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4739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主要包括三部分防水施工、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结构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它的主要质量控制点为防水的渗漏。而渗漏又是一种质量通病,对于防水渗漏问题只能实施纠正预防控制措施。 造成渗漏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材料因素,二是施工工艺,材料因素是可控的,而施工工艺的改进成为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以往的一般基础工程中,常规施工工艺是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底板钢筋的绑扎,由于钢筋重量非常大,往往将起到支点作用的混凝土垫块压碎,导致防水层破坏及绑扎钢筋的错位,并且无法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设计厚度;随着主体结构的施工,降水井封闭后,地下水逐渐上升并增压,被损坏的防水层部位及施工环节薄弱部位开始渗水,在渗漏严重时,水就会渗透过混凝土结构,腐蚀钢筋,影响结构安全。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堵漏补渗,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渗漏问题。因此常规施工工艺造成的地下防水的渗漏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均,成为了地下结构工程终身的质量瑕疵。再有,由于基坑底板厚度较厚, 钢筋重量大,采用现有的绑扎方法,上下双层钢筋在绑扎时容易发生失稳变形,甚至会发生上层钢筋倾倒叠压在下层钢筋上的现象,不安全因素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能够保护基础底板下的防水层结构,使其不受破坏,并且能够保证基础底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 )在基础底板施工前,将基础工程桩的桩头截断并修整到设计标高;二)采用基础工程桩的桩头作为桁架的支点,沿横向和纵向分别形成与基础工程桩的桩头焊接的桁架,所有桁架形成格构式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底面与基础防水层平行, 支撑框架的底面与基础防水层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支撑框架的厚度应当满足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每榀桁架的横截面均为倒三角形,桁架的下弦为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之一,桁架的上弦为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中的两根;三)在支撑框架的底部形成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在支撑框架的顶部形成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四)浇筑混凝土,养护。
所述桁架为预制件。所述桁架的支点还包括置于基础防水层上的可调支座。所述可调支座包括置于基础防水层上的底板,底板上固接有螺柱,螺柱上设有通过螺母与其连接的顶板,顶板支撑桁架。所述桁架设有斜筋。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采用由横向设置的桁架和纵向设置的桁架形成的格构式支撑框架作为绑扎基础底板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的支撑框架,将桁架焊接在工程桩上,在需要的部位设置可调支座支撑,形成上下四周稳定的整体,然后在稳固的格构式支撑框架上绑扎基础底板钢筋的上层钢筋、下层钢筋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筋,免去了以往用以满足混凝土保护层而设的垫块,形成无垫块的大片空间,从根本上消除了因垫块被压碎而刺穿防水层发生渗漏水的现象。2)采用具有格构结构的支撑框架作为基础底板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的支撑框架, 加强了底板钢筋结构的刚性,使其不易挠变,便于保证基础底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3)采用具有格构结构的支撑框架作为基础底板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的支撑框架, 能够使基础底板上、下层钢筋在绑扎时稳定平顺,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加强了工序施工安全保证。4)采用具有格构结构的支撑框架作为基础底板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的支撑框架, 非常适合分区作业,使基础底板钢筋的绑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5)采用具有格构结构的支撑框架作为基础底板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的支撑框架, 不但适合分区作业,而且桁架可以提前预制,能够缩短工期,保证工序质量,有明显的工期效益和可靠的质量保证,在超大深基坑分区作业过程中显现非常突出。


图I为采用本发明施工的底板立面图;图2为本发明步骤二)中由桁架形成格构式支撑框架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中一榀桁架及绑扎在其顶部的部分基础底板上层钢筋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采用的可调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桁架,2、混凝土,3、工程桩,4、底板,5、螺柱,6、螺母,7、顶板,8、防水层,9、 上层钢筋,1-1、斜筋,1-2、桁架的下弦,1-3、桁架的上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I 图3,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 )在基础底板施工前,将基础工程桩3的桩头截断并修整到设计标高;二)采用基础工程桩3的桩头作为桁架I的支点,沿横向和纵向分别形成与基础工程桩3的桩头焊接的桁架I,所有桁架形成格构式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底面与基础防水层8平行,支撑框架的底面与基础防水层8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支撑框架的厚度应当满足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每榀桁架I的横截面均为倒三角形。本实施例根据配筋情况将一根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作为桁架的下弦 1-2,将两根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作为桁架的上弦1-3,将基础工程桩3的跨距作为桁架的长度,配置立筋和斜筋1-1,通过节点焊接形成单榀桁架1,并预留两榀之间的接头余量。以2米厚的砼基础为例,平行且相邻的两榀桁架之间的距离一般为I. 5 2米。上述桁架I可以提前预制,也可以现场在桩头上形成。三)在支撑框架的底部绑扎基础底板的其余下层钢筋,这些下层钢筋与所有桁架的下弦共同形成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在支撑框架的顶部绑扎基础底板的其余上层钢筋9, 这些上层钢筋与所有桁架的上弦共同形成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四)浇筑混凝土 2,养护。如遇桩头标高不够或跨度过大而无桩可用时,采用可调支座进行垫控保护层。可调支座是在特殊条件下使用的。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可调支座包括置于基础防水层 8上的底板4,底板4上固接有螺柱5,螺柱5上设有通过螺母6与其连接的顶板7,顶板7 支撑桁架I。通过旋转螺母6可调节顶板7的支撑高度。在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前,防水层和垫层工序已经完成,工程桩的桩头已截断并修整到设计标高,本发明利用基础底板的部分钢筋制做桁架,将桁架的支点设在工程桩的桩头上,如工程桩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可调节支座将主筋架起,免去了以往用以满足混凝土保护层而设的垫块,形成无垫块的大片空间,从根本上消除了因垫块被压碎而刺穿防水层发生渗漏水的现象,解决了多年来难以解决的质量问题,更为突出的是钢筋绑扎工序的创新加强了安全保证系数。由于部分基础底板钢筋已形成桁架形式,与其他钢筋有序地连成了三角形稳固体系,纵横焊接的桁架形成了稳固的格构式支撑框架,能够有效地避免其余基础底板上、下层钢筋在绑扎时发生失稳变形甚至倾倒叠压的现象。上述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流程如下①核对钢筋规格一②计算立撑间距一③用部分钢筋形成桁架一④桁架沿纵横两向焊接形成格构式支撑框架一⑤底板钢筋绑扎一⑥隐蔽验收一⑦混凝土烧筑一⑧养护 —⑨进入下一道工序。本发明根据工程基础底板厚度,利用基础底板钢筋的一部分制做桁架,按照桁架梁的原理,利用工程桩头和可调支座做支点,将桁架焊接在工程桩上,在需要的部位设置可调支座支撑,再在相邻桁架之间绑扎基础底板钢筋的其余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筋。免去了所有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既保证了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同时也保证了底板下面防水结构不会因被刺破而漏水,从根源上实现了对防水结构的保护。通过实践证明上述施工方法能够保护防水层,保证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并使基础底板上、下层钢筋在绑扎时稳定平顺,提高了施工安全保证系数。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基础底板施工前,将基础工程桩的桩头截断并修整到设计标高;二)采用基础工程桩的桩头作为桁架的支点,沿横向和纵向分别形成与基础工程桩的桩头焊接的桁架,所有桁架形成格构式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底面与基础防水层平行,支撑框架的底面与基础防水层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支撑框架的厚度应当满足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每榀桁架的横截面均为倒三角形,桁架的下弦为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之一,桁架的上弦为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中的两根;三)在支撑框架的底部形成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在支撑框架的顶部形成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四)浇筑混凝土,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为预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的支点还包括置于基础防水层上的可调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座包括置于基础防水层上的底板,底板上固接有螺柱,螺柱上设有通过螺母与其连接的顶板,顶板支撑桁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设有斜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基础底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基础底板施工前,将基础工程桩的桩头截断并修整到设计标高;二)采用基础工程桩的桩头作为桁架的支点,沿横向和纵向分别形成与基础工程桩的桩头焊接的桁架,所有桁架形成格构式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底面标高和厚度应当满足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每榀桁架的横截面均为倒三角形,桁架的下弦为基础底板的下层钢筋之一,桁架的上弦为基础底板的上层钢筋中的两根;三)在支撑框架上形成基础底板钢筋;四)浇筑混凝土,养护。本发明能够保护防水层,保证基础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并使基础底板上、下层钢筋在绑扎时稳定平顺,提高了施工安全保证系数。
文档编号E02D29/045GK102587415SQ2012100935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张云富, 李 真, 郭颖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