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沙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3020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沙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沙网,具体涉及一种非均匀结构的防沙网。
背景技术
风沙灾害不仅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而且其影响还会波及其他区域,成为全球性的灾害。风沙灾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就是工程治沙措施,通过它们的“固、阻、输、导”等作用,达到防风治沙的目的。阻沙措施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治沙措施,是防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秸杆等生物质材料是阻沙措施的常用材料,虽然材料成本低,但来源有限,运输和扎设成本较高,而且强度较差,易破损和腐烂,长期维护和更新成本也高。尼龙网是一种新兴防沙材料,不仅防沙效果好、结构规整,而且具有布设省时省力、抗老化和耐腐等优点,已在较多防沙工程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但较高成本依然是限制其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在保证防沙效益前提下,如何有效降低尼龙防沙网的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针对以上尼龙网推广应用的技术难点,本实用新型拟改变防沙网一贯的均匀结构,提供一种非均匀结构的防沙网,通过降低防沙材料用量来降低防沙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沙网,该防沙网为非均匀结构,是由三种结构的条带组成,下层为紧密型的条带,中层为疏透型条带,上层为通风型的条带,三种条带由工厂编织为一体,或现场分别布设拼接固定。该防沙网的结构与风沙流浓度垂直分布相适应,不仅能有效拦截风沙流输沙,而且降低了防风固沙网的风压力,减轻风力危害,同时还减少了材料用量,降低了成本。该防沙网可在所有风沙地区的机械防沙工程中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沙网,该防沙网为非均匀结构,是由三种结构的条带组成,紧密型条带(I)置于下层,疏透型条带(2)置于中层,通风型条带(3)置于上层,三种条带编织为一体,或现场分别布设拼接固定。紧密型条带(I)的孔隙度为15%_30%,疏透型条带(2)孔隙度为30%_45%,通风型条带(3)孔隙度为45%-60%。防沙网的三种结构类型条带的排列为下层紧密型条带(I)、中层疏透型条带(2)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 )的三层排列,或下层紧密型条带(I)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 )的两层排列,或下层紧密型条带(I)、中层疏透型条带(2 )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 )的交替排列,各条带的宽度相同或不同。三防沙网的种孔隙度条带的排列为各条带之间重叠l-2cm。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沙网,其设计思想是当防沙网的孔隙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其防护作用差异不大;防沙网下层防护能力对其初期防护效益影响很大;防沙网前后积沙后,其防护效益不仅与上层防沙网孔隙度有关,还与积沙体形态有关。因此,形成了“抓下放上,疏密结合,条带组合”的防沙网结构调整思路。[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沙网,主要特点为(1)防沙网上下结构不均匀,由多个不同孔隙度的条带组合而成;(2)最下层防沙网条带采用较密集结构,上层采用稀疏条带,便于气流通过,防沙网风压降低,降低风力破损危害;(3)该防风固沙网改变了以往立式尼龙网沙障整体一个结构的单调模式,可以节约防沙材料、降低造价,便于大范围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沙网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布设试验数据表明,非均匀结构的防沙网发挥了良好的防风固沙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条带型防沙网的三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条带型防沙网的两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四条带型防沙网的交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六条带型防沙网的交替排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并给出实施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防沙网,该防沙网为非均匀结构,是由三种结构的条带组成,紧密型条带I置于下层,孔隙度为15%,疏透型条带2置于中层,孔隙度为30%,通风型条带3置于上层,孔隙度为45%,各条带之间重叠1cm,采用各条带相同的宽度,将三种孔隙度条带编织为一体,或现场分别布设拼接固定。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防沙网,该防沙网为非均匀结构,是由三种孔隙度结构的条带组成,紧密型条带I置于下层,孔隙度为20%,疏透型条带2置于中层,孔隙度为38%,通风型条带3置于上层,孔隙度为50%,各条带之间重叠1. 5cm,采用各条带不同的宽度,将三种孔隙度条带编织为一体,或现场分别布设拼接固定。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防沙网,该防沙网为非均匀结构,是由三种孔隙度结构的条带组成,紧密型条带I置于下层,孔隙度为30%,疏透型条带2置于中层,孔隙度为45%,通风型条带3置于上层,孔隙度为60%,各条带之间重叠2cm,采用各条带相同的宽度,将三种孔隙度条带编织为一体,或现场分别布设拼接固定。实施例4实施例1-3中任意一种防沙网在使用时,要分清防沙网的布设位置,将防沙网的三种结构条带根据需要排列为下层紧密型条带1、中层疏透型条带2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的三层排列;或下层紧密型条带I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的两层排列;或下层紧密型条带1、中层疏透条带2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的交替排列,较紧密型条带向下靠近地面,较通风型条带向上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防沙网,其特征在于该防沙网为非均匀结构,是由三种结构的条带组成,紧密型条带(I)置于下层,疏透型条带(2)置于中层,通风型条带(3)置于上层,三种条带编织为一体,或现场分别布设拼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沙网,其特征在于紧密型条带(I)的孔隙度为15%-30%,疏透型条带(2)孔隙度为30%-45%,通风型条带(3)孔隙度为45%-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沙网,其特征在于防沙网的三种类型结构条带的排列方式为下层紧密型条带(I )、中层疏透型条带(2)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的三层排列,或下层紧密型条带(I)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 )的两层排列,或下层紧密型条带(I)、中层疏透型条带(2 ) 和上层通风型条带(3)的交替排列,各条带的宽度相同或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沙网,其特征在于防沙网的三种孔隙度条带的排列为各条带之间重叠l_2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沙网,该防沙网为非均匀结构,是由三种结构的条带组成,下层为紧密型条带,中层为疏透型条带,上层为通风型条带,三种条带由工厂编织为一体,或现场分别布设拼接固定。该防沙网的这种结构与风沙流浓度垂直分布相适应,不仅有效拦截风沙流输沙,而且降低了防风固沙网的风压力,减轻风力破损危害,同时还减少了材料用量,降低了成本。该防沙网可在所有风沙地区的机械防沙工程中应用。
文档编号E02D3/00GK202881924SQ20122057217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何志辉, 李生宇, 王海峰, 雷加强, 徐新文, 庞营军, 康向光, 王宁波, 王世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