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套退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4545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拉套退套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防砂筛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防砂筛管制造过程中,用于在卷网之前将保护套拉进炮管(即拉套)和卷网完毕将过滤套退出炮管(即退套)的一种拉套退套机构。
背景技术
防砂筛管是油气井作业中常用的设备,防砂筛管的制造过程是以炮管为卷网基管,先将保护套套在炮管外面,即拉套作业,然后通过涨紧机构将保护套与炮管固定在一起,然后炮管带动保护套旋转,实现卷网,卷网完成以后,需要将卷好的过滤套从炮管上拉下来,即退套作业。现有的拉套和退套作业都是人工操作,即拉套作业由人工抱紧保护套推入,退套作业则是由人工抱紧过滤套拉出,这种作业方式原始,容易使保护套挤压变形,造成质量缺陷,且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鉴于上述现有的拉套退套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和创新,以研发一种拉套退套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防砂筛管制备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套退套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实现了拉套、退套的机械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套退套机构,包括运动小车,带动整个机构进行线性运动;卡瓦架,固定于运动小车;第一卡瓦装置,设于卡瓦架上;第二卡瓦装置,设于卡瓦架上,且其与第一卡瓦装置的连线与运动小车的运动方向平行。进一步,所述第二卡瓦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一对夹臂,沿中部的铰点旋转;一对卡瓦,分别与一对夹臂的对应端连接;气缸,两端分 别与一对夹臂的另一对应端铰接。进一步,所述第二卡瓦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一对卡臂与气缸连接的一侧。进一步,所述第二卡瓦装置设置于一框架上,所述框架与一回转臂的第一端铰接,回转臂的第二端与一回转气缸铰接,回转气缸的另一端与卡瓦架铰接,回转臂的靠近第二端的部位还与卡瓦架铰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卡瓦装置包括设置于卡瓦架上的两平行的滑杆,滑杆上套有第一卡瓦板和第二卡瓦板,第一卡瓦板上连接有第一卡瓦片,第二卡瓦板上连接有第二卡瓦片,第二卡瓦板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杆,两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卡瓦板和卡瓦架与气缸固定板连接,气缸固定板与气缸的缸体连接,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卡瓦架与第一卡瓦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实现了拉套、退套操作的机械化,避免了人工操作挤压造成保护套变形,特别是克服了保护套与炮管配合过紧时不易穿入和不易退出的难题,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采用主、副卡瓦两套卡紧装置,从而大大减小拉套及退套的行程,缩短了所需轨道的长度,降低了成本,减小了体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的第二卡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的第一卡瓦装置卡紧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的第一卡瓦装置卡紧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的第一卡瓦装置卡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的第二卡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拉套退套机构,包括运动小车1,带动整个机构沿轨道进行线性运动;卡瓦架2,固定于运动小车1,与运动小车一同运动;第一卡瓦装置3,设于卡瓦架2上,用于抱紧保护套;第二卡瓦装置4,设于卡瓦架2上,用于抱紧保护套,且其与第一卡瓦装置3的连线与运动小车的运动方向平行。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图2显示的为第二卡瓦装置的构造,参见图2,第二卡瓦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一对夹臂11,沿中部的铰点12旋转;一对卡瓦13,分别与一对夹臂11的对应端连接;气缸14,两端分别与一对夹臂11的另一对应端铰接。通过气缸14的伸缩,卡瓦装置实现抱紧和松开的动作。进一步,第二卡瓦装置还可包括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设于一对卡臂的与气缸14连接的一侧。 作为优选,第二卡瓦装置4设置于一框架5上,框架5与一回转臂6的第一端铰接,回转臂6的第二端与一回转气缸7铰接,回转气缸7的另一端与卡瓦架2铰接,具体连接为,回转气缸7与一固定于卡瓦架2的双耳支座10铰接,回转臂6的靠近第二端的部位还与卡瓦架2铰接。可以通过回转气缸7的伸缩,从而带动回转臂旋转,进而实现第二卡瓦装置升起或落下。也就是当不需要使用第二卡瓦装置时,将其升起;使用时,再将其落下。卡瓦架2为金属型材制成的长方体形。运动小车I包括电动机101及与电动机的连接的齿盘102。齿盘102与齿条制成的轨道相咬合。齿条设置于一支撑架8上。电动机带动齿盘正反旋转,实现其沿齿条制成的轨道来回移动。第一卡瓦装置可与第二卡瓦装置相同,也可不同,作为优选,如图3至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的第一卡瓦装置在卡紧前、卡紧中和卡紧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卡瓦装置3包括设置于卡瓦架2上的两平行的滑杆305,两个滑杆305上套有第一卡瓦板309和第二卡瓦板302,第一^^瓦板309上连接有第一^^瓦片308,第二卡瓦板302上连接有第二卡瓦片304,第二卡瓦板302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杆303,两连杆30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瓦板309和卡瓦架2与气缸固定板307连接,气缸固定板307与一气缸的缸体306连接,气缸的活塞杆311穿过卡瓦架2与第一^^瓦板309连接。两个连杆303分别位于第一卡瓦片308和第二卡瓦片304的两侧,且对称于气缸的中轴线,可以使第一卡瓦片308和第二卡瓦片304均匀使力。两个滑杆305也分别位于第一卡瓦片308和第二卡瓦片304的两侧,且对称于气缸的中轴线。可以使第一卡瓦板309和第二卡瓦板302移动更加稳定。两个连杆303和两个滑杆305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卡瓦片的卡紧位置可自动调整,所以该卡瓦装置的安装精度要求低,且卡紧效果好。参见图3、图4和图5,第一^^瓦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最初的状态如图3所示,开始卡紧时,气缸的活塞杆311伸长,带动第一^^瓦板309向第二卡瓦板302方向移动。参见图4,当第一卡瓦板309上的第一卡瓦片308接触到被卡物体310 (本实 用新型中为炮管9外的保护套)时,第一卡瓦板309停止移动,而活塞杆311继续伸长,进而气缸的缸体306向反方向移动,从而通过连杆303带动第二卡瓦板302向第一卡瓦板309方向移动。参见图5,当第二卡瓦片304接触到被卡物体310后,气缸的张力使第—^瓦片308和第二卡瓦片304卡紧被卡物体。而第一^^瓦装置的松开过程与上述的卡紧过程相反,在活塞杆收缩过程中,首先第二卡瓦片304在第二卡瓦板302的带动下离开被卡物体310,然后是第一卡瓦片308在第一卡瓦板309的带动下离开被卡物体310。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进行拉套的过程如下a.首先使第二卡瓦装置抱紧保护套的套入端,然后在运动小车带动第二卡瓦装置和保护套一起沿炮管9的轴向套入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保护套由套入端套入炮管,并沿炮管的轴向继续运动;b.当运动到一定位置后停止小车,松开第二卡瓦装置,运动小车返回,此时第一卡瓦装置位于保护套的套入端,并用第一卡瓦装置抱紧保护套的套入端,然启动运动小车向套入的方向运动,直至将保护套拉到位,实现拉套作业。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进行退套的过程如下a.首先使第一卡瓦装置抱紧保护套的套入端,然后在运动小车带动第一卡瓦装置和保护套一起沿炮管的轴向退套的方向运动,从而使保护套逐步退出炮管;b.当运动到一定位置后停止小车,松开第一卡瓦装置,运动小车返回,此时第二卡瓦装置位于保护套的套入端,并用第二卡瓦装置抱紧保护套的套入端,然启动运动小车向退套的方向运动,直至将保护套完全退出炮管,实现退套作业。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拉套退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运动小车,带动整个机构进行线性运动;卡瓦架,固定于运动小车;第一卡瓦装置,设于卡瓦架上;第二卡瓦装置,设于卡瓦架上,且其与第一卡瓦装置的连线与运动小车的运动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套退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瓦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一对夹臂,沿中部的铰点旋转;ー对卡瓦,分别与ー对夹臂的对应端连接;气缸,两端分别与ー对夹臂的另ー对应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套退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瓦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ー对卡臂与气缸连接的ー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套退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瓦装置设置于ー框架上,所述框架与一回转臂的第一端铰接,回转臂的第二端与一回转气缸铰接,回转气缸的另一端与卡瓦架铰接,回转臂的靠近第二端的部位还与卡瓦架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套退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瓦装置包括设置于卡瓦架上的两平行的滑杆,滑杆上套有第一卡瓦板和第二卡瓦板,第一卡瓦板上连接有第一卡瓦片,第二卡瓦板上连接有第二卡瓦片,第二卡瓦板连接有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杆,两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卡瓦板和卡瓦架与气缸固定板连接,气缸固定板与气缸的缸体连接,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卡瓦架与第一卡瓦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套退套机构,包括运动小车,带动整个机构进行线性运动;卡瓦架,固定于运动小车;第一卡瓦装置,设于卡瓦架上;第二卡瓦装置,设于卡瓦架上,且其与第一卡瓦装置的连线与运动小车的运动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拉套退套机构可大大减小拉套及退套的行程,降低了成本,减小了体积。
文档编号E21B43/08GK202417449SQ2011205652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姜士湖, 崔洪琪, 李世国, 郭建中 申请人: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