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8677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木工程中桩基础的结构,具体讲是一种在软土环境施工时 的PHC管桩(全称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PHC管桩以其单桩承载力高、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成为工业 建筑或民用建筑中的重要基础形式。 传统的PHC管桩包括圆筒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管桩本体和固定在管桩本体两 端的端板。现有技术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如下它包括两根PHC管桩的相对接的各 一端,每根PHC管桩的该端均固定有端板,所述的端板相互焊接。 上述现有技术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由于受到现场施工条件和焊接工艺的限制,端板之间的焊缝容易出现不连 续、不饱满、焊缝夹渣等现象,而且,焊接完成后受到工期限制,其停顿时间短(如果等到焊 缝完全冷却再打桩会延误工期),但并未完全冷却的焊缝随着管桩被打入软土, 一旦此时 的焊缝遇地下水就会出现脆裂;故现有技术的PHC管桩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因局部应力过于 集中,导致曲折甚至断裂,即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竖直向抗拔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均不足, PHC管桩之间的连接效果不理想。其次,还由于端板的造价就较高, 一般占PHC管桩总造价 的10% 20%,故其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PHC管桩之间连接效果好且成本相 对低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它包括两根 PHC管桩的相对接的各一端,两根PHC管桩的相对接的各一端之间设有一个使两PHC管桩周 向定位并能向两PHC管桩连接处的管壁内、外注浆的连接件,每根PHC管桩的各一端均设有 与连接件配合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 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既通过连接件使得相邻的两PHC管桩周 向限位,又能将两PHC管桩连接处的管壁内外灌注混凝土浆液,使得凝固后的混凝土对PHC 管桩的连接处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这样,避免了由于焊接工艺缺陷及施工条件限制而 导致的连接处的曲折甚至断裂,使得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竖直向抗拔承载力和抗压承载力 更强,连接效果更好。而且PHC管桩的连接处不再采用端板焊接的方法固定,这样,取消了 造价较高的端板,节省了成本。 作为改进,每块钢翅板上设有贯通厚度方向的第三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三 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三通道的两个出口位于装配后的PHC管桩的外壁夕卜,这样,增加了混凝土浆液流通的渠道,使得灌浆过程更通畅,使得PHC管桩的连接处更牢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翅片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图。 图4是图2沿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灌浆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灌浆后的横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PHC管桩,2、连接件,3、头部,4、腰部,5、缺槽,6、通孔,7、单向漏斗,8、
钢翅板,9、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11、第三通道,12、扇形板,13、半圆柱状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 构,它包括两根PHC管桩1的相对接的各一端。两根PHC管桩1的相对接的各一端之间设 有一个使两PHC管桩1周向定位并能向两PHC管桩1连接处的管壁内、外注浆的连接件2。 所述的连接件2为由两端的头部3和中间内縮的腰部4构成的大致呈鹏铃状的结 构。所述的连接件2的头部3的外径略小于PHC管桩1的内径,所述的连接件2的腰部4的 长度等于每根PHC管桩1 一端的缺槽5的长度的两倍,所述的连接件2沿轴线贯通有一通 孔6。所述的通孔6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只能从大口流向小口的单向漏斗7,每个单向漏斗 7的小口位于连接件2内端。该连接件2还固定有三个长度与连接件2腰部4相等的钢翅 板8,所述的三个钢翅板8贯穿腰部4的管壁且沿腰部4的圆周均匀分布,每块钢翅板8上 设有贯通宽度方向的第一通道9、贯通厚度方向的第二通道10和贯通厚度方向的第三通道 11。所述的第一通道9和第二通道10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一通道9和第三通道11相互连 通。所述的第一通道9的入口位于连接件2的通孔6内,所述的第一通道9的出口位于装 配后的PHC管桩1的外壁外,所述的第二通道10的两个出口位于装配后的PHC管桩1的内 壁与连接件2腰部4外壁之间的缝隙内,所述的第三通道11的两个出口位于装配后的PHC 管桩1的外壁外。 每根PHC管桩1的各一端均设有与连接件2配合的结构,即每根PHC管桩1的各
一端均设有三条与钢翅板8 —一对应的沿轴向延伸的缺槽5。 所述的单向漏斗7由多块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扇形板12构成,每块的扇形板12的 圆弧边固定在连接件2通孔6内壁的同一个圆上,每块扇形板12的直边与相邻的扇形板12 的直边在自然状态下留有缝隙。这样,当浆液位于单向漏斗7的小口一端时,浆液会将相邻 的扇形板12挤紧,使得相邻的扇形板12的直边之间的缝隙越挤越小,最后缝隙消失,单向 漏斗7完全封闭;当浆液位于单向漏斗7的大口一端时,浆液会将相邻的扇形板12挤开,使 得相邻的扇形板12的直边之间的缝隙越挤越大,最后单向漏斗7完全张开。 人们将一个连接件2置于第一根PHC管桩1的顶端,再用吊装设备将第二根PHC管桩1吊运至第一根的PHC管桩1的顶端,使得两管桩对齐且连接件2的钢翅板8位于上、 下两PHC管桩1的缺槽5内,此时每块钢翅板8的第二通道10的两个出口位于PHC管桩1 的内壁与连接件2腰部4外壁之间的缝隙内,每块钢翅板8的第一通道9的出口和第三通 道11的两个出口均位于PHC管桩1的外壁外,这样,就实现了通过连接件2使得两根PHC 管桩l周向定位。 人们将注浆管道的出浆口插入连接件2的通孔6上、下两端的两个单向漏斗7之 间,浆液在单向漏斗7的作用下,先将连接件2两个单向漏斗7之间的通孔6填满,并从第 一通道9的入口经第一通道9、第二通道10填充满PHC管桩1的内壁与连接件2腰部4外 壁之间的缝隙,同时,混凝土桨液从第一通道9的入口向第一通道9的出口和第三通道11 的两个出口流出,使得上、下两PHC管桩1缺槽5附近的外壁外的软土被挤开并形成半圆柱 状混凝土 13。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 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如所述的连接件2的腰 部4的长度可以略小于每根PHC管桩1 一端的缺槽5的长度的两倍;所述的缺槽5还可以 为四条或四条以上、钢翅板8还可以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等等。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它包括两根PHC管桩(1)的相对接的各一端,其特征在于两根PHC管桩(1)的相对接的各一端之间设有一个使两PHC管桩(1)周向定位并能向两PHC管桩(1)连接处的管壁内、外注浆的连接件(2),每根PHC管桩(1)的各一端均设有与连接件(2)配合的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2)为 由两端的头部(3)和中间内縮的腰部(4)构成的大致呈哑铃状的结构,所述的连接件(2) 的头部(3)的外径略小于PHC管桩(1)的内径,所述的连接件(2)的腰部(4)的长度不大 于每根PHC管桩(1) 一端的缺槽(5)的长度的两倍,所述的连接件(2)沿轴线贯通有一通 孔(6),所述的通孔(6)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只能从大口流向小口的单向漏斗(7),每个单 向漏斗(7)的小口位于连接件(2)内端;该连接件(2)还固定有至少三个长度与连接件(2) 腰部(4)相等的钢翅板(8),所述的至少三个钢翅板(8)贯穿腰部(4)的管壁且沿腰部(4) 的圆周均匀分布,每块钢翅板(8)上设有贯通宽度方向的第一通道(9)和贯通厚度方向的 第二通道(IO),所述的第一通道(9)和第二通道(10)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一通道(9)的入 口位于连接件(2)的通孔(6)内,所述的第一通道(9)的出口位于装配后的PHC管桩(1) 的外壁外,所述的第二通道(10)的两个出口位于装配后的PHC管桩(1)的内壁与连接件 (2)腰部(4)外壁之间的缝隙内海根PHC管桩(1)的各一端均设有至少三条与钢翅板(8) 一一对应的沿轴向延伸的缺槽(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钢翅板(8)上 设有贯通厚度方向的第三通道(ll),所述的第一通道(9)和第三通道(11)相互连通,所述 的第三通道(11)的两个出口位于装配后的PHC管桩(1)的外壁外。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漏斗(7) 由多块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扇形板(12)构成,每块的扇形板(12)的圆弧边固定在连接件(2) 通孔(6)内壁的同一个圆上,每块扇形板(12)的直边与相邻的扇形板(12)的直边在自然 状态下留有缝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它包括两根PHC管桩(1)的相对接的各一端,两根PHC管桩(1)的相对接的各一端之间设有一个使两PHC管桩(1)周向定位并能向两PHC管桩(1)连接处的管壁内、外注浆的连接件(2),每根PHC管桩(1)的各一端均设有与连接件(2)配合的结构。该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结构使PHC管桩(1)之间连接效果好且成本相对低。
文档编号E02D5/58GK201546224SQ20092019850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刘玮, 查支祥, 王霞 申请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