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近满眼钻井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地震勘探及地质矿产普查钻井的钻具,尤其是一种近满 眼钻井钻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钻井设备主要由钻机、动力及传动装置构成。目前钻机主要有风钻、水 钻两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区域和地质条件钻井,但不论是风钻还是水钻的钻具均采用钻 杆、钻头相互连接构成,钻杆多为5mm厚的管状体,且钻杆外径与钻头外径差异较大,多为 1-2倍,如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外径33. 5mm的钻杆、厚度均为4_5mm的无缝钢管,它们与外径 为SO-IlOmm的钻头连接,这种结构的钻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钻井工作过程中,普遍将地面设备总重量全部压在钻杆上进行钻井,企图提 高钻井速度,当钻杆在增大到500千克以上时,钻杆在井筒内就会弯曲,30米深的钻井往往 会形成2-3个弯曲切点支撑在井壁上,使地面给钻井加压力大大削减,导致钻速降低,钻井 效率低,需配套的动力和附属设备多,搬运十分困难,二是钻杆弯曲后钻杆横向拍打井壁造 成井壁掉块垮塌,卡钻,极易造成钻具断裂。三是井径增大,循环减慢,钻屑、泥沙难以带出 地面,形成卡钻,钻具难以提出井口。四是钻头在钻杆下部钻杆弯曲后钻头也随之形成倾角 造斜,方位角增大,井身质量差,井眼形成狗腿子状,提钻时,钻杆释压后自然伸直,卡在30m 的井下起钻困难,施工捅井下药很难到井底,严重影响作业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抗压强度大,井下环空间隙 小,钻杆不易弯曲,加压直接在头上,钻井速度快,效率高,钻井井壁光滑,垂直的近满眼钻 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钻杆、钻头,其特征在于 钻头与钻杆间增设一与钻杆外径相同的钻铤,钻铤上下接头与钻杆接头相同,钻铤外径小 于钻头外径4-15mm,钻杆管厚为6_9mm,钻铤管壁厚为20_25mm。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一方面增设钻铤,另一方面增加钻杆和钻铤管壁厚度,不但增 强钻杆、钻铤抗压强度,使之在钻井进程中不弯曲,同时增加钻杆与钻铤的重量,利用钻杆 钻铤的重量能更有效地施加钻压于钻头,提高钻井速度和钻井效率,保证钻井质量,有效防 止钻杆弯曲情况发生,减少或消除钻头被卡,提升钻头出井困难的情况。同时本实用新型所 需动力较小,附属设备小,搬运十分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作业环空间隙小,所需水或气量 极少,较易带出钻屑和泥沙。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钻杆1、钻头3,钻头与钻杆间增设一钻铤 2,钻铤外径与钻杆外径相同,钻铤的上下接头与钻杆相同,当然根据需要也可增设2-3个 钻铤,本实施例增设有一个,钻杆与钻铤外径根据钻头的最大外径设计,均小于钻头最大外 径4-15mm,本实施例选用钻杆最大直径为65mm,钻头最大直径为75mm,钻杆管厚为6_9mm, 本实施例选用6mm,钻铤管壁厚为20-25mm,本实施选用20mm。
权利要求一种近满眼钻井钻具,包括钻杆(1)、钻头(3),其特征在于钻头与钻杆间增设一与钻杆外径相同的钻铤(2),钻铤上下接头与钻杆接头相同,钻铤外径小于钻头外径4 15mm,钻杆管厚为6 9mm,钻铤管壁厚为20 2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满眼钻井钻具,其特征在于钻头(3)与钻杆(1)间增设一与钻杆外径相同的钻铤(2),钻铤上下接头与钻杆接头相同,钻铤外径小于钻头外径4-15mm,钻杆管厚为6-9mm,钻铤管壁厚为20-25mm。本实用新型不但增强钻杆、钻铤抗压强度,使之在钻井进程中不弯曲,同时增加钻杆与钻铤的重量,利用钻杆钻铤的重量能更有效地施加钻压于钻头,提高钻井速度和钻井效率,保证钻井质量,有效防止钻杆弯曲情况发生,减少或消除钻头被卡,提升钻头出井困难的情况。
文档编号E21B17/00GK201671556SQ20102019900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7日
发明者李云贤 申请人:李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