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0694阅读:1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钻完井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涉及油田钻完井作业座封用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安全可靠的接球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公知的钻完井作业中,顶部封隔器、尾管挂等工具座封一般使用如下两种打压座封方式一种是采用投小球打压座封;另一种是投大球打压座封,而投大球一般作为备用的座封方式,此种方式可适用于投小球失效时。当投入大球座封结束后,需要将大球循环出井,目前使用的接球方式为采用软管将钻杆与小孔径接头连接,大球出井后不能通过小孔径接头,造成大球堵塞流体流道,这时泥浆泵将出现憋压现象,从而判断大球出井。此种回收方式最大的缺陷是泥浆泵憋压为瞬间憋压,容易对泥浆泵造成损害,缩短泥浆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大球回收工具憋压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安全可靠的接球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接球器,包括由金属材料制作的一芯座和一挡板,所述芯座通过肋板与挡板连接为一整体结构,挡板中心开有一锥形孔,在所述锥形孔的圆周上均匀布有一圈小孔道,芯座上开有一与其同轴向的螺纹孔,在芯座上通过支架和螺钉固装有弹簧片,支架上开有一圆孔,在支架上通过螺栓和螺母动配合连接有一翻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挡板中心的锥形孔设计呈上大下小。
所述翻板的截面设计呈梯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当大球通过芯座和翻板并向上运行至挡板位置时,被挡板挡住发出金属撞击的声音,以此可判断大球出井;大球被挡板挡住,不会进入到管线中,此时液体可以通过挡板边缘的小孔道向上流动,因此不会造成憋压,减少对泥浆泵的损害;翻板在上翻的过程中挤压弹簧片使其变形,当停泵时,翻板因失去液流的上顶力而在重力及弹簧片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大球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翻板上而不会掉入井中,确保了现场操作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设计简单、便于操作和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挡板主视图;图3是图2的K向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芯座主视图;图5是图4的右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翻板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挡板、1-1锥形孔、1-2小孔道、2翻板、3芯座、4支架、5螺栓、6弹簧片、7上变扣接头、8下变扣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6,接球器,它包括由金属材料制作的一芯座3和一挡板1,所述芯座通过肋板与挡板连接为一整体结构,挡板1中心开有一锥形孔1-1,在所述锥形孔的圆周上均匀布有一圈小孔道1-2,芯座3上开有一与其同轴向的螺纹孔,在芯座上通过支架4和螺钉固装有弹簧片6,支架4上开有一圆孔,在支架上通过螺栓5和螺母动配合连接有一截面设计呈梯形的翻板2。所述挡板中心的锥形孔1-1设计呈上大下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载体为变扣接头,使用时将接球器放入下变扣接头8中,然后连接上变扣接头7,这样整个载体工具上下均为常规钻杆扣,便于与现场的其它工具以及管线等的连接。当投大球座封结束进行反循环时,钻完井液在钻杆内为上返状态,芯座3上的翻板2在液流上顶的压力作用下向上翻起,提供流体流动通道。当大球通过翻板位置时,会发出金属撞击的声音,继续上行至挡板位置时,大球被挡板挡住,液流可通过挡板上的小孔道1-2向上流动,因此不会造成憋泵,泵压会因为流道的减少而略有增加。根据大球通过翻板以及被挡板挡住时发出的声音可判断大球出井。翻板在上翻的过程中挤压弹簧片使其变形,当停泵时,翻板因失去液流的上顶力而在重力及弹簧片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大球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翻板上而不会掉入井中,确保了现场操作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接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属材料制作的一芯座和一挡板,所述芯座通过肋板与挡板连接为一整体结构,挡板中心开有一锥形孔,在所述锥形孔的圆周上均匀布有一圈小孔道,芯座上开有一与其同轴向的螺纹孔,在芯座上通过支架和螺钉固装有弹簧片,支架上开有一圆孔,在支架上通过螺栓和螺母动配合连接有一翻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中心的锥形孔设计呈上大下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的截面设计呈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球器,它包括由金属材料制作的一芯座和一挡板,所述芯座通过肋板与挡板连接为一整体结构,挡板中心开有一锥形孔,在所述锥形孔的圆周上均匀布有一圈小孔道,芯座上开有一与其同轴向的螺纹孔,在芯座上通过支架和螺钉固装有弹簧片,在支架上通过螺栓和螺母动配合连接有一翻板。其优点在于使用本工具判断大球出井不会造成泥浆泵憋压,减少对泵的损害,延长了泥浆泵的使用寿命;此外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制造成本低且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E21B33/12GK2908769SQ20062002602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2日
发明者邵明仁, 廖前华, 王春鹏, 刘亚军, 魏刚, 罗少峰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