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3100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荷载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H- -1-1V >τ·> ·何载相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载负荷装置,特别涉及荷载箱。
背景技术
[0002]荷载箱,普遍运用于工业建筑项目中,对桩基进行承载力检测。大吨位桩,目前来说最普通的方法就是对预设在桩体内部的加载装置进行加压,如此,根据桩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数据来测试桩的承载能力。由此,荷载箱通常需要具备能产生大的加载力、可靠性高且方便安装的特性。实用新型内容[000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荷载箱,包括壳体,壳体为底端开口的圆柱体,壳体顶端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下方、壳体内部设有压板,压板两端分别设有U型变形部, U型变形部的U型外端与壳体内壁连接,压板与U型变形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压板和U型变形部上方设有缓冲层。由此,通过进油口进油,在壳体内形成油压,产生加载力。此外,缓冲层的设置一方面可使得压板受压均匀,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压板和U型变形部的作用,减少因加载力不均匀造成的压板和U型变形部的损坏、影响使用寿命。[00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层和压板均为截面为倒U型的圆柱体、且同轴设置。由此,可使得壳体内形成方便控制压板变形的模式,保证了壳体内稳定的加压面积,从而使得加载力和油压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板下方还设有导向板,导向板边缘向下延伸设有弧面,导向板和弧面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十字架状的两片固定板,分别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第一固定板平行于导向板且与弧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垂直于导向板且一端与导向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垂直相交且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长度小于所述弧面的高度。由此,导向板可对压板受加载力进行变形时,对压板进行导向。而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导向板、加强导向板稳定性的作用,避免因受力不均勻造成的导向板变形、损坏荷载箱的情况。[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U型变形部外端分别与壳体内壁连接,U型变形部内端分别与导向板两端的弧面连接。由此,可限制U型变形部的变形运动路径,且在一定程度上,导向板对压板产生了限制变形的效果。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荷载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08]图2是图1所示的荷载箱的运动阶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0]图1、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荷载箱的结构示意。如图所示,该荷载箱,包括壳体1,壳体I为底端开口的圆柱体,壳体I顶端设有进油口 2,进油口 2下方、壳体I内部设有压板3,压板3两端分别设有U型变形部4,U型变形部4的U型外端与壳体I内壁连接,压板3与U型变形部4为一体成型结构,压板3和U型变形部4上方设有缓冲层5。由此,通过进油口 2进油,在壳体I内形成油压,产生加载力。此外,缓冲层5的设置一方面可使得压板3受压均匀,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压板3和U型变形部4的作用,减少因加载力不均匀造成的压板3和U型变形部4的损坏、影响使用寿命。缓冲层5在材质选择方面,可以选择质地较柔软的材质,本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层5可采用橡胶材质制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层5和压板3均为截面为倒U型的圆柱体、且同轴设置。由此,可使得壳体I内形成方便控制压板3变形的模式,保证了壳体I内稳定的加压面积,从而使得加载力和油压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压板3下方还设有导向板6,导向板6边缘向下延伸设有弧面7,导向板6和弧面7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十字架状的两片固定板,分别为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8平行于导向板6且与弧面7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9垂直于导向板6且一端与导向板6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垂直相交且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9长度小于所述弧面7的高度。由此,导向板6可对压板3受加载力进行变形时,对压板3进行导向。而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导向板6、加强导向板6稳定性的作用,避免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导向板6变形、损坏荷载箱的情况。U型变形部4外端分别与壳体I内壁连接,U型变形部4内端分别与导向板6两端的弧面7连接。由此,可限制U型变形部4的变形运动路径,且在一定程度上,导向板6对压板3产生了限制变形的效果。此外,关于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生产者可根据荷载箱的实际大小来定。使用时,将该荷载箱整体放入桩体内,然后由进油口 2充入加压油,在油压的作用下,整个压板3产生加载力,受到导向板6的导向和支撑,以及油压力的双重作用,压板3的U型变形部4的产生纵向变形,从而带动整个压板3产生轴向位移,导向板6下部、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形成的空间内可以根据需要填充不同的载体10。通过压板3的位移而产生运动行程,从而对桩体进行加负载,然后对桩体的承受能力进行检测。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荷载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底端开口的圆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端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下方、壳体内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两端分别设有U型变形部,所述U型变形部的U型外端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U型变形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压板和U型变形部上方设有缓冲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荷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和压板均为截面为倒U型的圆柱体、且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荷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下方还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边缘向下延伸设有弧面,所述导向板和弧面所形成的空间内设有十字架状的两片固定板,分别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于导向板且与所述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垂直于所述导向板且一端与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垂直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长度小于所述弧面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荷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变形部外端分别与壳体内壁连接,U型变形部内端分别与所述导向板两端的弧面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荷载箱。该荷载箱,包括壳体,壳体为底端开口的圆柱体,壳体顶端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下方、壳体内部设有压板,压板两端分别设有U型变形部,U型变形部的U型外端与壳体内壁连接,压板与U型变形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压板和U型变形部上方设有缓冲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荷载箱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加载的效果。
文档编号E02D33/00GK202881989SQ20122057772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
发明者赵承亮 申请人:赵承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