过23/8”油管扣联接,外壳体30与承压座14丝扣联接,卡瓦锁定套17用解封销钉固定在外壳体上,卡瓦19通过燕尾槽联接在锥体20上,锥体靠剪断销钉固定在外壳体上,安全接头座22与安全接头23由左旋丝扣联接,丢手接头29由锁球26固定在安全接头上,锁球由滑套28挡住不能掉出,丢手接头29下端插入承压座14内。
其它辅助部件有O型密封圈(3,4,16,21,25,27)、胶筒卡簧8、胶筒座封销钉9、胶筒隔环10、保护胶筒11、密封胶筒12、下中心管13、圆柱头螺钉(15,18)、沉头螺钉24。
当下井释放时,由中心管打压18Mpa,活塞2在压力作用下,上行推动卡簧套5一起上行,压缩胶筒11封隔油套环形空间,卡簧套5上行并与卡簧挂在一起,保证胶筒在失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压缩状态;同时,锥体20在压力作用下下行,卡瓦19在锥体上燕尾槽的作用下伸出外壳体30,卡在套管壁上;锥体下行进入卡瓦锁定套17,保证在卸去压力后锥体不会上行,卡瓦不收回;释放完毕后,由油管向里投入丢手工具,滑套28在该工具作用下剪断销钉下行,锁球26失去支撑脱出,上提管柱完成丢手。如上方法丢手不成功,可在井口向右旋转油管,使安全接头23与安全接头座22问在左旋丝扣卸开,从而实现丢手。
当起出该丢手管柱时,下打捞矛与封隔器锥体20内的打捞丝扣联接,上提管柱,剪断卡瓦锁定套的销钉17,锥体上行,卡瓦19在锥体燕尾槽的作用下强制收回;继续上提,胶筒解封销钉7剪断,胶筒收回,解封完成。
权利要求一种涉及油田注采井下的强制解封丢手封隔器,含有卡瓦(19)、环锥体(20),其特征在于卡瓦(19)通过燕尾槽(31)联接在环锥体(20)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注采井下的(Y441-114T型)强制解封丢手封隔器,封隔器上卡瓦(19)通过燕尾槽(31)联接在环锥体(20)上。该封隔器卡瓦强行回收,克服了原253-4封隔器卡瓦难以回收的弱点;加大了封隔器打捞头的强度,为顺利打捞创造了条件;拓展封隔器应用领域,能够满足悬挂堵水、配产、分层测压等不同生产技术工艺管柱的要求。
文档编号E21B33/129GK2565975SQ0224347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6日
发明者王岩楼, 唐伟, 刘野, 李立东 申请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