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6779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桩基础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载体静压 扩底桩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大多采用桩基础,且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 多,需要能承受更大荷载的桩基础,为此桩基础向高承载发展,从而 产生了夯扩桩、复合载体桩、静压予制桩等。复合载体夯扩桩虽然具 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低的成本,但是它是采用重锤冲击沉管成桩的办 法,存在着以下缺点 一、施工中的振动及噪音较大,不适合居民集 中区和对振动敏感的建筑物附近施工。二、强大的冲击力将使填入的 加固料粉碎乃至成为粉沫失去了骨料的作用。三、在地下水丰富地区, 特别是砂卵石层水量丰富时难以成桩。四、单桩承载能力是通过施工 中是三级灌入量来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引起人为造成的不 均匀及至单桩承载能力的不均匀,给工程留下隐患。五、桩端复合载 体与桩身连接处结合差,降低了桩抗水平承载能力。
静压予制桩单桩承载较高,无噪音、无污染,是一种环保型工法, 但是它存在着接桩繁琐,截桩浪费的缺点,另外静压予制桩不能对桩 端地基土层进行更深的加固,难以充分发挥桩端土的承载力,并难以 通过加大桩端承载面积来提高桩端承载力,使得予制桩只能向大直 径、大桩长方向发展,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克服上述两种 桩的缺点,以解决城市发展建设中对高承载、低成本、无污染、无噪 音、环保型桩的需要,发明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并提出解决在 施工中的技术方法,并实现经济、节约、环保、安全的效果。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 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包括桩身、桩端扩大头,在桩身下端的桩端扩 大头的底部,依次设有素砼层、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层和加固料与加 固土层混合层组成的复合载体。本发明所述的桩端扩大头呈梨型,桩端扩大头的直径是桩身直径 的1.5—3倍或按填入砼量的0.3—0.51113大小确定,由与桩身同标号 砼组成。本发明所述的素砼层、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层和加固料与加固土 层混合层组成复合载体,其用料包括建筑垃圾、砖渣、砖块、砕块、 砂卵石、碎石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的素砼层、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层和加固料与加固土 层混合层组成的复合载体,其使用建筑垃圾的用量不小于0.5m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 在地基中予定桩位处挖引孔,孔径同桩径,孔深0,5m,此步 骤是为了保证桩位不发生偏差,若地基土层较硬或有夹层,沉管沉入 困难时,引孔深可加大,以保证沉管沉入设计深度;2、 在引孔内填入0.2—0.3m高的干硬性砼,以达到封底止水止泥
的效果;
3、 静压沉管扩桩机就位,将沉管放入引孔内,静力将沉管压入 地基土层;
4、 沉管沉入至设计深度后,提出内管,向外管内填入加固料, 如砖块、混凝土块、卵石、碎石等,放入内管,静力将所填加固料压 出外管,压入桩端地基土层,如此反复填料静压至桩端土层被压密为 止,加固料量为0.5 — 1.5m3,其压密程度的确定待填料量一定且静 压压力值达1.5倍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后,填料难以压入时,保持稳压, 稳压沉降小于设计或试桩确定的值时,进入下一步,否则继续填料至 满足要求,若填料超过1.5m3,稳压沉降仍不能满足时,应在下一步 施工中进行调整,调整包括下一层填料量的增加及桩端扩大头面积的 增加;
5、 提出内管,向外管内填入加固料与水泥砂灰混合物,放入内 管,静压内管将所填物压出外管,如此反复进行,形成复合载体之中 间层,即加固料与水泥砂灰混合层,填料量为0.3 — 1.0m3,需要说明 的是,当步骤2中填料量大时取大值,小时取小值;
6、 提出内管向外管填入低标号的素砼,砼量0.1—0.3 m3,静压 如此反复进行,形成复合载体的上层,即素砼层;
7、 提出内管,向外管填入干硬性砼,放入内管,起拔外管,静 压内管及外管至原位,此为一次压扩,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压扩,从而 形成不同直径的桩端扩大头;
根据桩端扩大头截面积可一次或多次压扩。 扩大头截面积公式为s = T;^2<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Dl, D2, Dn~~"第一次,第二次,第ntt扩大奸均直径。 Do——^卜管内径。HI, h2, hn~~"第一次,第二次,第n)姐扩工序中外管中灌注砼高度(从 鹏起算)。hi, h2, h3~~"第一次,第二次,第n)妞扩工序中外管上拔高度(从才鹏 體)可取H1/2、 H2/2 、 Hn/2Cl, C2, Cn~~t—次,第二次,第n)組扩工序中由外管同步下i腿离 桩底的距离可取CK2《n-0. 2m。8、 压扩完成后,采用2倍单桩承载力标准值静压内外管,静压 沉降满足要求进入下一步工序,若不能满足,重复7、 8的步骤;此步骤即在施工中对单桩承载能力进行了检验,从而保证了每根 桩的承载能力。9、 提出内管向外管内下入钢筋笼,灌注桩身砼,砼高度要保证, 外管拔出后,砼面标高高于设计桩顶高0.5m;10、 放入内管使之压在所灌之砼面上,起拔外管至内外管都拔出 地面,该桩施工完成。内管压在砼面上,从而保证了桩身砼的连续与 密度,保证了桩身重量。
本发明的优点是-
1、 桩体结构合理,单桩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可达1000 一3000KN。
2、 经济节约。单方砼提供承载力达700—1500KN,基础节约投 资约30—50%。
3、 可以消耗大量的建筑垃圾且施工中无噪音、无振动,是环保 型桩。
4、 单桩承载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即能进行根根检验,且检验直观 明了,使桩基础更加安全可靠。
5、 使得试桩检测更加全面,即能检测桩端加固后土体的承载力, 又能检测到单桩承载力,并能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计划,使得设计 方案更加安全可靠,检测时利用静压桩机的自重及配重,可节省检测 费用。
6、 利用静压保证了骨料的结构,使其真正起到增强体的作用。
7、 用砼止水、止泥的办法,消除了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使得 复合载体桩在地下水丰富地区,特别是砂卵石层地区应用变为现实。
8、 钢筋笼能够下入桩端扩大头内,使得基础结构更加合理。 本发明经济、节约、环保、安全,成本低,承载力强,施工中无
污染、无噪音,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1的示意图3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2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3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4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5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5、 6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6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6、 7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7、 8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7、 8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9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的步骤10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桩身;2、桩端扩大头;3、素砼层;4、加固料水 泥砂灰混合层;5、加固料与加固土层混合层;6、引孔;7、干硬性 砼;8、内管;9、外管;10、地基土层;11、加固料;12、加固料与 水泥砂灰混合物;B、素砼层;14、钢筋笼;15、灌注桩身。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 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由桩身1和桩端扩 大头2及符合载体形成,符合载体由素砕层3、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 层4、加固料与加固土层混合层5形成,底部为加固料与加固土体静 压压扩挤密而形成的复合载体,载体之上是静压压扩而成的桩端扩大 头2,上部为砼灌注而成的桩身或予制桩身。桩端扩大头2是用加固 料和干硬性砼通过静力压扩挤密的办法来实现的,桩端扩大头2的大
小是通过填入的砼量来控制, 一般的填入量是0.3—0.5m3,桩端扩大 头2的直径是桩身直径的1.5—3倍,桩端扩大头2的形状呈梨型。 由于复合载体由素砼层3、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层4、加固料与加固 土层混合层5形成,其用料为建筑垃圾、砖渣、砖块、砼块、砂卵石、 碎石等,建筑垃圾的用量一般不小于0.5m3,最大用量以不影响邻桩 及地面不发生隆起为原则。
由图1_图13可知,本发明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的施工方 法是
1、 在地基中予定桩位处挖引孔6,孔径同桩径,孔深0,5m,此 步骤是为了保证桩位不发生偏差,若地基土层较硬或有夹层,沉管沉 入困难时,引孔6深可加大,以保证沉管沉入设计深度;
2、 在引孔6内填入0.2—0.3111高的干硬性砼7,以达到封底止水 止泥的效果;
3、 静压沉管扩桩机就位,将沉管放入引孔6内,静力将沉管压 入地基土层10;
4、 沉管沉入至设计深度后,提出内管8,向外管9内填入加固 料11,如砖块、混凝土块、卵石、碎石等,放入内管,静力将所填 加固料压出外管,压入桩端地基土层,如此反复填料静压至桩端土层 被压密为止,加固料量为0.5 —1.5m3,其压密程度的确定待填料量 一定且静压压力值达1.5倍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后,填料难以压入时, 保持稳压,稳压沉降小于设计或试桩确定的值时,进入下一步,否则 继续填料至满足要求,若填料超过1.5m3,稳压沉降仍不能满足时,应在下一步施工中进行调整,调整包括下一层填料量的增加及桩端扩 大头面积的增加;5、 提出内管8,向外管9内填入加固料11与水泥砂灰混合物12, 放入内管8,静压内管8将所填物压出外管9,如此反复进行,形成 复合载体之中间层,即加固料与水泥砂灰混合层4,填料量为0.3 — l.Om3,需要说明的是,当步骤2中填料量大时取大值,小时取小值;6、 提出内管8向外管9填入低标号的素砼,砼量0.1—0.3 m3, 静压如此反复进行,形成复合载体的上层,即素砼层3;7、 提出内管8,向外管9填入干硬性砼7,放入内管8,起拔外 管9,静压内8管及外管9至原位,此为一次压扩,如此反复进行多 次压扩,从而形成不同直径的桩端扩大头2;根据桩端扩大头2截面积可一次或多次压扩。8、 压扩完成后,采用2倍单桩承载力标准值静压内外管,静压 沉降满足要求进入下一步工序,若不能满足,重复7、 8的步骤;此步骤即在施工中对单桩承载能力进行了检验,从而保证了每根 桩的承载能力。9、 提出内管8向外管9内下入钢筋笼14,灌注桩身砼,砼高度 要保证,外管拔出后,砼面标高高于设计桩顶高0.5m;10、 放入内管8使之压在所灌之砼面上,起拔外管9至内外管都 拔出地面,该桩施工完成。内管8压在砼面上,从而保证了桩身砼的 连续与密度,保证了桩身重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包括桩身(1)、桩端扩大头(2),其特征在于在桩身(1)下端的桩端扩大头(2)的底部,依次设有素砼层(3)、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层(4)和加固料与加固土层混合层(5)组成的复合载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桩端扩大头(2)呈梨型,桩端扩大头(2)的直径是桩身 直径的1.5—3倍或按填入砼量的0.3—0.51113大小确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素砼层(3)、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层(4)和加固料与加 固土层混合层(5)组成复合载体,其用料包括建筑垃圾、砖渣、砖 块、砼块、砂卵石、碎石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素砼层(3)、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层(4)和加固料与加 固土层混合层(5)组成的复合载体,其使用建筑垃圾的用量不小于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在地基中予定桩位处挖引孔(6),孔径同桩径,孔深0,5m;〈2〉、在引孔(6)内填入0.2—0.3m高的干硬性砼(7);〈3〉、静压沉管扩桩机就位,将沉管放入引孔(6)内,静力将沉 管压入地基土层(10);<4>、沉管沉入至设计深度后提出内管(8),向外管(9)内填入 加固料(11),放入内管(8),静力将所填加固料(11)压出外管(9), 压入桩端地基土层(12),如此反复填料静压至桩端土层被压密为止, 加固料量为0.5 — l,5m3,其压密程度的确定待填料量一定且静压压 力值达L5倍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后,填料难以压入时,保持稳压,稳 压沉降小于设计或试桩确定的值时,进入下一步,否则继续填料至满 足要求,若填料超过1.5m3,稳压沉降仍不能满足时,应在下一步施 工中进行调整,调整包括下一层填料量的增加及桩端扩大头(2)面 积的增加;<5〉、提出内管(8),向外管(9)内填入加固料与水泥砂灰混合 物,放入内管(8),静压内管(8)将所填物压出外管(9),如此反 复进行,形成复合载体之中间层,即加固料与水泥砂灰混合层(4), 填料量为0.3 — 1.0m3;〈6>、提出内管(8)向外管(9)填入低标号的素砼,砼量0.1 —0.3m3,静压如此反复进行,形成复合载体的上层,即素砼层(3);〈7〉、提出内管(8),向外管(9)填入干硬性砼,放入内管(8), 起拔外管(9),静压内管(8)及外管(9)至原位,此为一次压扩, 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压扩,从而形成不同直径的桩端扩大头(2);〈8>、压扩完成后,采用2倍单桩承载力标准值静压内外管,静 压沉降满足要求进入下一步工序,若不能满足,重复<7〉、 〈8>的步骤;〈9>、提出内管(8)向外管(9)内下入钢筋笼(14),灌注桩身 砼(15);<10>、放入内管(8)使之压在所灌之砼面上,起拔外管(9)至内外管都拔出地面,该桩施工完成(
全文摘要
一种复合载体静压扩底桩,包括桩身、桩端扩大头,在桩身下端的桩端扩大头的底部,依次设有素砼层、加固料水泥砂灰混合层和加固料与加固土层混合层组成的复合载体。施工方法1.在地基中予定桩位处挖引孔;2.在引孔内填入干硬性砼;3.桩机就位;4.沉管沉入至设计深度后,提出内管,向外管内填入加固料;5.提出内管,向外管内填入加固料与水泥砂灰混合物,放入内管,静压内管将所填物压出外管;6.形成素砼层;7.形成桩端扩大头;8.采用2倍单桩承载力标准值静压内外管;9.下入钢筋笼;10.灌注桩身砼。本发明经济、节约、环保、安全,成本低,承载力强,施工中无污染、无噪音,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
文档编号E02D5/44GK101130976SQ200710054848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7日
发明者任西明 申请人:任西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