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9790阅读:10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行业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设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
背景技术
潮间带是位于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随潮汐涨落而被淹没和露出的地带。根据初步估算,潮间带年平均风速可达6-7米/秒,因此潮间带中具备可以利用的风能。对于潮间带风电工程来说,其主要涉及到风电机组基础的施工。海上风力发电与陆上风力发电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所处的位置,由于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处于海上,增加了许多额外的载荷和不确定因素,因而设计较为复杂,结构形式也由于不同的海况、不同的地质情况而多样化。因此,对于不同的地质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基础。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并未对此做详细描述。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所述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包括主体和底部结构,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底部结构上,其所述主体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为等直径的空心圆柱体,所述下部分为变直径的空心圆台体,在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的连接部分形成有环形梁。较佳地,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的空腔中填充有填土。较佳地,所述底部结构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圆筒形结构包括外筒壁、内筒壁和隔板,所述外筒壁、所述内筒壁通过所述隔板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筒壁和所述内筒壁围成的空间分隔。较佳地,所述隔板的数量为6个。较佳地,所述上部分的外侧设置有防撞钢管、爬梯和爬梯平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可以在部分适用重力式基础的区域实施,减少了海上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详细描述。参考图1和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包括主体1和底部结构2,主体1 设置在底部结构2上,其中主体1包括上部分11和下部分12,上部分11为等直径的空心圆柱体,下部分12为变直径的空心圆台体。上部分11的外径例如可以为6.細,其高度可以为10m。下部分12的外径例如可以从6. ^!至12m过渡,其高度例如可以为12m。上部分 11和下部分12都为空心结构。在上部分11和下部分12的连接部分形成有环形梁3。在上部分11和下部分12的空腔内设置有填土 7,以提高自身重力来抵抗上部风电机组塔架荷载、波浪、水流等环境荷载。底部结构2为圆筒形结构,该圆筒结构包括外筒壁21、内筒壁22和隔板23。该外筒壁21、内筒壁22通过隔板23连接,隔板23将外筒壁21和内筒壁22围成的空间分隔成若干部分,以增加底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同时通过增加侧模阻力和端阻力来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分隔的另一个作用是在施工下沉时,可以在不同的舱格内施加不同的负压来调节基础的水平度。该底部结构2的高度例如可以为10m,其直径可以为22m,筒壁的厚度可以为0.細。隔板的数量可以为6个。在上部分11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防撞钢管4、爬梯5和爬梯平台6,以方便人工作业。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可以在部分适用重力式基础的区域实施,减少了海上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包括主体和底部结构,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底部结构上,所述主体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为等直径的空心圆柱体,所述下部分为变直径的空心圆台体,在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的连接部分形成有环形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的空腔中填充有填土。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圆筒形结构包括外筒壁、内筒壁和隔板,所述外筒壁、所述内筒壁通过所述隔板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外筒壁和所述内筒壁围成的空间分隔。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数量为6个。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分的外侧设置有防撞钢管、爬梯和爬梯平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所述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包括主体和底部结构,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底部结构上,其所述主体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为等直径的空心圆柱体,所述下部分为变直径的空心圆台体,在所述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的连接部分形成有环形梁。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海上风电的负压筒式重力基础可以在部分适用重力式基础的区域实施,减少了海上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
文档编号E02D27/52GK202298643SQ20112041272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季晓强, 张钢, 费智, 陈强, 高宏飙 申请人: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