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拱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3791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拱隧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拱隧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公路隧道修建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新的隧道结构型式和相应的施工方法也不断涌现,连拱隧道即是其中之一。与传统的分幅修建单体隧道相比,连拱隧道在线路平面、洞口位置等的选择上自由度较大,较分幅修建隧道优越;而且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施工费用的增加,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连拱隧道一般在以下情形中采用(1)地形复杂、线路布设极为困难;(2)占地面积尤其耕地面积严格受限;(3)较深挖高边坡稳定,同时可减少营运中的安全隐患;(4)较分线布置隧道的施工工程量减少;(5)较分线布置隧道的造价相对较低;(6)可保持路线线型流杨,且断面造型美观;(7)城市中连拱隧道可以大大减少拆迁,降低工程费用;(8)便于公路桥隧和铁路站隧相连;(9)在短隧道中避免洞口分幅。
目前,已建成的连拱隧道主要采用整浇中墙结构,即左右两洞二次衬砌连成一体,同时浇注,包括整浇直中墙、整浇曲中墙。从建成后的效果看,整浇中墙结构存在比较严重的渗漏水等问题。近期设计的连拱隧道开始采用三层曲中墙连拱隧道,三层曲中墙结构的提出是我国连拱隧道建设的一大进步,有效解决了连拱隧道存在的渗漏水情况。但是三层曲中墙结构在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三层曲中墙结构的中墙为曲线,隧道洞口接线较困难、洞口占地面积较大;2、对曲墙结构连拱隧道,左右幅路面中线向两侧偏移量较大,在地形困难、高速公路直线段和市政隧道等接线困难或土地比较珍贵的地段,选择曲墙结构就显得困难;3、由于洞口相应的接线工程较小,以及占地面积较直墙结构大等带来的问题,使得隧道造价也相对较高;4、对洞口段路基过渡段的要求较高,对于隧道洞口的接线问题,首先必须保证洞口路基段的最小路基宽度,而对于三层曲中墙结构,一般情况下洞外路基必须加宽,才能满足最小的路基宽度要求,同时洞外的中央分隔带过渡长度也远大于直墙结构。对于目前连拱隧道结构本身带来的问题,尚没有十分完善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连拱隧道,以弥补在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原有连拱隧道结构型式的不足,扩大连拱隧道的应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拱隧道,包括左右两洞二次衬砌、防排水系统、直中间墙,所述左右两洞二次衬砌与直中间墙接触部分直立设置并与直中间墙固定,所述防排水系统设于所述二次衬砌与所述初期支护、直中间墙之间。本实用新型中,三层直中墙是指由直中间墙与两二次衬砌共同构成的结构。
其中,所述直中间墙的厚度为600mm~1200mm。
所述防排水系统可以包括防水层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一根或多根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所述防水层沿纵向全幅布置,所述横向排水管按一定间距布置,并通过纵向排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整浇中墙结构,三层直中墙的结构使得连拱隧道的防排水设计更加完善,并且从结构本身的施工工序方面较好的保证了连拱隧道防排水的施工质量,从而彻底解决了以往连拱隧道普遍渗漏水的问题。而相对于以往采用的三层曲中墙结构而言,三层直中墙结构隧道洞口接线更容易、洞口占地面积更少,隧道造价较低,直中间墙施工较方便,对洞口段路基过渡段的要求较小。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拱隧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连拱隧道,其采用三层直中墙的连拱隧道结构形式,图1为其断面结构所示意图,包括左右两洞二次衬砌7、初期支护、防排水系统6、直中间墙2,所述左右两洞二次衬砌7与直中间墙2接触部分直立设置并与直中间墙2固定,所述防排水系统6设于所述二次衬砌7与所述初期支护、直中间墙2之间。所述二次衬砌底部设有仰拱8。所述防排水系统包括防水层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一根或多根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所述防水层沿纵向全幅布置,所述横向排水管按一定间距布置,并通过纵向排水管连通。
其中所述的初期支护可以包括锚杆4、钢筋网喷射混凝土5、超前小导管、超前大管棚、型钢钢架、格栅等,其中主要采用锚杆4、钢筋网喷射混凝土5搭配,锚杆4应按矩形或梅花形排列,锚杆4间距不大于1.5m,锚杆4长度不得小于2m,喷射混凝土5厚度不应小于50mm,不宜大于300mm,钢筋网喷射混凝土5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所述的二次衬砌7采用模注混凝土或模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受力主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二次衬砌7厚度随围岩条件变化而变化;所述的直中间墙2为模注钢筋混凝土,墙体为直墙,直中间墙厚度一般在600mm~1200mm之间;所述的防排水系统6主要由防水层和排水管组成。三层直中墙连拱隧道结构防水板是在二次衬砌7与直中间墙2处延伸至隧道边墙底,且在二次衬砌7施工前一次铺设完毕,在直中间墙2处二次衬砌7也延伸至边墙基底,且一次采用模板台车施工成形,避免了在三层直中墙顶处最易积聚地下水处留有施工缝的问题,具有同三层曲中墙一样的防排水效果。
上述连拱隧道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先开挖中导洞1,并进行临时支护以防止中导洞1塌落;2)施作直中间墙2,直中间墙2采用钢筋混凝土;3)开挖左右两洞3,开挖顺序可以左右两洞平行开挖,也可以先开挖左洞后开挖右洞或先开挖右洞后开挖左洞;4)左右两洞3分别施作锚杆4、钢筋网喷射混凝土5等初期支护;5)布置防排水系统6,防排水系统6主要采用防水层以及排水管,防水层沿纵向全幅布置,横向排水管按一定间距布置,并采用纵向排水管连接;6)左右洞分别模注二次衬砌7、仰拱8,二次衬砌7、仰拱8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
权利要求1.一种连拱隧道,包括左右两洞二次衬砌、防排水系统、中间墙,所述中间墙设于左右两洞二次衬砌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墙为直中间墙,所述左右两洞二次衬砌与直中间墙接触部分直立设置并与直中间墙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排水系统设于所述二次衬砌与所述初期支护、直中间墙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排水系统包括防水层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一根或多根横向排水管和纵向排水管,所述防水层沿纵向全幅布置,所述横向排水管按一定间距布置,并通过纵向排水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中间墙的厚度为600mm~1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拱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衬砌底部设有仰拱。
专利摘要一种连拱隧道,包括左右两洞二次衬砌、防排水系统、直中间墙,所述左右两洞二次衬砌与直中间墙接触部分直立设置并与直中间墙固定,所述防排水系统设于所述二次衬砌与所述初期支护、直中间墙之间。本实用新型中,三层直中墙是指由直中间墙与两二次衬砌共同构成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整浇中墙结构,三层直中墙的结构使得连拱隧道的防排水设计更加完善,并且从结构本身的施工工序方面较好的保证了连拱隧道防排水的施工质量,从而彻底解决了以往连拱隧道渗漏水的问题。而相对于以往采用的三层曲中墙结构而言,三层直中墙结构隧道洞口接线更容易、洞口占地面积更少,隧道造价较低,直中间墙施工较方便,对洞口段路基过渡段的要求较小。
文档编号E21D9/14GK2839559SQ200520044198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9日
发明者朱合华, 高世军, 李志厚, 马平均, 李玉文, 丁文其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