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阻通井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855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水阻通井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通井施工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实现通井、冲砂的组合功能,并且能提高处理井壁残留水泥、井壁水垢效率的低水阻通井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修井作业过程中总少不了通井,但井底情况是复杂的,往往因出砂或稠油使我们的通井施工难以顺利完成。这就对我们的工具提出了更高功能上的要求,而我们现有工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是普通通井规由于上部有水眼,对通井规底部形成短路,使底部水流量减少,且通井规底部直径大,大大降低了冲砂液在通井规内液上流速度,极不利于冲砂,只对松散的沉淀物有效,且冲砂效率很低,对于一些井底沉积较结实的沉积物根本冲不出来,造成冲砂失败;(2)是普通通井规与刮管器连接使用只能将通井规接在刮管器下部使用,这种连接方式容易导致刮管器刮落的井壁残留物存积在通井规上部,造成卡钻现象,且通井规不能通过的井段,刮管器也不能进行刮削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水阻通井规。
其技术方案是由中心管(1)与通井规外筒体(2)之间通过连接支架焊接在一起制成,所述的连接支架为三根以上的连接筋(3)构成。
所述的中心管(1)的底部还带有油管扣(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筒体与中心管之间只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大大减小了下钻过程中的水阻,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稠油井中通井规下入的可能,可避免井内有稠油油帽,必须先下光油管洗井,才能下入通井规的现象,同时也可有效避免起钻时的拔活塞现象发生。
另外,由于工具底部带有油管扣,可以连接其他油井装备如笔尖,用于解决通井因遇到无法通井到预定深度的难题,可在完成冲砂的同时完成对冲砂井段的通井,大大提高通井遇到泥浆沉淀或沉积的砂子、钻屑的处理效率。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剖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使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其技术方案是由中心管1与通井规外筒体2之间通过连接支架焊接在一起制成,所述的连接支架为三根或者四根连接筋3焊接构成。
所述的中心管1的底部还带有油管扣4。
另外,参照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低水阻通井规的规底部可以接工具如笔尖,对于该通井规仍难以通过的油帽,如果通井深度允许,通井规底部可以接1-2根油管(使1-2根油管首先进入油帽),洗出通井规以下10-20m井段的油帽,然后加深管柱10-20m,继续洗井,如此反复分段洗井,直至可以顺利下钻,避免了以往通井规过不了油帽,先下光油管清洗油帽,起出光油管再通井的的烦琐过程。
低水阻通井规21可以将刮管器23接在底部(根据需要可以通过短节或1根油管连接),使刮管、通井一趟钻完成,提高刮管、通井的效率。刮管器的刮削作用清除套管24内壁的残留物22,而通井规可以检查刮削效果,如附图3的管柱结构可以对因刮削不彻底,通井规不能通过的井段,及时将刮管器提回该井段进行重新刮削。不但实现了通井刮管一趟钻完成,而且可有效避免因刮管不彻底,通井规不能通过,起出通井规,重新刮管、通井的烦琐过程(比用铣锥处理同样节省了水泥车、螺杆钻,一趟管柱的起下等费用),使结垢井壁和钻完水泥塞井段的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低水阻通井规,其特征是由中心管(1)与通井规外筒体(2)之间通过连接支架焊接在一起制成,所述的连接支架为三根以上的连接筋(3)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阻通井规,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管(1)的底部还带有油管扣(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通井施工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实现通井、冲砂的组合功能,并且能提高处理井壁残留水泥、井壁水垢效率的低水阻通井规。其技术方案是由中心管(1)与通井规外筒体(2)之间通过连接支架焊接在一起制成,所述的连接支架为三根以上的连接筋(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筒体与中心管之间只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大大减小了下钻过程中的水阻,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稠油井中通井规下入的可能,可避免井内有稠油油帽,必须先下光油管洗井,才能下入通井规的现象,同时也可有效避免起钻时的拔活塞现象发生。
文档编号E21B31/00GK2856390SQ20052012620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田家湖, 吴运刚, 吕成杰, 刘天鹏 申请人:吴运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