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开窗打捞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6206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口开窗打捞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开口开窗打捞筒,用与油气井中被腐蚀生产管柱的打捞,属于油气田开发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打捞被地层流体中的H2S、CO2、盐水等腐蚀而造成坑蚀穿孔,乃至断脱而落入井底形成的原始落鱼,主要有常规的卡瓦捞矛、卡瓦捞筒、公锥、母锥等工具,或采用套铣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单一的落鱼较为有效,对付错乱重叠多鱼头并列的情况时,由于现有的开窗打捞筒只能打捞具有一定强度的完整落鱼,而且其筒体太短,没有盛装破碎捞获物的空间,设置的捞钩单一,且刚度过大,扩张收缩性较差,鱼头通过性能也较差,所以难以奏效,采用套铣的方法不但风险大,而且成本较高,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工具的一边单线或两边双线对称设置开口,并在工具外圆上交错开窗,使窗口的切口处向内形成内捞钩的开口开窗打捞筒,本实用新型具有腹腔和向内形成的交错排列的内捞钩,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能打捞井下的破碎捞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一段圆形的筒体构成,在筒体任意的一边单线或两边双线对称设置开口,使本开口开窗打捞筒,既能最大限度的张开又能恢复原位,在筒体四周上交错开有窗口,窗口切口处向内设置有内捞钩,在筒体的下部设置有引鞋,打捞时,筒体下部设置的引鞋紧贴套管内壁插入,迫使错位重叠的破烂油管段、片、块进入开口开窗打捞筒工具的口腔,进入口腔的落鱼在钻柱的压力下挤压变形并通过本打捞筒的颈部,进入本打捞筒的腹腔,这时筒体上的内捞钩形成一道道弹性收缩的倒钩,待多鱼头互相挤压变形或单鱼头弯曲变形尽可能多的进入有内捞钩的筒体后,上提打捞管柱,内捞钩的尖端处会紧贴坑蚀处或穿入腐蚀的孔洞、或支撑于接箍、接头的台阶处抓卡住落鱼,在起钻过程中工具外部始终紧贴套管而不会导致捞获物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筒体两边单边或双线对称的两边长距离设置有开口,使本开口开窗打捞筒,既能最大限度的张开捞取落鱼,又能恢复原位,由于在筒体上设置有向内的内捞钩,抓住落鱼后就不会脱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有一段筒体2,筒体2的上部设置有与钻具连接的接头1,在筒体2的两边双线对称设置有长距离的开口4,开口4也可以设置为单边开口,开口4可使本实用新型既能最大限度的张开又能恢复原位,在筒体2四周上交错开有窗口,窗口的切口处向内设置有内捞钩3,设置在筒体2上向内的内捞钩3可以是交错设置也可以是对称设置,在筒体2的下部设置有引鞋5,打捞时,工具入井平稳下放,在距离鱼顶20~30m的地方,转动打捞管柱,测试悬空转动力矩,然后慢慢下放,压重5KN试探鱼顶位置,确定鱼顶后上提超过开口4的开口长度,之后缓慢下放至鱼顶,在不同方位压重30~50KN记录打捞方入,待打捞方入接近或超过本打捞筒开口4的开口长度时,试提管柱超出打捞方入,观察指重表变化,若悬重有明显增加或指针摆动幅度较大可判定捞获落鱼,继续上提一根单根后,短程快速下放两次,由此可进一步检验其抓牢程度,反之则至少上提超过本打捞筒开口4的开口的长度,转动打捞管柱比较打捞前后悬空转动力矩,可判断是否捞获少量或未捞获落鱼;若多次在不同方位缓慢下放至鱼顶压重30~50KN均无打捞方入,说明井下落鱼已破烂不堪、错综复杂,则上提管柱5~8m在不同方位快速下放并加50~100KN的冲击载荷记录打捞方入,若有接近或超过本打捞筒开口4的开口长度的打捞方入则落鱼被强行装入,上提判断捞获与否的方法同前,当工具起至井口端面时小心观察,注意挂卡,准备好安全卡瓦,在本打捞筒开口4的开口上端露出井口端面时,缓慢提出三分之二的开口4的开口段,用安全卡瓦卡紧箍牢开口4下部的引鞋5,避免引鞋5出井口时弹开,使捞获物落入井下砸坏新的鱼顶,待工具全部出井口后上提一单根,观察捞获物的排列情况,采取相应机械或人工措施进行折卸。
权利要求1.一种开口开窗打捞筒,具有筒体和内捞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开窗打捞筒有一段筒体,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与钻具连接的接头,在筒体的两边双线对称设置有长距离的开口,在筒体四周上交错开有窗口,切口处向内交错设置有内捞钩,在筒体的下部设置有引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开窗打捞筒,其特征是开口也可以设置为单边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开窗打捞筒,其特征是设置在筒体上向内的内捞钩也可以是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开口开窗打捞筒,属于油气田开发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使打捞工具有腹腔、有长距离单边或双线对称开口的筒体,可以使打捞工具引鞋既能最大限度的张开,又能恢复原位,同时在筒体上进行多形状、交错排列开窗造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盛装破碎捞获物的空间和设置捞钩单一的问题,抓住落鱼后就不会脱落。
文档编号E21B31/18GK2675846SQ20032011522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5日
发明者雷英全, 童险峰, 郑焰, 刘祖伟, 官长均, 李太忠, 裴楚州, 陈正昭 申请人:四川石油管理局川南矿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