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7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钎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凿岩钻具。
目前,国内外用于凿岩的钎头,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柱齿式,它的缺点是使用寿命短,因加工工艺要求高,故又不易重磨。另一类是片齿式,其缺点是凿岩速度低,排粉差。两者使用寿命都较短,故寿命周期成本就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两类钎头的弊病,提高凿岩速度,既可重磨,又可迅速排粉,减少无效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的新型钎头。
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有两对
A,B
形状各一的刃片。该刃片是用合金制造,且可用专用磨具一次修复(重磨)。用钎焊的方法焊接在钎体上,在使用过程中能彼此及时地排除对方所凿研下来的岩粉,减少了岩粉对合金刃面的磨损,从而提高钻头的使用寿命。钎头在凿岩过程中其刃面的受力为同心环阶梯形受力,故刃面的受阻力较小,加速了岩石的粉碎,提高了凿岩速度,其钎头顶端的夹角
α、β
分别为100°-140°和80°-130°。阳阴交界面
C
和阴边交界面
D
为球面,其球半径为10-20mm和8-15mm具体尺寸随钎头大小而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强力,长寿,低价,易修复重磨。(岩石粉碎快,好;岩粉与刃面磨损小;合金用料省。)本实用新型的

图1是钎头的侧面图(a’,b’相差90°角),图2是钎头的俯视图,A、B为两对不同形状的合金,C为阳阴界面,D为阴边界面,α、β为阳面和阴面的端角。
本实用新型可以这样实施例如钎头直径为35mm,将YG105合金,加工成高低高和低高低二对应组的三等分形状,每个合金长15mm,a为8mm,b为12mm,其阳面的高度为10mm,阴面高度为5mm,阳阴交界球面和阴边交界球面半径为15mm,阴边交界球面半径为10mm,其顶端夹角α为115°,β为95°。加工好后钎焊在钎体上即可。
权利要求
1.本凿岩钎头,其特征在于有
A、B
两种形状各一的合金刃片,可钎焊在不同的钎体上;成为大小不同的“一字”、“十字”、“X型”、“多棱型”等钎头。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凿岩钎头,其特征在于刃面顶端夹角
α、β
分别为100°-140°和80°-130°,其阴阳交界面
C
和阴边交界面
D
为球面,其半径为10-20mm和8-15mm。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凿岩钻具,它不同于传统的柱齿和片齿形钎头,它钎焊了两对不同形状的合金刃面,使钎头刃面在工作中的受力为同心环式,因而避免了传统钎头刃面因受力不合理而造成的排粉困难,大大加速了岩石的粉碎,提高了凿岩效率,延长了钎头寿命,降低了寿命周期成本。
文档编号E21B10/46GK87201542SQ87201542
公开日1988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1987年5月20日
发明者谭麟德, 刘英剑 申请人:谭麟德, 刘英剑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