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177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
背景技术
[0002]风机是我国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风力发电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风机基础特指风力发电机基础。[0003]风力发电机需要采用风机基础固定在大地上,目前位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大都采用扩展式钢筋混凝土基础。为了确保风机基础稳定,避免基础脱空,基础底板尺寸较大。一般单机容量2丽、轮毂高度80m的风机,基础底板直径达到约20m,需要的混凝土约 500m3。随着风电单机容量不断增大,扩展式基础的尺寸仍将持续增大。由此将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0004]( I)风机基础永久占地面积大,增加建设征地难度;[0005](2)施工难度大,一次性连续浇注施工时间过长,一般超过14小时;[0006](3)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时,水化热、承台外部产生温差裂缝等现象都是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并且很难妥善处理的难题;[0007](4)风机基础的混凝土工程用量大,投资增加。实用新型内容[0008]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基础占地面积大、混凝土工程用量大、施工难度大和施工质量难于控制的问题。[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包括一个在岩石地基上的基坑,基坑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步减小;基坑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体;它还包括风机基础环,风机基础环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风机基础环的下部埋在钢筋混凝土体内。[0010]开挖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步减小的基坑,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使钢筋混凝土体与岩石地基嵌固形成整体,共同受力,结构安全可靠;由于基坑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步减小,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和占地面积。[0011]优选的,风机基础环通过支撑杆支撑在基坑的底部。[0012]优选的,基坑的底部设有一层素混凝土垫层。[0013]优选的,钢筋混凝土体包括与岩石地基浇筑成一体的下浇筑体和与下浇筑体浇筑成一体的上固定体,下烧筑体的上表面高程低于岩石地基的表面高程,上固定体的下表面面积小于下浇筑体的上表面面积,上固定体的上表面高程高于岩石地基的表面高程。更进一步的优选,下浇筑体的上表面、上固定体的侧面以及基坑的内表面形成的空间内回填土形成回填土体,回填土体的上表面与岩石地基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回填土体盖在钢筋混凝土体上,起到了为整个风机基础压重的作用,以及对风机基础的保护和便于绿肥化。[0014]优选的,基坑的内表面为上圆周面直径大于下圆周面直径的圆台状。更进一步的优选,基坑的开挖坡为斜坡。这种形状的基坑便于基坑开挖和基坑内作业。[0015]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6]该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结构安全可靠,节约用地面积,混凝土用量小, 在工程造价上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而且施工工艺简单,只需改变风机基础中的钢筋混凝土体的结构形状,不需要增加其它工序。


[0017]图I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显不为图I所不的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的俯视图。[0019]元件标号说明[0020]I岩石地基[0021]2基坑[0022]3钢筋混凝土体[0023]31下烧筑体[0024]32上固定体[0025]4风机基础环[0026]5支撑杆[0027]6素混凝土垫层[0028]7回填土体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0030]请参阅图I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 “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0031]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包括一个在岩石地基I上的基坑2,基坑2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步减小;基坑2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体3 ;它还包括风机基础环4,风机基础环4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风机基础环4的下部埋在钢筋混凝土体3内。[0032]开挖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步减小的基坑2,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使钢筋混凝土体 3与岩石地基I嵌固形成一整体,共同受力,结构安全可靠;由于基坑2从上至下横截面积逐步减小,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和占地面积。[0033]风机基础环4通过支撑杆5支撑在基坑2的底部。基坑2的底部设有一层素混凝土垫层6。钢筋混凝土体3包括与岩石地基I烧筑成一体的下烧筑体31和与下烧筑体31 烧筑成一体的上固定体32,下烧筑体31的上表面高程低于岩石地基I的表面高程,上固定体32的下表面面积小于下烧筑体31的上表面面积,上固定体32的上表面高程高于岩石地基I的表面高程;下浇筑体31的上表面、上固定体32的侧面以及基坑2的内表面形成的空间内回填土形成回填土体7,回填土体7的上表面与岩石地基I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回填土体7盖在钢筋混凝土体3上,起到了为整个风机基础压重的作用。[0034]基坑2的内表面为上圆周面直径大于下圆周面直径的圆台状;基坑2的开挖坡为斜坡。[0035]本实用新型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数据如下[0036]钢筋混凝土体3的上固定体32为圆柱体,直径为6. Om,高I. 5m ;下烧筑体31为圆台体,圆台下圆周面直径为6. Om,上圆周面直径为10. Om,高7. Om ;回填土体7的厚度厚 I. Om0[0037]本实用新型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的一种具体施工方法如下[0038]I)进行对岩石基础I的开挖,形成基坑2,开挖坡比优选为1:0. 3 ;[0039]2)在基坑2的底部浇筑一层素混凝土垫层6 ;[0040]3 )将风机基础环4通过支撑杆5固定在素混凝土垫层6上;[0041]4)向基坑2中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体3,钢筋混凝土体3包括圆柱状的上固定体32和圆台状的下烧筑体31 ;上固定体32与风机基础环4固定;[0042]5)在下浇筑体31的上表面、上固定体32的侧面以及基坑2的内表面形成的空间内回填土形成回填土体7,回填土体7的上表面与岩石地基I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00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结构安全可靠,节约用地面积,混凝土用量小,在工程造价上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而且施工工艺简单,只需改变风机基础中的钢筋混凝土体的结构形状,不需要增加其它工序。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004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在岩石地基(I)上的基坑(2),所述基坑(2)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步减小;所述基坑(2)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体(3);它还包括风机基础环(4),所述风机基础环(4)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所述风机基础环(4)的下部埋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体(3)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基础环(4 )通过支撑杆(5 )支撑在所述基坑(2 )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2)的底部设有一层素混凝土垫层(6)。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体(3)包括与所述岩石地基(I)浇筑成一体的下浇筑体(31)和与所述下浇筑体(31)浇筑成一体的上固定体(32),所述下烧筑体(31)的上表面高程低于所述岩石地基(I)的表面高程,所述上固定体(32)的下表面面积小于所述下浇筑体(31)的上表面面积,所述上固定体(32)的上表面高程高于所述岩石地基(I)的表面高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浇筑体(31)的上表面、所述上固定体(32)的侧面以及所述基坑(2)的内表面形成的空间内回填土形成回填土体(7),所述回填土体(7)的上表面与所述岩石地基(I)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2)的内表面为上圆周面直径大于下圆周面直径的圆台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2)的开挖坡为斜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包括一个在岩石地基上的基坑,基坑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步减小;基坑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体;它还包括风机基础环,风机基础环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风机基础环的下部埋在钢筋混凝土体内。该嵌固于岩石地基中的风机基础,结构安全可靠,节约用地面积,混凝土用量小,在工程造价上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而且施工工艺简单,只需改变风机基础中的钢筋混凝土体的结构形状,不需要增加其它工序。
文档编号E02D27/44GK202809637SQ20122040031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3日
发明者蒋光遒, 王冬珍, 姜娟 申请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