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367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气分离集成管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层淤泥夹层的 软弱地基降水处理。属地基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位高,含水量高的土体,均采取井点降水工 艺。由于软土地基土体条件复杂,因此在采取一般传统的管井、深井降水效果并不理想,关 键就在于管井、深井降水属被动吸水。传统管井或深井降水是在需处理区域设置一定数量 的管井或深井,在管井或深井中置入潜水泵,利用水位差(即水往低处走的原理),通过管 井或深井吸水,将周边地下水降低。由于该工艺为被动吸水,受土体渗透系数影响极大,因 此该方法降水速度慢,成效小,时间长,由于地基土的性质也不一致,造成沉降不一致,加固 深度不足,为软弱地基的处理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工效高的水 气分离集成管井。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包括管井本体和管盖, 管井本体下端封闭,管井本体内设置有潜水泵,管井本体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滤孔,管盖连接 于管井本体上端,管盖与管井本体接合处嵌置橡胶垫圈,管盖上连接有排水接管、抽真空吸 气接管和压力检测接管,排水接管通过一接管与所述潜水泵连接相通,压力检测接管上设 置有水气分离平衡阀和真空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管井或深井降水由被动降水转换成主动降水,在施工过程 中,集成式管井可根据设计降深要求,结合土体地质条件,分层设置滤孔,达到有针对性的 降水;同时又可根据土体含水量及地下水降落情况,随时转换成敞井降水,从而为大面积超 软地基的处理和设计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方法施工安全系数大、工期短,成本低,工效高,方 便了超软地基及新吹填场地的加固处理施工。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管盖1、排水接管1. 1、抽真空吸气接管1. 2、水气分离平衡阀1. 3、真空表1. 4、压力 检测接管1. 5 ;橡胶垫圈2 ;管井本体3、滤孔3.1;潜水泵4[0013]接管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本 实用新型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包括管井本体3和管盖1,管井本体3采用承压在0. 6MPa以 上的PVC管、铁管或砼透水管,管井本体3直径为300 600mm。管井本体3下端封闭,管 井本体3内设置有潜水泵4,管井本体3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滤孔3. 1,滤孔3. 1孔径为8 10mm,滤孔与滤孔之间的间距为90 110mm。管盖1连接于管井本体3上端,管盖1与管井 本体3接合处嵌置橡胶垫圈2,以确保整个管井密封。管盖1上连接有排水接管1. 1、抽真 空吸气接管1. 2和压力检测接管1. 5,排水接管1. 1通过一接管5与所述潜水泵4连接相 通,潜水泵通过该接管将管井中积聚的地下水排出,如采取封闭式降水时,也可通过所述排 水接管外接抽水泵,将管井内积聚的地下水排出。压力检测接管1. 5上设置有水气分离平 衡阀1. 3和真空表1. 4。水气分离平衡阀可调整管内水气平衡,达到地下水能及时排出。施工操作根据设计要求,管井打入需降水区域土体内一定深度,实际施工过程中,管井本体 3的滤孔3. 1外包100目以上尼龙纱网2 3层。如需降深在6. Om以下时,则需多节集成 式管井,此时对PVC管或砼透水管,一般均设置套接口,则可多节对套;如采取铁管,则需在 铁管两头加工螺纹,两节只需利用螺纹对接。当需主动强制排水时,由于土体内水气并存,在抽水的同时,地下气也随之抽出, 当水气混合进入管井时,则上部为气,下部为水,上部的地下气通过抽真空吸气接管接真空 泵抽出;而管井下部的地下水则通过排水接管被管井下部的潜水泵排出;当管井采取主动 强制排水时,由于管井是一个全封闭的管体,因此,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当产生潜水泵因 负压作用而无法正常工作时,则可在排水接管外接抽水泵,将管井内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接 管和接管从集成式管井内强制排出。本实用新型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的埋设采用泥浆护壁冲击钻成孔或泥浆护壁钻孔方法成孔。钻孔孔径比管井外径大 200mm。钻孔底部应比滤水管井深200mm以上。集成式管井下沉前应进行清洗滤井,冲除沉 渣,可灌入稀泥浆用吸水泵抽出置换,或用空压机洗井法,将泥渣清出井外,并保持滤网的 畅通,然后下管。管井应置于孔中心,下端用圆木堵塞管口,集成式管井与孔壁之间用3 15mm砾石填充作过滤层,地面以下0. 5m内用粘土填充夯实。水气分离集成式管井设计参数在设置大面积软弱地基水气分离集成管井降水前,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并结合涌 水量Q、土壤渗透系数K、潜水含水层的厚度H、水位降深设计值S、降水影响半径R、单井出水 量q等确定水气分离集成管井的置入深度以及水气分离集成式管井滤孔的布置位置;同时 确定多个集成式管井之间的间距。
权利要求1.一种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包括管井本体(3)和管盖(1),管井本体(3)下端封闭,管 井本体(3)内设置有潜水泵(4),管井本体(3)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滤孔(3. 1),管盖(1)连接 于管井本体(3)上端,管盖(1)与管井本体(3)接合处嵌置橡胶垫圈(2),管盖(1)上连接 有排水接管(1. 1)、抽真空吸气接管(1.2)和压力检测接管(1.5),排水接管(1. 1)通过一 接管(5)与所述潜水泵(4)连接相通,压力检测接管(1. 5)上设置有水气分离平衡阀(1. 3) 和真空表(1.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井本体(3)采用 承压在0. 6MPa以上的PVC管、铁管或砼透水管,管井本体(3)直径为300 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集成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孔(3.1)孔 径为8 10mm,滤孔与滤孔之间的间距为90 1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气分离集成管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层淤泥夹层的软弱地基降水处理。包括管井本体(3)和管盖(1),管井本体(3)下端封闭,管井本体(3)内设置有潜水泵(4),管井本体(3)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滤孔(3.1),管盖(1)连接于管井本体(3)上端,管盖(1)与管井本体(3)接合处嵌置橡胶垫圈(2),管盖(1)上连接有排水接管(1.1)、抽真空吸气接管(1.2)和压力检测接管(1.5),排水接管(1.1)通过一接管(5)与所述潜水泵(4)连接相通,压力检测接管(1.5)上设置有水气分离平衡阀(1.3)和真空表(1.4)。采用本实用新型水气分离集成管井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工效高。
文档编号E02D19/10GK201785761SQ2010205254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
发明者叶凝雯, 叶吉 申请人:叶凝雯, 叶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