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557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排水系统,特别是一种适合于下山采区排水用的简单、节约、集中布置的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采区水仓布置形式为内、外仓布置,有配导水巷、导水硐、四个清理斜巷和多个吸水井。存在工程量大、施工困难、工期长、清挖不方便等缺点。内仓、外仓,又称为付水仓、主水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采区水仓泵房工程量大、施工困难、清挖不方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它改变传统水仓布置形式,实现泵房的简单、节约、集中布置,节省工程量和工程费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由左仓、右仓、泵房、吸水井、清理斜巷、沉淀池、管子道等组成。左仓、右仓为同一条平巷的左、右两段,两段之间是吸水井;二者与吸水井之间设置挡水墙隔开,挡水墙的底部安装穿墙的导水管,导水管上安装有水阀。泵房连接于吸水井与采区下部车场巷道之间。泵房内的水泵的吸水管位于吸水井中,水泵的排水管经管子道、采区下山至上一个水平。左仓、右仓的外端分别经各自的清理斜巷与采区下部车场巷道连接。清理斜巷的上端、即与车场交岔点处,设有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其左仓与右仓的平巷为一条直巷道、或基本为直巷道,它与采区下部车场巷道平行、或基本平行;泵房与左仓、右仓垂直,或基本垂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进行集约化布置,去掉传统水仓的配导水巷、导水硐,减少了清理斜巷和吸水井的数量,减少了两个交岔点,减少了工程量以及全岩工程量,避免清理斜巷拐弯提升。在水仓容量不变的情况下,节省了工程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图1本实用新型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布置的示意图图2图1中的A-A剖视图图中1-左仓、2-吸水井、3-右仓、4-泵房、5-管子道、6-采区运煤下山、7-采区轨道上下山、8-采区下部车场巷道、9-水泵、10-吸水管、11-导水管、12-清理斜巷、13-水阀、14-沉淀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在图1、2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的组成与布置形式。主要由左仓(1)、右仓(3)、泵房(4)、吸水井(2)、清理斜巷(12)、沉淀池(14)及管子道(5)等组成。
将传统的内、外仓布置改为左仓(1)、右仓(3)布置。只需施工一条巷道作为水仓。沿煤层施工一条巷道,其中部为平巷作水仓,两端为斜巷作为清理斜巷(12),清理斜巷(12)与车场交岔点处布置沉淀池(14),在车场巷道(8)至吸水井(2)之间布置泵房(4),在平巷与泵房(4)交岔点布置吸水井(2),吸水井(2)将水仓一分为二,成为左仓(1)、右仓(3)两个水仓,在吸水井(2)与水仓之间设置挡水墙隔开,挡水墙底部安设穿墙的导水管(11)连通,导水管(11)安装水阀(13),用来导水。在泵房(4)与采区运煤下山(6)之间布置管子道(5)。左仓(1)、右仓(3)的走向基本为直线,与车场巷道(8)大致平行。泵房(4)的方向与两个水仓、车场巷道(8)大致垂直。
排水流程井下水经沉淀池(14)、清理斜巷(12)进入水仓,水仓内的水经水仓与吸水井(2)之间的导水管(11)进入吸水井(2),吸水井(2)内的水由吸水管(10)吸入水泵(9),由水泵(9)进入排水管,再由排水管经泵房(4)、管子道(5)、采区运煤下山(6)将水仓水排至上一个水平。
清理水仓时关闭不需清理仓的导水管(11)的水阀(13),将需清理仓的水排干,由清理斜巷(12)下矿车清理。
权利要求1.一种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包括主水仓、付水仓、泵房、吸水井、清理斜巷、沉淀池、管子道;主、付水仓与吸水井连通,主、付水仓的一端或两端经清理斜巷与采区下部车场巷道连接;清理斜巷上端有沉淀池;泵房内的水泵的吸水管位于吸水井中,水泵的排水管经管子道、采区下山至上一个水平;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主水仓、付水仓为左仓(1)、右仓(3),二者为同一条平巷的左、右两段,两段之间是吸水井(2),二者与吸水井(2)之间有挡水墙,挡水墙的底部有导水管(11)及其水阀(13);泵房(4)连接于吸水井(2)与采区下部车场巷道(8)之间;左仓(1)、右仓(3)的外端分别与各自的清理斜巷(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左仓(1)、右仓(3)的平巷为一条与采区下部车场巷道(8)平行的直巷道;泵房(4)与左仓(1)、右仓(3)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排水系统。简约型采区水仓泵房,由左仓(1)、右仓(3)、泵房(4)、吸水井(2)、清理斜巷(12)、沉淀池(14)、管子道(5)等组成。左仓(1)、右仓(3)为同一平巷的左右两段,两段之间是吸水井(2);二者与吸水井(2)之间设挡水墙,挡水墙底部设导水管(11)及其水阀(13)。泵房(4)连接于吸水井(2)与采区车场巷道(8)之间。左仓(1)、右仓(3)外端分别经清理斜巷(12)与采区车场巷道(8)连接。清理斜巷(12)上端设沉淀池(14)。该采区水仓泵房进行集约化布置,省去传统水仓的配导水巷、导水硐,减少清理斜巷和吸水井的数量,减少两个交岔点,减少工程量及全岩工程量,避免清理斜巷拐弯提升,节省工程费用。
文档编号E21F16/00GK2761847SQ20042009947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圣国, 张磊鑫, 董承洪, 李长录, 秦立伦, 刘德春 申请人:新汶矿业集团汶南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