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张紧组件的配合头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530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张紧组件的配合头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锚杆(rock bolting)支护,特别是涉及适于使用在采矿和隧道工 业中为围岩和壁提供支护的岩石锚杆用的张紧组件。本发明适合用于坚硬岩层施工,也适 合用于较软的地层,例如经常在煤矿中出现的地层,应该能被理解的是,说明书中使用的术 语“岩石”被赋予了广泛的含义,其都能覆盖这些应用。
背景技术
顶拱和壁支护在采矿和隧道施工中是至关重要的。矿山和隧洞的壁和顶拱由岩层 构成,必须对岩层进行锚固以免发生垮落。岩石锚杆,如具有刚性轴的锚杆和锚索被广泛用 于岩层的锚固。在传统的岩层支护系统中,用钻杆在岩石中打一个孔,然后移开钻杆,并在钻孔处 安装一个锚杆,使用树脂或水泥灌浆将锚杆固定在相应的位置。所述锚杆的张紧使相邻岩 层受压,从而使相邻的岩层锚固。为了使锚杆能够被张紧,通过锚杆末端的扩张组件与岩层配合,使锚杆末端可机 械地锚定在岩层上。另外,通过在钻孔中灌注树脂粘结剂,锚杆可以黏附地联接于岩层。可 替换地,通过同时使用扩张组件和树脂粘结剂,将机械锚固和树脂粘结联合使用。在使用树脂粘结材料时,它渗透到周围的岩层中使岩层与地层联接起来,从而能 使锚杆紧固地保持在钻孔中。树脂通常是以两组份的塑料滤芯形式灌注钻孔,一组份包含 固化树脂,另一组份包含固化剂(催化剂)。当所述两组份的树脂滤芯灌注钻孔的封闭端, 矿井锚杆插入钻孔时,矿井锚杆的末端能割裂所述两组份的树脂滤芯。当矿井锚杆沿其纵 轴转动时,树脂滤芯内部的间隔被粉碎,各组份将被混合。该树脂混合物填充钻孔壁和矿井 锚杆轴间的环形区域。该混合树脂使矿井锚杆固化并粘结在周围的岩石上。已经提出张紧组件沿岩石锚杆提供拉力,例如锚索,其围绕锚杆在基体上施加一 个压力,所述基体通常是矿井轴顶板基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石锚杆的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用于直接或间接地与 岩石表面配合的配合头部,其中配合头部的轮廓包扩至少一个键表面,以防止配合头部相 对于岩石表面转动。在一个形式中,配合头部被布置成通过邻接板状部件而与岩石表面配合,配合头 部通过至少一个键表面防止该配合头部相对于板状部件转动。张紧组件的配合头部与岩石表面之间的直接或直接的正向配合用于防止配合头 部的转动,因此可以作为在张力调整时防止将张力施加在轴上的锚杆轴发生扭曲的手段。 这在锚索的扭曲会导致索股退卷的锚索锚杆应用中是特别重要的。在某些形式中,键表面 成形为允许轴相对于岩石表面或板状部件倾斜而不与头部脱落,从而维持配合以防止转动。
在一个形式中,键表面是形成在配合头部上的突起的一部分。在一个形式中,键表 面包括径向突伸的侧面。在一个形式中,侧面从中心区径向突伸到头部的周边。在一个形 式中,键表面位于从头部的周边向外延伸的突起上。在一个形式中,键表面位于延伸入头部 的槽内。在一个形式中,键表面形成为一个或多个平直表面而作为配合头部。在一个形式中,配合头部形成支承座构件的一部分,该支承座构件包含一个通道, 岩石锚杆通过该通道延伸。在一个特定形式中,支承座构件包括限定所述通道的内表面,该 内表面包含与安装到岩石锚杆或形成在岩石锚杆内的邻接件协作的表面,以在其间提供至 少在一个方向上防止支承座构件围绕锚杆相对于邻接件转动的正向配合。在第二方面中公开了一种包括以上描述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张紧组件和布置成与 岩石表面直接配合的板状部件的组合体。板状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板的键表面,其与配合头 部的至少一个键表面协作,以防止其间的转动。在第三方面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岩石锚杆的张紧组件用的配合头部。该配合头部用 于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与岩石表面配合。配合头部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键表面,以防止配合 头部相对于岩石表面转动。在一个形式中,配合头部的键表面与前面描述的张紧组件有所不同。在第四方面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岩石表面和张紧组件之间配合的配合组件,该配 合组件包括与岩石表面直接配合的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板的键表面;以 及布置成与张紧组件配合的支承座构件,该支承座构件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头部的键表面的 头部,其中头部的键表面和板的键表面适于配合,以防止头部相对于岩石表面转动。在第五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张紧组件一起使用或者形成上述配合组件的一 部分的板状部件。在第六方面中公开了一种岩石锚杆组件,包括具有轴线的锚杆;面对并抵靠岩 石表面的支承座构件,锚杆被布置成延伸通过支承座构件;以及安装到岩石锚杆或形成在 岩石锚杆内的邻接件,其中,邻接件和支承座构件包含在其间提供正向配合的协作表面,从 而在至少一个方向上防止支承座构件围绕锚杆轴线相对于邻接件转动。在另一个方面中公开了一种防止张紧组件相对于岩石表面转动的方法,张紧组件 包括支承座构件,该方法包括定位板状部件与岩石表面接触;定位支承座构件与板状部 件接触;以及使支承座构件中的键表面抵接板状部件中的相应键表面。


实施例通过以下示例的方式进行描述,参考如下附图,其中图1示出了是设置在锚索上的张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张紧装置的分解图。图3示出了图1中张紧装置底座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图3中底座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图3中底座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图1中张紧装置支承座构件的透视图。图7示出了图6中构件的剖视图。图8示出了图6中构件的俯视图。
5
图9示出了图1中与承压板和锚索连接的张紧装置的侧平面图。图10示出了图9中组件装置的剖视图。图IlA到D示出了可替换的支承座构件的顶透视图、平面图、剖视图和仰视图。图12A和B示出了与图11中支承座构件一起使用的承压板的平面图和侧剖视 图。图13A到C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锚索张紧组件的承压板的底透视图、仰视 图和侧视图。图14A、B和C示出了与图13中承压板一起使用的锚索张紧组件的支承座构件的 底透视图、仰视图和剖视图。图15A和B示出了图13的支承座构件和图14的承压板的操作。图16A、B和C示出了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锚索张紧组件的承压板的底透视图、仰 视图和侧视图。图17A、B和C示出了与图16的承压板一起使用的、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的锚索张紧 组件的支承座构件头部的底透视图、仰视图和剖视图。图18A和B示出了图17的支承座构件和图16的承压板的操作。图19A和B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锚索张紧组件用支承座构件头部的俯视图 和侧视图。图20A和B示出了与图19A和B的支承座构件一起使用承压板的侧视图和仰视图。图21A和B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锚索张紧组件用支承座构件头部的俯视图 和侧视图。 图22A和B示出了与图21A和B的支承座构件一起使用的承压板的侧视图和仰视图。图23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张紧组件的剖视图。图24示出了图1的张紧装置致动器的底透视图。图25示出了图24的致动器的剖视平面图。图26示出了图24的致动器的末端配合致动器轮廓的大比例细节图。图27至36示出了图1的张紧装置的安装顺序(示出了组件的侧视平面图和剖视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书描述的是图11至22示出的用于张紧组件的配合头部,用于张紧通常 通过化学锚固和/或机械锚固过程已经安装在岩层钻孔并锚固到岩层中的锚杆。说明书还 涉及用于张紧锚索的组件(图1至10和23至26示出)和使用所述配合头部的安装过程 (图27至36示出)。张紧组件首先参见图1至10,示出了的张紧组件1的第一个实施例。张紧组件1与岩石锚 杆2 —起使用,岩石锚杆2具有通常由索股捆扎一起而形成的轴3。使用时,锚杆安装在岩 层500中形成的钻孔501 (见图33)内,锚杆2的远端(未示出)放置于钻孔501的封闭端钻孔501处伸出。张紧组件1布置成安装在近端部分3b上,以使 其位于岩层的外表面502。张紧组件包括三个主要构件固定在轴3上的底座5 ;相对于底座沿轴可移动的支 承座构件10,该支承座构件布置成直接或间接地与岩层500接触;以及致动器16,该致动器 与支承座构件和底座可配配合,并且在使用时致动器传递偏心力使支承座构件移动离开底 座,使得锚索实现张紧作用,下面将会详细介绍。在图示的方式中,底座5包括形成筒7的第一部分、形成干部8的第二部分,以及 位于筒7内的张力楔6,该张力楔在使用时相对于轴3紧固底座5。张力楔6具有用于限定 锚索容纳通道来容置锚索2的内楔面6a,和与内楔面相对的外楔面6b。外楔面具有与筒7 内部互补的轮廓。在筒沿锚索近端3b的方向加载时,张力楔6与锚索配合。另外,加载时, 筒7和楔6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剪切应力失效,以保证锚索2由张力楔6固定保持在筒7内。底座5的干部8从筒7沿着锚索3延伸。干部8是圆柱形的,并且与筒连接以形 成环形肩部31,该环形肩部在使用时朝向锚杆2的远端。设置内部通道32以允许锚索轴3 插入通过干部,该干部具有非圆的外表面33,该外表面包括图示在干部8的外表面33形成 平面的键表面9。支承座构件10安装在干部8上,并且相对于该干部8可移动。由图6至8较佳地 所示,支承座构件10包括外部带螺纹的主体11和位于主体一端的圆端头13。主体11有 一个内部空腔34,空腔的壁35与干部8的外表面33是互补的,并包含一个内部带键段12。 这个内部带键段12位于空腔内,这样当支承座构件10位于底座5之上时(以使干部8延 伸入支承座构件10中的空腔),干部8上的外部带键段9与支承座构件10上的内部带键 段12配合,藉此防止支承座部分10围绕轴3的纵轴相对于底座12转动。然而,支承座构 件10沿干部8在锚索轴向可移动。支承座构件10被布置成使圆端头13与锚杆延伸进入的岩石表面直接或间接地配 合。圆端头13结合有一个开口 35,以允许锚索轴3经支承座构件从中通过,该圆端头在外 形上不同于圆顶(例如,被压平以形成板状外观),这样可以与岩石表面直接配合。然而,在 实施例中,圆端头13被布置成与单独的锚杆承压板30配合(见图9和10),该承压板在使 用时位于岩石表面和支承座构件10之间。图1至10示出的圆端头13是半球状的,并且与形成在承压板30的凸台42上的 承压板30的内边缘36配合(如图10较佳地所示)。这种直接接触被布置成提供摩擦阻 力,这样,在张紧装置1中,承压板30与圆端头13之间的配合防止圆端头相对于承压板30 转动。另外,当支承座构件10相对于承压板30倾斜一角度时,使用基本上半球状的圆端头 13以使该圆端头维持(从而提供了转动阻力)与承压板30的配合,允许在使用中可能会发 生的锚杆轴线相对于承压板30的倾斜。下面将详细阐述,通过防止支承座构件转动,有助 于预防张紧期间锚索发生扭曲。图11至22公开了张紧装置的实施例,其中提供了正向配合装置 (positiveengagement arrangement)以防止圆端头13相对于承压板30转动配合,而不是 依靠头部与承压板30之间的摩擦阻力。在实施例的形式中,头部和承压板具有配合表面以 形成该正向配合配合。在图11和12的布置中,头部13a的轮廓包括偏移侧面91。侧面91围绕头部13a
7成一定角度地间隔设置,并从该头部径向突伸。示出,侧面适于与图12A和12B所示的承压 板中的对应表面92配合。以这种方式,面91、92的顺时针转动(从支承座构件10的下端 看)被布置成形成配合,以提供正向配合来防止支承座构件10相对于板30a转动配合。另 外,位于侧面91之后的头部13a的曲面91a在表面中提供引导,用以使头部与板30a配合, 这样,头部13a可以围绕锚杆轴线与板30a形成任意角度取向。于是,头部能够与板30a配 合,同时与头部13a转动,头部13a移动横穿板30a,直至互补的侧面91和92配合。在图示 的实施例中,侧面91从圆端头的圆顶部延伸。当支承座构件10向承压板30a倾斜一个角 度使,可时侧面91、92保持配合,以再次允许锚杆轴线相对于承压板30a倾斜。图13至15示出了头部13b设有一个键突起100的实施例,该键突起被布置成与 承压板30b的凸台42b中的相应槽101相互作用。在操作中,键突起100装配在槽101内, 并且防止承压板30b与支承座10之间的相对转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键突起100从圆端头13b的圆顶部延伸到头部的下端。当支 承座构件10相对于承压板30b倾斜一个角度时,可使键突起100仍然与槽101配合。图15A和B示出了在操作中如何使支承座构件的圆端头13b与承压板30相互作 用,而且将键突起100装配入槽101。注意在附图中,只示出了支承座构件10的圆端头13b。在图14C中,支承座构件 10的其它部分用虚线110标出。图16至18示出了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其中槽120设置在支承座10的圆端头 13c中,互补的键突起121安装在承压板30c的凸台42c中。除了键突起121设置在承压 板30c中和槽120设置在圆端头13c中以外,图16至18的实施例的操作与图13至15的 实施例的操作相似。图19和20示出了另一种方式,其中支承座构件10可与承压板配合。在该实施例 中,支承座构件10的圆端头13d设有多个键表面150,键表面150具有限定每个键表面150 之间边界的边缘151。带边缘153的互补的接纳键表面152设置在承压板30d的接纳凸台 42d 中。在操作中,头部13d的键表面150与凸台42d的互补的键表面152配合,防止支承 座构件10和承压板30d之间的相对转动。图21和22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使用头部13c上的键表面160和边缘 161。这些键表面160在操作中与图19的键表面相似,但数量更少。互补的键表面设置在 承压板30e的凸台42e上。它们包括互补表面163和边缘164。和上面实施例一样,还有其它促进支承座构件10的圆端头与承压板配合以使支 承座构件不转动且锚索不扭曲的布置。例如,图13至18的实施例示出了在槽中只有一个 键的配置。在圆端面的相对两侧或承压板的凸台上也可以设置槽中有两个键、或者两个以 上的配置。致使头部和承压板之间产生阻碍的配置甚至还可以使用在与结合图1至10叙述 的实施例不同的锚杆张紧组件中。实际上,任何需要张紧元件的头部与承压板之间相互作 用的锚杆张紧组件都可以应用这些配置中的任何配置。图23中公开了张紧装置1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基座5不包括干部,而是仅仅包 括用来夹紧锚索3的筒7和楔6。为了限制支承座构件10相对于锚索的转动,但允许纵向
8运动(类似前面实施例中支承座构件10键连接到干部8的方式),在腔35中设置“花状”插 入件40,其轮廓被构造成接纳锚杆轴3的单个索股。以这种方式,支承座构件10与锚杆轴 直接配合,而不是像先前的实施例中与基座5配合。由于支承座构件10不能单独沿轴的纵 向运动,而是必须遵循沿索股长度螺旋卷绕的单个索股的路线,因此图23的配置不如先 前配置那样优选。另外,因为干部7的存在,支承座构件不能像先前配置那样与锚索隔离, 这样锚索有可能在张紧时发生扭曲。但是,支承座构件与锚索的配合确实提供了一些防止 锚索在张紧时发生扭曲的阻力。在上面所述的任何方式中,致动器16被布置成接纳支承座构件10的主体11,并 且在基座5的上方部分延伸。致动器16内部带有螺纹,以便与支承座构件10的外部螺纹 主体11啮合,并且包括一个肩部17,该肩部适于在筒部7和干部8之间的连接点(如果存 在)处与基座5上形成的肩部31配合。以这种方式,致动器同时与基座(通过肩部17和 31的邻接)和支承座构件10 (通过这些构件上的协作螺纹的配合)配合。致动器沿一方向(在图示形式中为右手边或者沿锚杆从近端3b看为顺时针方向) 的转动可使锚杆的张紧。致动器16适于与驱动器配合,以将这种转动赋予致动器,该致动 器被成形为配合驱动联接件(杆件)以传递转动力。致动器在致动器端部19上设有端部轮廓20,其以端对端的关系与杆件 (dolly) 200上的特殊形状的端部驱动器配合(见图27至32),下面将进行更为详细地描 述。图24至26中更佳地示出了该端部轮廓。致动器16上的端部轮廓20通常成形为波浪形或齿形轮廓,其具有交替的峰43和 槽44。该轮廓包括基部部分45,该基部部分通常有恒定的半径和相对的侧壁46和47。一 个壁46相对于致动器16的纵轴倾斜,并且为杆件200的互补齿231提供表面引导,以定位 在轮廓槽44中,而另一个壁47沿致动器的轴线方向设置,并且形成用于致动器轮廓的邻接 面,该邻接面与杆件驱动器配合以实现转动。安装过程在图27和28公开的第一阶段中,锚杆2插入形成在岩层500中的钻孔501。装配 到锚杆2的是承压板30和锚杆张紧装置1,锚杆张紧装置1位于突伸越过钻孔502的锚杆 近端3b附近。在该阶段中,锚杆2不是定点锚定在钻孔502中,而是使用树脂筒和/或机 械锚定件与锚杆一起安装在钻孔的封闭端(未示出)附近。为了启用定点锚固(通过粉碎 和混合树脂筒或者使用机械锚定件),锚杆2需要转动,通常是右手转动。为了使这种转动生效,如图27和28所示,杆件200安装到锚杆轴3的近端3b上。 以锚索驱动模式设置杆件200,以使锚杆轴的端部装配在保持件220中,该保持件设置在杆 件200的锚索驱动部分中。在图27中最佳地示出了护套207充分地缩回,以致护套的传动 端204不能配合张紧装置1的致动器6。杆件通过轴202装配到一个致动装置(未示出),例如采矿钻机。该钻机对轴202 施加驱动,其借助花键217、218的相互配合,依次传递到锚索驱动部分207,藉此允许锚杆3 转动,以提供锚杆2的定点锚固。通常,沿锚杆轴将推力施加到锚杆,以推动锚杆进一步进 入钻孔501,使板30朝岩层500的面502移动。于是将锚杆放置在图29和30所示的位置, 锚索通过设置树脂或启用机械锚固件被定点锚固在该位置。第二阶段在定点锚固之后实施。在该阶段中,通过护套相对于中心驱动器205向
9前移动进入图31和32所示相应位置,使杆件移入张紧模式。在该位置,护套208向前移动, 以使护套的齿与致动器配合,同时锚索的端部保持与锚索驱动部分207配合。通过杆件200 进入张紧模式,锚索驱动部分207变成与护套208脱离,并因此不被传动轴202驱动,而且 能独立于该传动轴和护套208转动。于是,致动器能够通过杆件相对于锚索3转动。如附图31中最佳地所示,杆件和致动器之间的配合特点是杆件的直径不大于致 动器的直径。这在许多采矿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因为与如果使用安装在致动器上方的 传统杆件的情况相比(通常为螺母的形式),它使杆件处于更受限制的情况。如果使用“木 制千斤顶”作为打钻孔和安装锚索的稳固和牵引机构,这具有特别的优势。这个木制千斤顶 通常通过千斤顶头部框架的中心部分结合受到限制的开口。由于杆件直径的减少(与更多 的传统杆件比较),在不需要移动木制千斤顶情况下,已经发现使用杆件200张紧锚杆具备 实用的可能。—旦杆件200被安装成与锚索轴和张紧装置的致动器同时配合,致动器受到驱 动,同时保持锚索轴静止(借助锚索轴与锚索驱动部分的配合)。致动器的转动使得致动器 6从支承座构件11上松开,这依次致使支承座构件移动离开基座5。在初步的移动中,支承 座构件的移动迫使板30与岩石表面502配合。岩石板30与岩石表面502的配合防止支承 座构件6朝岩石表面进一步移动,并且由于支承座构件头部13与板30的配合还防止支承 座构件的任何扭曲。在杆件200带动下,致动器6的继续转动迫使支承座头部继续移动离开基座,这导 致通过致动器产生在基座5上的负载增加,引起锚索2从钻孔拉出的结果。这种施加到基 座的张紧力被板30抵靠岩层表面的配合所施加的反作用力抵消,使得锚索处于张紧状态。如图35和36最佳地所示,一旦足够的拉力已经被施加到锚索,杆件200被卸下, 藉此使带有张紧装置的被张紧仍然被固定就位。以上形式中描述的张紧装置、杆件和安装过程具有的优点是可转动的致动器可 以在不导致锚索扭曲的情况下对锚索(通过基座)施加轴向力。在图示的特定形式中,移 动部件(支承座构件)与锚索脱离,而且借助支承座头部抵靠板30的配合来防止整个张紧 装置发生扭曲。另外,张紧装置具有相对紧凑的形式,因而,通过使用传动杆件装置,可以容 易地就地操控,并且使用标准的钻机就可以实现锚杆的张紧,因而省却了以往操作中专用 张紧驱动器的需要。另外,采矿应用中空间经常是有限的,相对紧凑形式的驱动杆件可以在 有限空间中使用。在下面的权利要求和前面的概述中,除了上下文特别要求,由于语言表达或者必 要的含义,文中单词“comprising”解释为“including”的含义,特征表述成能与不同实施 例中的另外特征相结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主旨的前提下,可以对前面描述的部分进行变形和修改。
10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岩石锚杆的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用于直接或间接地与岩石表面配合的配合头部,其中,配合头部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键表面,以防止配合头部相对于岩石表面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配合头部被布置成通过邻接板状部 件而与岩石表面配合,并且其中,配合头部通过至少一个键表面防止该配合头部相对于板 状部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键表面在配合头部上形成有一个或 多个平直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键表面包括从配合头部的轴线径向 突伸的一个或多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侧面从中心区域朝配合 头部的周边径向突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键表面位于从头部的周边向外延伸 的突起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键表面位于延伸入头部的槽内。
8.根据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配合头部形成支承座构件的 一部分,该支承座构件包含一个通道,岩石锚杆通过该通道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承座构件包括限定所述通道的内 表面,该内表面包含与安装到锚杆或形成在锚杆内的邻接件协作的表面,以在其间提供至 少在一个方向上防止支承座构件围绕锚杆相对于邻接件转动的正向配合。
10.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张紧组件和布置成与岩石表面 直接配合的板状部件的组合体,板状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板的键表面,其与配合头部的至少 一个键表面协作,以防止其间的转动。
11.一种用于锚杆的张紧组件用的配合头部,该配合头部用于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与岩 石表面配合,该配合头部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键表面,以防止配合头部相对于岩石表面转 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合头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键表面与权利要求2-7所 述的键表面是不同的。
13.一种用于在岩石表面与张紧组件之间配合的配合组件,该配合组件包括布置成与岩石表面直接配合的板状部件,板状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板的键表面;以及布置成与张紧组件配合或者构成张紧组件一部分的支承座构件,支承座构件具有头部,该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头部的键表面,其中,头部的键表面和板的键表面适于配合,以防 止头部相对于岩石表面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头部的键表面与权利要求2-7所述 的头部的键表面不同。
15.一种岩石锚杆组件,包括具有轴线的锚杆;面对并抵靠岩石层的支承座构件,锚 杆被布置成延伸通过支承座构件;以及安装到锚杆或形成在锚杆内的邻接件,其中,邻接件 和支承座构件包含在其间提供正向配合的协作表面,从而在至少一个方向上防止支承座构 件围绕锚杆轴线相对于邻接件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岩石锚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 所述的配合组件,其中支承座构件形成配合组件的一部分。
17.一种防止张紧组件相对于岩石表面转动的方法,张紧组件包括支承座构件,该方法 包括定位板状部件与岩石表面接触;定位支承座构件与板状部件接触;以及使支承座构件中的键表面抵接板状部件中的相应键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石锚杆张紧组件的配合头部,该配合头部的轮廓包括至少一个键表面,通过与岩石表面直接配合,或者通过邻接与岩石表面可配合的板状部件,从而防止配合头部相对于岩石表面转动。
文档编号E21D20/00GK101915111SQ201010180819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6日
发明者B·法林顿, H·G·辛顿, J·R·阿诺特, K·夸克, P·H·克雷格, T·J·高德瑞 申请人:简恩马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