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的方法

文档序号:536739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到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施工的深基坑 工程,特别涉及到一种把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的方法。
技术背景目前,在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施工的深基坑工程中,护壁桩和降水井是分开施 工的。这样护壁桩和降水井都要分别挖孔,工作量较大,而且得用较多的建筑 材料,相应的造价也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的方法,以解决在护壁桩与 降水井分别施工中造价高、工序多、工期长等缺点,达到降低造价,并简化施 工工序和縮短工期的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钻孔、放置碎石到孔底; 第二部分主要由套管和环形密封结构组成,环形密封结构连接在套管底部,和 套管一起放入孔中;第三部分是套管与孔壁之间的钢筋混凝土,是受力部位。本发明效果和益处是1. 安全可靠。本发明是将降水井设置在护壁桩里面,在设计计算时按有效 截面积来计算抗弯强度,可保证基坑的安全。2. 造价低。本发明把护壁桩和降水井合在一起施工,减少了单独设立降水 井的费用,节约工程造价三分之一左右。3.工期短。本发明由于不用单独设立降水井,节省了大量的挖孔工作,简 化了施工工序,縮短了施工工期。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示意图之一。图中护壁桩与降水井已施工完毕, 但基坑还没开挖。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示意图之二。图中基坑已开挖到坑底的设计标高, 桩锚支护也完成。图3是本发明桩底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护壁桩横截面示意图。图1 图4中l碎石;2环形封闭结构;3套管;4钢筋笼;5现浇混凝土; 6护壁桩;7降水井;8锚索(杆);9地面;IO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把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其示意图如图1 图4所示,其具体实施歩 骤如下步骤--按设计的孔径开挖到桩底设计深度以下200mm 1000mm,放入碎石至桩底的 设计深度;步骤二把套筒与环形密封装置连接在一起;套筒的直径就是降水井的直径;环形密 封装置的外环直径与孔径相当,内环直径与套筒的直径相等;然后把套筒和环 形密封装置一起放入孔中,并定位;
步骤三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笼,然后把钢筋笼放入套筒与孔壁之间的环 形空隙;步骤四往套筒与孔壁之间的环形空隙浇注混凝土,并按要求进行振捣; 由于在套筒底部装有环形密封装置,所以混凝土与碎石之间被分隔开,不影响 碎石的滤水效果;步骤五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从套管中进行抽水,护壁桩混凝土强度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后可以进行正常的基坑开挖。本发明设计的用于桩锚支护体系中连接结构,其主要特点在于 套管既是降水井的孔壁又是护壁桩的内环模板。环行装置保证了混凝土浇筑后不渗入碎石,这样混凝土可以浇得密实,同时碎石可以发挥滤水效果。从施工步骤可以看出,本发明只需一次挖孔,可满足护壁与降水两项要求,縮短了工序,节省了造价。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此方法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钻孔之后放置碎石到孔底;第二部分主要由套管和环形密封结构组成,环形密封结构连接在套管底部,和套管一起放入孔中;第三部分是套管与孔壁之间的钢筋笼和混凝土,是受力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步骤 步骤一按设计的孔径开挖到桩底设计深度以下200mm 1000nmi,放入碎石至桩底的 设计深度;步骤二把套筒与环形密封装置连接在一起。套筒的直径就是降水井的直径;环形密 封装置的外环直径与孔径相当,内环直径与套筒的直径相等,然后把套筒和环形密封装置一起放入孔中,并定位;步骤三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笼,然后把钢筋笼放入套筒与孔壁之间的环 形空隙;步骤四往套筒与孔壁之间的环形空隙浇注混凝土,并按要求进行振捣; 由于在套筒底部装有环形密封装置,所以混凝土与碎石之间被分隔开,不影响 碎石的滤水效果;步骤五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从套管中进行抽水,护壁桩混凝土强度达到 所要求的强度后可以进行正常的基坑开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到桩锚支护体系中护壁桩与降水井合一的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钻孔、放置碎石(1)到孔底;第二部分主要由套管和环形密封结构(2)组成,环形密封结构连接在套管底部,和套管一起放入孔中;第三部分是套管与孔壁之间的钢筋混凝土(6),是受力部位。本发明的优点是支护体系安全可靠,造价低,工期短。由于把护壁桩与降水井一起施工,减少了施工工序,节省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因而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工期。
文档编号E02D5/38GK101161947SQ200710012638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贾金青, 郑卫锋, 闫长旺, 陈国周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