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杆用钢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255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管杆用钢管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电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电钢管杆的钢管桩。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的钢管杆以承受导地线的水平拉力为主,钢管杆的高度根据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不同,目前有10 60多米不等的高度,结构形式目前已有单 杆、双杆、组合四杆等多种,并且钢管杆加工制作方便,因此目前在35 220KV 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中钢管杆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近年来的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经验,钢管杆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得到了 广泛认同。特别是在大型、特大型城市的城区,钢管杆往往是解决拆迁民居和 避让地下管道的最佳选择,较好地解决了城区输电线路走廊困难的问题,而且 杆型与周围环境能起到协调作用,在输电线路工程中使用多边形钢管杆,能收 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输电线路工程中的钢管桩是用于满足钢管杆的抗倾覆要求的配套装置。考 虑到施工时的垂直荷载,目前输电线路工程中设计的钢管桩一般最长为10余 米左右,最大桩径达到2.5米左右。钢管桩施工方式可分为冲击式,震动式,压 入式等,打桩施工通常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振动、地基变位和溅油污染等, 特别在城区和人口稠密地区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的严格控制, 钢管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以上问题,也受到了重视,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相 继开发了一些低噪音、无振动和无废气污染的沉桩方法,如中掘工法、回转贯 入工法等,这里不一一介绍。在我国某些地区,地质情况基本是软弱土质地基,故钢管桩的施工一般均 采用静压设备,靠上部配载的重量将桩压入地下,其优点是无噪音,无震动, 基本上可以满足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钢管杆也趋向大型化,目前施工期间钢管杆的垂直荷载可达到50余吨。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在钢管桩1中空的 内部、钢管杆3插入深度下浇制一定深度的混凝土2,钢管杆3底部设置一块 钢板31,依靠钢板31将上部垂直荷载传予混凝土 2,同时靠混凝土2与钢管 桩1的摩擦抵抗上部的垂直荷载。但在电压等级高的输电线路工程中出现了 - 些问题,例如在地下水位较浅的环境中,施工时在浇制钢管桩体内混凝土时, 往往由于钢管桩体浇制混凝土部位的清理无法得到保证和达到设计的要求,会 影响到垂直荷载的承载力。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方便并可靠的钢管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管杆用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包 括一中空、柱状本体,所述本体内壁具有承载部。较佳地,所述承载部为一环状体或至少两半环状体。 较佳地,所述环状体或两半环状体下侧设置有加强筋。 较佳地,所述承载部为均布在所述本体内壁的至少两承载件。 较佳地,所述承载件均布在所述本体内壁。较佳地,所述承载件为"牛角"型构件、或"n"型构件、或"三角形" 构件。较佳地,各所述承载件的承载面设置为与所述钢管杆承载面的相应部位保 持接触。较佳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本体为一体构成或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 较佳地,所述承载部为钢制件或钢筋混凝土制件。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桩,由于在本体内壁设置了承载部,使外来负荷通过承 载部传递给本体,进而传递给地基,实现了抗倾覆的技术目的。由于本实用新
欣结构简单,因而获得了成本低、施工方便并可靠的有益效果,弥补了现有技 术的缺陷。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 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现有技术中钢管桩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包括一中空的柱状本体1,本体1为钢制件,其中空内腔用于容置钢管杆。本实施例中,本体l内壁具有两个用做承载部的半环状体2,半环状体2为钢制件,其横截面为符合承载应力 曲线的要求的"牛角"型。半环状体2通过焊接方式与本体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钢管桩结构简单,可以在工厂预制,因此制造质量得以获得严 格地保证,以满足承载负荷对钢管桩在强度、精度等方面的要求。显然地,本 实施例中的半环状体2也可以在安装现场焊接固定,同样可以可靠地保证制造 质量。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更为简单地,两个半环状体2可以连接为一个 环状体,或者是根据需要,设计为多个分段的环状体, -般地,只要保证各环 状体的上部承载面与钢管杆(图中未示出)的承载面的对应部位保持接触即可。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改进,根据强度的要求以及批量的大小,还可以将 承载部与本体1设计为一体构成。材质可以选用满足强度要求的钢制件或钢筋 混凝土制件。更进一步地,本体还可以设计为上薄下厚的不等厚空心圆柱体,并将壁厚 增加处设计为向本体内壁伸出的凸台,使凸台部形成承载部。如此的一体设计,
使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桩整体强度更好,加工更简单。本实用新型中,本体1与承载部的固定连接方式不局限于焊接,还可以是 常用的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如铆接或螺纹连接等。在实际应用中,本体1的外型可以具有多种变化,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圆 柱体,也可以是规则的多面体,如八面体、十二面体等,甚至是不规则体。本 体1的中空内腔的形状优选地选择与配用的钢管杆相同并尺寸略大。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 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承载件为均布在本体1内壁的四 个"牛角"型钢构件2 (图中仅示出两个),当钢管杆(图中未示出)的下端 面为平面时,各"牛角"型钢构件2的承载面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并通过 焊接方式与本体1固定连接。"牛角"型钢构件2符合承载应力曲线的要求, 并且具有加工简单、节省材料以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 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四个承载件为"n"型构件2。 "n"型构件2可以选用槽钢、工字钢或焊接件,与"牛角"型钢构件相比更节约材料,进一步地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n"型构件加长了焊缝的长度,提高了承载部与本体的连接强度,因而可以获得更大的承载极限。"n"型构件也可以看做是一段圆环以及设置在其下侧的加强筋结构。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强度需要,增设各钟常见的加强筋。"n"型构件2的数量并不局跟于本实施例中的四个。 一般地,在其他实 施例中,至少是相对分布的两个。显然,"n"型构件2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 六个、八个等等,数量的选取主要取决于承载负荷及其安全系数的选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承载件也可以选取为"三角形"构件,由 于"三角形"构件的承载面较小, 一般地根据载荷需要设置较多数量的"三角 形"构件并在固定连接时保证各"三角形"构件的承载面与钢管杆的承载面的 相应部位保持接触。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桩,由于在本体的内壁设置了承载部,使外来负荷通过 承载部传递给本体,进而传递给地基,实现了抗倾覆的技术目的。由于本实用
新型结构简单,因而获得了成本低、施工方便并可靠的有益效果,弥补了现有 技术的缺陷。综上所述,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具体实施例。凡 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 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钢管杆用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包括一中空、柱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壁具有承载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为一环状体或至 少两半环状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体或两半环状体下 侧设置有加强筋。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为分布在所述本 体内壁的至少两承载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均布在所述本体内壁。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为"牛角"型构 件、或"n"型构件、或"三角形"构件。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承载件的承载面设置 为与所述钢管杆承载面的相应部位保持接触。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 述本体为一体构成或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铆接 或螺纹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为钢制件或钢筋 混凝土制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杆用钢管桩,钢管桩包括一中空、柱状本体,本体内壁具有承载部。承载部为一环状体或至少两半环状体或分布在本体内壁的至少两承载件,承载部与本体为一体构成或固定连接为一体。由于在本体内壁设置了承载部,使外来负荷通过承载部传递给本体,进而传递给地基,实现了抗倾覆的技术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因而获得了成本低、施工方便并可靠的有益效果,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文档编号E02D27/42GK201027312SQ20072006823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7日
发明者朱秋晨 申请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