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8877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大箱涵施工设备,特别是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其用于长大箱涵施工工程的涵洞钢筋混凝土施工。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涵洞钢筋混凝土施工,一般是通过安装支架来装拆用于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涵洞模板,这种施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安装模板和拆卸模板速度慢、效率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涵洞建设工程中开始采用模板台车进行涵洞钢筋混凝土 施工。如中国专利文献CN2766039Y公开的《轻型涵洞模板台车》车体由模板、上部横梁、横梁支撑座、横梁支撑连接座、带轮支撑座、带轮支撑连接座、上、下、斜双螺旋调整杆及顶模板组成。车体两边装模板,在两边模板上部通过横梁支撑连接座装有横梁支撑座。横梁支撑座上装有上部横梁,左右两块对称,横梁上装有上双螺旋调整杆。带轮支撑座通过带轮支撑连接座安装在两边的模板下部,带轮支撑座上装有千斤顶,带轮支撑座有两个作用在工作状态时,放下千斤顶,使台车稳固可靠;在脱模状态时,收起千斤顶,带轮支撑座滚轮着地,不仅可使模板移动完成脱模动作,而且可以轻松地移动整个台车到下一浇筑位置。下双螺旋调整杆则装在带轮支撑座上。斜双螺旋调整杆一端装在带轮支撑座上,另一端则装在横梁支撑座上,能使台车具有横向刚度,不易变形。车体上部顶模板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配合安装成平顶或弧形顶模板。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在长大箱涵施工工程中仍然普遍采用组合钢模进行涵洞钢筋混凝土施工,因此造成的安装模板和拆卸模板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还是相当突出的。申请人认为,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须要采用模板台车进行涵洞钢筋混凝土施工,现在国外已经开始采用大型钢结构台车进行涵洞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其中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也存在某些具体弊端需要认真对待。例如,现有的大型钢结构台车在进行涵洞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除生产成本过高外还存在着因体积过于庞大的问题,使其在诸如公路涵洞、城市下穿隧道、地下电缆、电讯、排水等各类小型隧洞的施工中不太方便,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施工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并研究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模板与移动台车组合,移动台车由主骨架、支撑杆、行走系统组成,支撑杆配有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实现伸缩调节,其特征在于,移动台车安置在行走轨道上,模板与支撑杆配接,支撑杆安装在主骨架上,主骨架与行走系统配连,支撑杆采用支撑丝杆。其特征在于,移动台车配有楼梯。其特征在于,楼梯包括上楼梯和下楼梯,上楼梯和下楼梯分别设在主骨架两侧边与模板内侧的之间。[0007]其特征在于,行走系统由车轮和电动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主骨架由大梁和连接板采用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千斤顶采用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支撑丝杆由丝杆和钢管螺纹配接组成。 其特征在于,模板包括侧模板和顶模板。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根据长大箱涵的结构的具体要求,将长大箱涵的内模拼装由本实用新型完成,通过铺设行走轨道,在行走轨道上进行移动台车的安装,实现长大箱涵的内模一次拼装,整体移动,反复使用的效果,加快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I、整体性好,稳定性强。本实用新型只在长大箱涵的外模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拉杆,利用模板与移动台车组合的整体性,制作长大箱涵的内模,制作长大箱涵的内模无需钻孔布置拉筋,避免本实用新型除以后留下大量的拉筋孔需要处理,从而影响长大箱涵的外观质量。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拉筋。2、模板拼装工作量小。本实用新型只需在第一个施工段使用前,拼装合格到位,保证各个模板缝符合要求,打磨平整。在后续使用时只需与上一次混凝土浇注完成的一个施工段的长大箱涵的部分紧密接触,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上的支撑丝杆进行调节,就能确保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及水平标高符合设计及规范验收的要求。3、模板拆卸移动方便。当完成每一个施工段混凝土浇注,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进入下一个施工段时,只需将支撑丝杆按顺序微调内收,使与支撑丝杆配接的模板脱离已浇注的混凝土表面,就实现了模板拆卸,而不必将模板逐一从本实用新型拆离。4、周转期短,施工进度快。本实用新型能够每4天完成包括从钢筋安装至拆模在内的一个施工周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构思新颖,结构合理,经济适用,且安装简单,效果明显,施工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工期紧张、长度大于150横延米的长大箱涵的施工。

图I、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侧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模板5与移动台车组合,移动台车安置在行走轨道I上,移动台车由主骨架3、支撑杆4、行走系统2组成,模板与支撑杆4配接,支撑杆4安装在主骨架3上,主骨架3与行走系统2配连,支撑杆4配有千斤顶,千斤顶与支撑杆4配连构成调节支撑装置,支撑杆4通过千斤顶实现伸缩调节。支撑杆4采用支撑丝杆,支撑丝杆由丝杆与钢管螺纹配接组成,实现支撑丝杆的伸缩微调。行走系统2由车轮和电动系统组成。千斤顶使用液压油缸。车轮由行走轨道I支撑,在电动系统的驱动下,车轮可以在行走轨道I上行走,实现移动。主骨架3由大梁和连接板6采用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组合而成。模板5包括侧模板和顶模板。大梁包括横大梁和竖大梁。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优选结构实施例,采用模板5与移动台车组合,移动台车安置在行走轨道I上,移动台车由主骨架3、支撑杆4、行走系统2组成,其中,模板5与支撑杆4配接,支撑杆4安装在主骨架3上,主骨架3与行走系统2配连,支撑杆4配有千斤顶,千斤顶与支撑杆4配连构成调节支撑装置,支撑杆4通过千斤顶实现伸缩调节。行走系统2由车轮和电动系统组成。千斤顶使用液压油缸。车轮由行走轨道I支撑,在电动系统的驱动下,车轮可以在行走轨道I上行走,实现移动。移动台车配有楼梯7,楼梯7包括上楼梯和下楼梯,上楼梯和下楼梯分别设在主骨架3两侧边与模板5内侧的之间。上楼梯和下楼梯与主骨架3固定连接。主骨架3由大梁和连接板6采用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组合而成。模板5包括侧模板和顶模板。大梁包括横大梁和竖大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要求 I、移动台车长度可根据长大箱涵的分段和混凝土供应情况设置,一般按12. 5m考虑。2、模板结合混凝土等级和具体烧注方式设计确定,一般模板厚度为6 IOmm,单幅模板宽度不小于1500_。3、支撑杆每套模板台车的支撑间距不得大于1500mm,且支撑系统的丝杠直径不得小于80mm、与丝杠配合的钢管的管壁不小于10mm、长度不大于150cm ;支撑系统(含升降和左右收缩)的千斤顶使用的液压油缸行程不得小于300_。4、移动台车的主骨架由大梁和连接板采用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组合而成,大梁采用12X0. 3X0. 15mH型钢,连接板采用厚度12mm钢板。5、上楼梯、下楼梯在台车的两端侧各设一个楼梯,一个楼梯为上楼梯,一个楼梯为下楼梯,根据长大箱涵的内空间高度可以选择采用转角梯或采用直爬梯。 6、本实用新型制作时应考虑单块模板具有互换性。本实用新型安装时遵循先内侧后外侧,先主骨架后模板自下而上的原则。内模就位及支撑底板浇注完成后,在底板上精确放出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轨道(注意保护底板混凝土,可采取在的行走轨道下面铺设枕木,以减小对底板混凝土的压强)并加以固定,拼装内模采用本实用新型,由吊车起吊就位,先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方便走行的车轮及底部的大梁,再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承载和支撑的主骨架,进而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方便调节和支撑用的支撑杆,最后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模板。在安装过程中,模板与模板的接缝处用双面海绵胶条相连接,压缩双面海绵胶带的厚度至最小厚度,以便控制接缝的宽度,防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漏浆、错位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拆卸和移动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遵循先外模后内模的拆除顺序。对于不承重的外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可采用汽车吊配合人工拆模;当长大箱涵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时,采取人工旋转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节和支撑的支撑杆的丝扣,使本实用新型上的模板整体脱离混凝土表面I 2cm。再将本实用新型沿着行走轨道,整体推移至下一个施工段。本实用新型的拼装和拆卸过程,需采用汽车起吊,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机械作业规程。遇有恶劣天气,如降雨、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雨停止后,应及时清除移动台车上的积水及地面上的积水。[0036]环保措施要求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应尽量减少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工程完工后应 恢复原植被。
权利要求1.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采用模板与移动台车组合,移动台车由主骨架、支撑杆、行走系统组成,支撑杆(4)配有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实现伸缩调节,其特征在于,移动台车安置在行走轨道(I)上,模板(5)与支撑杆(4)配接,支撑杆(4)安装在主骨架上,主骨架(3)与行走系统(2)配连,支撑杆(4)采用支撑丝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移动台车配有楼梯(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楼梯(7)包括上楼梯和下楼梯,上楼梯和下楼梯分别设在主骨架(3)两侧边与模板(5)内侧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行走系统(2)由车轮和电动系统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主骨架(3)由大梁和连接板(6)采用铆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组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千斤顶采用液压千斤顶。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支撑丝杆由丝杆和钢管螺纹配接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模板(5)包括侧模板和顶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长大箱涵的模板台车,采用模板与移动台车组合,移动台车由主骨架、支撑杆、行走系统组成,支撑杆配有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实现伸缩调节。移动台车安置在行走轨道上,模板与支撑杆配接,支撑杆安装在主骨架上,主骨架与行走系统配连,支撑杆采用支撑丝杆。根据需要,移动台车可以配装楼梯。所配装楼梯包括上楼梯和下楼梯,上楼梯和下楼梯可以选择分别设在主骨架两侧边与模板内侧的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构思新颖,结构合理,经济适用,且安装简单,效果明显,施工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E21D11/10GK202628118SQ2012202667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刘素云 申请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