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785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施工机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机械,实现了防尘网的安装操作的效率化。其具有:热交换装置(24),热交换器(24A~24E)被安装在框架(25)上,通过冷却风(39)对在热交换器(24A~24E)中流动制冷剂进行冷却;以及防尘装置(40),具有以隔着热交换装置(24)的方式安装在框架(25)上的一对托架(41A、41B)和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托架(41A、41B)上的防尘网(51、52),在防尘装置(40)上设置有引导部件(46A、46B、47A、47B),该引导部件在防尘网(51、52)的安装方向以及与该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上部防尘网(51、52)的引导。
【专利说明】施工机械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尘网的施工机械。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情况下,在液压挖土机等施工机械中具有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利用通过由发动机驱动的冷却风扇生成的冷却风来冷却。此外,在热交换装置的冷却风的吸入侧设置有具有防尘网的防尘装置,防止热交换装置中所设置的冷却翅片被粉尘等堵塞。
[0003]该防尘网由于会附着尘埃,因此需要进行维护。因此,防尘网成为能够相对于防尘装置装卸的构成。以往,为了将防尘网向防尘装置安装,在防尘装置的安装防尘网的下部位置设置爪部,将防尘网的下端部插入该爪部而卡止,使用蝶形螺栓等将上端部固定到防尘装置上(专利文献I)。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96235号公报
[0005]然而,在将防尘网的下端部与爪部卡止时,在爪部不能进行相对于防尘网的左右方向(与向爪部插入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定位。因此,难以对防尘装置上所形成的蝶形螺栓进行螺装的螺栓孔、和防尘网上所形成的蝶形螺栓的插入孔进行定位,防尘网的安装操作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防尘网的安装操作的效率化的施工机械。
[0007]从第一观点出发,上述课题能够通过如下的施工机械来解决。
[0008]该施工机械的特征在于,具有:热交换装置,热交换器安装在框架上,通过冷却风对在该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以及
[0009]防尘装置,具有以夹着上述热交换装置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框架上的一对托架和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托架上的防尘网,
[0010]在上述防尘装置上设置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在上述防尘网的安装方向以及与该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上述防尘网的引导。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的施工机械,能够容易地进行防尘网的安装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整体构成图。
[0014]图2是概略地表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发动机室的截面图。
[0015]图3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防尘装置以及热交换装置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0016]图4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防尘装置以及热交换装置放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的防尘装置以及热交换装置,(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0018]图6是将上部防尘网的阻挡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0019]图7是将下部防尘网的阻挡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0020]图8是用于说明防尘网的安装的图,(A)是用于说明上部防尘网的安装的图,(B)是用于说明下部防尘网的安装的图。
[0021]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图,(A)是侧面图,(B)是主视图。
[0022]符号的说明
[0023]I 液压挖土机
[0024]2 下部行驶体
[0025]3 上部回转体
[0026]4 附件
[0027]5 回转框架
[0028]6 下动臂
[0029]8 驾驶室
[0030]15 配重
[0031]16 回转机构
[0032]17 发动机室
[0033]17a发动机罩
[0034]18 外装盖
[0035]19A维护门
[0036]20 发动机
[0037]23 冷却风扇
[0038]24 热交换装置
[0039]24A散热器
[0040]24B燃料冷却器
[0041]24C冷凝器
[0042]24D 油冷却器
[0043]24E 中冷器
[0044]25 框架
[0045]25A、25B 侧部框架
[0046]25C上部框架
[0047]25D下部框架
[0048]27 液压泵
[0049]28 油流出口
[0050]29 油流入口
[0051]30 废气处理装置
[0052]40、70 防尘装置
[0053]41A、41B 托架
[0054]43 加强板
[0055]44 横跨板
[0056]45 载放部
[0057]46A、46B 上部引导部件
[0058]47A、47B 下部引导部件
[0059]50、75 防尘网
[0060]51 上部防尘网
[0061]52下部防尘网
[0062]51A、52B 上端部
[0063]51B、52B 下端部
[0064]53 框体
[0065]54、55 把持部
[0066]57A、57B 第一倾斜部
[0067]58A、58B 第二倾斜部
[0068]60,61密封部件
[0069]62 一触式夹
[0070]65隔音材料
[0071]P1、P1 阻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2]接下来,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73]图1表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施工机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工机械以液压挖土机I为例进行说明。
[0074]液压挖土机I具有:能够自走的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2 ;以及能够回转地搭载在该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回转体3等。此外,在上部回转体3的前部侧设置有操作附件4。
[0075]该操作附件4具有动臂6、斗杆9以及铲斗10等。动臂6能够俯仰运动地安装在回转框架5上。斗杆9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动臂6的前端侧。此外,铲斗10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斗杆9的前端侧。
[0076]动臂缸12配设在回转框架5与动臂6之间。通过该动臂缸12,动臂6相对于回转框架5俯仰运动。斗杆缸13配设在动臂6与斗杆9之间。通过该斗杆缸13,斗杆9相对于动臂6进行转动动作。并且,纟产斗缸14配设在纟产斗10与斗杆9之间。通过该纟产斗缸14,铲斗10相对于斗杆9转动。
[0077]上部回转体3经由回转机构16能够回转地设置在下部行驶体2上。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该上部回转体3上配设有回转框架5、驾驶室8、配重15、外装盖(外装体)
18、发动机20、热交换装置24、废气处理装置30以及防尘装置40等。
[0078]驾驶室8设置在回转框架5上,在其内部设置有驾驶席(未图示)。操作人员坐在驾驶室8内的驾驶席上,进行液压挖土机I的运转操作。
[0079]配重15起到与操作附件4取得重量平衡的作用。此外,外装盖18以及发动机罩17a覆盖发动机室17内所配设的发动机20、热交换装置24以及废气处理装置30等。
[0080]接下来,对发动机室17内的构成进行说明。
[0081]图2是表示发动机室17的内部构成的概略结构图。在发动机室17内配设有发动机20、热交换装置24、废气处理装置30以及防尘装置40等。
[0082]发动机20经由支架22支撑在回转框架5上所配设的发动机安装座21的上部。支架22为防振支架,防止发动机20产生的振动向回转框架5传递。
[0083]在发动机20的Xl方向侧(图中左侧)配设有冷却风扇23。此外,在冷却风扇23的Xl方向侧配设有热交换装置24。并且,在热交换装置24的Xl方向侧配设有防尘装置40。
[0084]冷却风扇23由发动机20旋转驱动。冷却风扇23被旋转驱动,由此从维护门19A上所设置的吸气口向发动机室17内作为冷却风39而取入外部空气。热交换装置24通过向该发动机室17取入的冷却风39来进行热交换处理(冷却处理)。
[0085]冷却风39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那样向图中右方流动。由此,图中箭头Xl方向侧成为冷却风上游侧,图中箭头X2方向成为冷却风下游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中箭头Zl方向为上方,图中箭头Z2方向为下方。
[0086]热交换装置24构成为,将散热器单元24A、燃料冷却器24B、冷凝器24C、油冷却器24D以及中冷器24E等各热交换器一体地单元化。
[0087]散热器24A对在发动机20内流动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燃料冷却器24B对向未图示的燃料箱返回的剩余燃料进行冷却。冷凝器24C用于使驾驶室8所搭载的空调产生冷气。油冷却器24D进行各种缸12、13、14等液压设备的工作油的冷却。中冷器23E对向发动机20供给的增压空气进行冷却。向该各热交换器24A?24E流入的冷却水、工作油等各种制冷剂通过冷却风39冷却。
[0088]在发动机20的X2方向侧一体地安装有液压泵27。液压泵27是对操作附件4进行驱动的动臂缸12、斗杆缸13、铲斗缸14等的液压源。该液压泵27也由发动机20驱动。
[0089]从发动机20排出的废气通过废气处理装置30进行净化处理。在从发动机20排出的废气中有时含有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质,为了将这些进行净化而在发动机20上连接有废气处理装置30。
[0090]该废气处理装置30设置有对废气中含有的微粒物质(PM)进行捕集的柴油机微粒过滤器31 (DPF)、以及使用将氮氧化物(NOx)还原除去的选择性还原剂(例如尿素等)而进行还原除去的选择还原型催化剂32 (SCR)等。
[0091]此外,DPF31在其上游侧具备前段氧化催化剂,SCR32在其下游侧具备后段氧化催化剂。该DPF31还能够成为氧化催化剂担载型过滤器(CSF)。
[0092]成为上述构成的废气处理装置30被支撑在具有支撑体37、防火墙42等的外罩框架35上。
[0093]接下来,使用图3?图5对热交换装置24以及防尘装置40进行说明。
[0094]热交换装置24如上述那样具有各热交换器24A?24E,该各热交换器24A?24E安装在框架25上。
[0095]框架25具有:对置分离设置的一对侧部框架25A、25B ;将该侧部框架25A、25B的上端部连结的上部框架25C ;以及将侧部框架25A、25B的下端部连结的下部框架25D。
[0096]该各框架25A?2?作为整体构成矩形的框。上述各热交换器24A?24E中的散热器24A以及油冷却器24D安装在成为矩形的框形状的框架25的内部。此外,燃料冷却器24B、冷凝器24C以及中冷器24E被安装在从框架25延伸出的支撑部件上,相对于冷却风39的流动方向配置在散热器24A的上游侧(XI方向侧)。
[0097]防尘装置40相对于冷却风39的流动方向安装在热交换装置24的上游侧。此外,如图2所示那样,发动机室17内的防尘装置40的配设位置,被设定在外装盖18的侧部上所形成的维护门19A的附近位置。
[0098]防尘装置40具有一对托架41A、41B和防尘网50。
[0099]托架41A位于图中箭头Yl方向侧,安装在热交换装置24的侧部框架25A上。此夕卜,托架41B位于图中箭头Y2方向侧,安装在热交换装置24的侧部框架25B上。由此,一对托架41A、41B隔着燃料冷却器24B、冷凝器24C以及中冷器24E地被安装在热交换装置24的框架25上。
[0100]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螺栓将托架41A、41B固定在侧部框架25A、25B上。然而,托架41A、41B向侧部框架25A、25B的固定方法不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其他固定方法(焊接等),并且也可以成为具有装卸功能的构成。
[0101]各托架41A、41B具有:从上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宽的第一倾斜部57A、57B ;以及从下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宽的第二倾斜部58A、58B。由此,各托架41A、41B具有的形状为,中央部相对于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冷却风39的流动方向上向上游侧突出。即,托架41A、41B为,当侧视时,成为与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相比中央部分向Xl方向突出的形状。
[0102]在托架41A的上端部与托架41B的上端部之间配设有加强板43。此外,在托架41A的突出的中央部与托架41B的突出的中央部之间配设有横跨板44。
[0103]在防尘装置40的上端部形成有开口部49。加强板43设置在该开口部49。该加强板43用于提高托架41A、41B的上部的强度。另外,在将发动机罩17a向外装盖18进行安装时,开口部49被发动机罩17a覆盖。
[0104]横跨板44用于提高托架41A、41B的中央部的强度。此外,在横跨板44的中央位置设置有载放部45。
[0105]如此,托架41A、41B的上端部以及中央部由加强板43、横跨板44加强。由此,一对托架41A、托架41B维持规定的对置分离的位置。
[0106]在此,加强板43的宽度尺寸(相对于箭头X1、X2方向的长度)为,在能够维持防尘装置40的强度的范围内最小的宽度尺寸。此外,对于加强板43,只要能够进行托架41A、41B的加强,则不一定需要架设在托架41A与托架41B之间。
[0107]在托架41A的上端附近位置设置有上部引导部件46A。此外,在托架41A的下端部附近设置有下部引导部件47A。同样,在托架41B的上端附近位置设置有上部引导部件46B,在托架41B的下端部附近设置有下部引导部件47B。
[0108]上部引导部件46A以及上部引导部件46B的配设位置为,在上部引导部件46A和上部引导部件46B之间相对于包含箭头Zl、Z2方向以及箭头X1、X2方向的面(以下将该面称为对称面)呈镜面对称地配置。此外,同样,下部引导部件47A和下部引导部件47B的配设位置也相对于对称面呈镜面对称地配置。
[0109]各引导部件46A、46B、47A、47B分别具有在图中箭头X2方向上延伸的固定面46x、47x以及在图中箭头Yl方向或者Y2方向延伸出的卡止面46y、47y。引导部件46A、47A为,使用螺栓等将固定面46x、47x固定在托架4IA上。此外,引导部件46B、47B为,使用螺栓等将固定面46x、47x固定在托架41B上。
[0110]在此,使用图6以及图7对引导部件46A、46B、47A、47B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如上述那样,上部引导部件46A与上部引导部件46B以及下部引导部件47A与下部引导部件47B呈镜面对称的构成,且基本构成相同,因此将这些一并进行说明。
[0111]图6表示配设在托架41A、41B的上端部附近的上部引导部件46A、46B。如上述那样,托架41A、41B具有第一倾斜部57A、57B,但上部引导部件46A、46B配设在第一倾斜部57A、57B的上部附近。
[0112]此外,第一倾斜部57A、57B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由箭头α I表示的倾斜角度。与此相对,上部引导部件46Α、46Β的卡止面46y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由箭头α 2 (称为托架角度)表示的倾斜角度。
[0113]该倾斜部角度α I设定得比托架角度α2大(α1> α2)。由此,在卡止面46y与第一倾斜部57A、57B之间,形成有角度(α 1-α 2)的倾斜空间72Α。该倾斜空间72Α的形状成为其宽度(卡止面46y与第一倾斜部57Α、57Β之间的离开距离)从下方朝向上方逐渐变窄的形状。
[0114]此外,在上部引导部件46Α、46Β的上端部(Zl方向端部)形成有插入部68。该插入部68成为能够插入后述的上部防尘网51的形状以及大小。
[0115]图7表示配设在托架41Α、41Β的下端部附近的下部引导部件47Α、47Β。该下部引导部件47Α、47Β配设在第二倾斜部58Α、58Β的下部附近。
[0116]此外,第二倾斜部58Α、58Β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由箭头β I表示的倾斜角度。与此相对,下部引导部件47Α、76Β的卡止面47y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由箭头β2(称为托架角度)表不的角度。
[0117]该倾斜部角度β?设定得比托架角度β2大(β1> β2)。由此,在卡止面47y与第二倾斜部58A、58B之间,形成有角度(β 1-β 2)的倾斜空间72Β。该倾斜空间72Β的形状成为其宽度(卡止面47y与第二倾斜部58A、58B之间的离开距离)从上方朝向下方逐渐变窄的形状。
[0118]此外,在下部引导部件47A、47的下端部(Z2方向端部)形成有插入部69。该插入部69成为能够插入后述的下部防尘网52的形状以及大小。
[0119]另一方面,在构成防尘装置40的托架41A、41B以及加强板43的内壁面上,在不妨碍其他设备、装置的范围内配设有隔音材料65(隔音材料65的一部分在图3中由梨皮面表示)。
[0120]一般,在发动机室17内产生的噪声是因冷却风扇23进行旋转而产生的。由该冷却风扇23产生的噪声的大部分通过热交换装置24以及防尘装置40而向发动机室17的外部传递。
[01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噪声从该冷却风扇23向外部的传递中途、即防尘装置40的内壁面上配设有隔音材料65。由此,由冷却风扇23产生的噪声被防尘装置40中配设的隔音材料65吸声,能够降低由冷却风扇23产生的噪声。
[0122]此外,如图2所示,防尘装置40配设在接近冷却风扇23的位置。因此,由冷却风扇23产生的噪声在接近噪声产生位置的位置被吸声,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降低噪声。
[0123]并且,隔音材料65设置在托架41A、41B等的内壁面上,因此在冷却风39通过防尘装置40时,隔音材料65不会成为其妨碍。由此,即使设置隔音材料65,热交换装置24的冷却效率也不会降低。
[0124]接下来,对托架41A、41B上所安装的防尘网50进行说明。
[0125]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尘网50被分割为两部分,由上部防尘网51和下部防尘网52构成。
[0126]各防尘网51、52构成为,在矩形状的框体53上配设了成为将冷却风39所含有的尘埃除去的过滤器的网部件F (省略了网眼的图示)。此外,在框体53上,在维护时在将各防尘网51、52相对于托架41A进行装卸时,设置有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54、55。
[0127]上部防尘网51通过能够装卸的构成安装在托架41A、41B的第一倾斜部57A、57B上。此外,下部防尘网52通过能够装卸的构成安装在托架41A、41B的第二倾斜部58A、58B上。
[0128]在将上部防尘网51向第一倾斜部57A、57B安装时,上端部51A通过被后述的密封部件60阻挡而固定(参照图6),下端部51B通过一触式夹62被固定在横跨板44上。
[0129]此外,在将下部防尘网52向第二倾斜部58A、58B安装时,下端部52B通过被后述的密封部件61阻挡而固定(参照图7),上端部52A通过一触式夹62固定在横跨板44上。
[0130]此外,防尘网50为,在进行维护时需要相对于防尘装置40进行装卸。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防尘网50上下分割为两部分,而由上部防尘网51和下部防尘网52构成。
[0131]因此,在打开维护门19A而进行防尘网50的装卸时,能够个别地装卸由于被分割而成为小型的各防尘网51、52。由此,操作者不需要登上外装盖18、就能够通过地面访问进行各防尘网51。52的装卸操作。由此,通过将防尘网50分割为上部防尘网51和下部防尘网52,能够实现维护操作的容易化。
[0132]此外,上述的上部引导部件46A、46B作为将上部防尘网51相对于第一倾斜部57A、57B装卸时的引导部件起作用。此外,下部引导部件47A、47B作为将下部防尘网52相对于第二倾斜部58A、58B装卸时的引导部件起作用。由此,通过设置该各引导部件46A、46B、47A、47B,也能够实现维护操作的容易化。
[0133]接下来,对热交换装置24以及防尘装置40向发动机室17的固定构造进行说明。
[0134]成为上述构成的防尘装置40,如上述那样,通过将托架41A、41B螺栓固定到侧部框架25A、25B上,由此安装到热交换装置24上。此外,防尘装置40的安装位置为,相对于冷却风39的流动方向被设定在热交换装置24的上游侧。
[0135]如此地一体化了的热交换装置24以及防尘装置40,相对于发动机室17内的冷却风39的流动方向固定在冷却风扇23的上游侧。
[0136]在回转框架5的热交换装置24以及防尘装置40的配设位置上形成有固定台5a。该固定台5a相对于回转框架5的地板面突出形成。热交换装置24固定在该固定台5a上。
[0137]在比热交换装置24向Xl方向错开一些的位置的固定台5a的上表面上,配设有密封部件61。密封部件61选定弹性材料或挠性材料等通过被施加负载而压缩变形(包括弹性变形、挠性变形等)的部件。作为具体的密封部件61,例如能够使用橡胶材料、发泡材料、弹性树脂材料等。
[0138]该密封部件61构成为,在将热交换装置24安装到固定台5a上的状态下,比防尘装置40 (托架41A、41B)的下端部向Xl方向延伸出一些。具体地说,构成为,在下部防尘网52向下部引导部件47A、47B插入时,如图7所示那样,下端部52B被按压到密封部件61上而被阻挡(以下,将该阻挡的部位称为阻挡部P2)。
[0139]另一方面,在将热交换装置24固定在发动机室17中的状态下,防尘装置40的上部由发动机罩17a覆盖。发动机罩17a成为相对于外装盖18能够开闭的构成。
[0140]此外,在发动机罩17a的与防尘装置40的上端部对置的位置上配设有密封部件60。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60使用与上述密封部件61相同的材料。
[0141]然而,不需要一定使密封部件60与密封部件61为相同材料,也能够成为不同材料。此外,通过使密封部件60和密封部件61的一方或者双方使用隔音材料65那种具备隔音效果的材料或者构造,还能够使其兼作为密封部件和隔音部件。
[0142]密封部件60构成为,在相对于外装盖18关闭了发动机罩17a的状态下,与防尘装置40的上端部压接。由此,即使如上述那样在防尘装置40的上端部形成有开口部49,也能够防止含有尘埃的冷却风39经由开口部49流入到热交换装置24以及发动机室17内。
[0143]此外,密封部件60构成为,在关闭了发动机罩17a的状态下,比防尘装置40的上端部向Xl方向延伸出一些。具体地说,构成为,在上部防尘网51向上部引导部件46A、46B插入时,如图6所示那样,上端部51A被按压到密封部件60上而被阻挡(以下,将该阻挡的部位称为阻挡部P1)。
[0144]如上述那样,当将热交换装置24固定到发动机室17中时,防尘装置40的下端部经由密封部件61与固定台5a (回转框架5)抵接,上端部经由密封部件60与发动机罩17a抵接。因此,含有尘埃的冷却风39必定通过防尘装置40,能够提高防尘效率。
[0145]此外,防尘装置40相对于冷却风39的流动方向而配设在热交换装置24的上游侦U。因此,防尘装置40对构成热交换装置24的各热交换器24A?24E进行防尘处理,因此能够防止对全部热交换器24A?24E产生堵塞。
[0146]并且,在假定对各个热交换器24A?24E的每个设置了防尘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需要对各个防尘网进行维护、其操作变得麻烦的情况。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部防尘网51以及下部防尘网52这2个防尘网进行维护即可,因此还能够实现维护性的提高。
[0147]接下来,主要使用图8对防尘装置40的防尘网50的装卸处理进行说明。图8(A)是表示上部防尘网51的装卸处理的图,图8 (B)是表示下部防尘网52的装卸处理的图。
[0148]首先,对将上部防尘网51从托架41A、41B取下的处理进行说明。
[0149]为了将上部防尘网51从托架41A、41B取下,而从横跨板44取下将上部防尘网51固定在横跨板44上的一触式夹62。接下来,操作者对把持部54进行把持,将上部防尘网51的下端部51B向近前下方拉动。
[0150]如上所述,在托架41A、41B的上端部附近设置有上部引导部件46A、46B。该上部引导部件46A、46B成为在其内部形成的倾斜空间72A从下方朝向上方逐渐变窄的形状。
[0151]具体地说,在上部引导部件46A、46B的卡止面46y与第一倾斜部57A、57B之间,形成有具有图6中由箭头(α 1-α 2)表示的角度的倾斜空间72Α。由此,在操作者将上部防尘网51取下时,在该倾斜空间72Α的范围内能够使上部防尘网51任意地倾斜。
[0152]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操作者容易操作的角度将上部防尘网51取出,因此能够实现取出操作的容易化。
[015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防尘网51的上端部通过被按压在密封部件60上的阻挡部Pl来固定。因此,当将固定在横跨板44上的一触式夹62取下时,在上部防尘网51上作用使其沿着第一倾斜部57A、57B向下方(图中由箭头B2表示)滑落的力。
[0154]然而,在横跨板44上设置有向前方(XI方向)突出的载放部45。因此,即使将固定在横跨板44上的一触式夹62取下,上部防尘网51也能够以载放到载放部45上的状态被卡止。
[0155]由此,在取下一触式夹62时,操作者不需要注意上部防尘网51的滑落,而能够专心于一触式夹62的取下操作。因此,由此也能够实现上部防尘网51的取出操作的容易化。
[0156]接下来,对将上部防尘网51向托架41A、41B安装的处理进行说明。为了将上部防尘网51向托架41A、41B安装,操作者对把持部54进行把持而将上部防尘网51抬起,将上端部51A的两端部向上部引导部件46A、46B插入。上部引导部件46A、46B成为从上方朝向下方逐渐变宽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部防尘网51向上部引导部件46A、46B的插入处理。
[0157]如上述那样,上部引导部件46A、46B具有固定面46x和卡止面46y。该卡止面46y和第一倾斜部57A、57B作为将上部防尘网51向安装方向(图中的箭头BI方向)插入时的引导部起作用。
[0158]此外,固定面46x为,在将上部防尘网51向上部引导部件46A、46B内插入时,通过与其两侧部卡合而进行相对于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图中的箭头Yl、Y2方向)的引导。
[0159]如此,在将上部防尘网51向托架41A、41B安装时,通过上部引导部件46A、46B,上部防尘网51被进行相对于安装方向(BI方向)和与该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Y1、Y2方向)这双方的引导。由此,在上部防尘网51的安装时,不需要上部防尘网51相对于托架41Α、41Β的麻烦的定位,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进行上部防尘网51的安装处理。
[0160]如上述那样,当在被上部引导部件46Α、46Β引导的同时向安装方向插入时,上部防尘网51的上端部51Α与密封部件60抵接。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将上部防尘网51朝向密封部件60按压,由此在阻挡部Ρ1、上端部51Α被密封部件60阻挡。
[0161]接着,向在上部防尘网51的下端部51Β设置的插入孔67中插入一触式夹62,通过一触式夹62将下端部51Β固定在横跨板44上。由此,上部防尘网51成为被安装在托架41Α、41Β上的状态。
[0162]此时,如上述那样,通过上部引导部件46Α、46Β上部防尘网51被定位,此外相对于安装方向(B1、Β2方向)、通过将上端部51Α与密封部件60抵接而被定位。因此,在将上部防尘网51向横跨板44固定时,插入孔67与横跨板44上所设置的一触式夹62的安装孔的位置一致,能够通过一触式夹62容易地进行上部防尘网51的固定处理。
[0163]此外,在通过一触式夹62将下端部51Β向横跨板44固定时,还能够使上部防尘网51的下端部51Β载放到载放部45。通过使上部防尘网51载放到载放部45,能够容易进行基于一触式夹62的上部防尘网51向横跨板44的安装处理。
[0164]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一触式夹62进行安装处理时,在上部防尘网51上、沿Β2方向作用来自密封部件60的弹力。通过使上部防尘网51载放到载放部45上,能够消除该弹力的影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部防尘网51向托架41Α、41Β的安装处理。
[0165]接下来,使用图8 (B)对将下部防尘网52相对于托架41A、41B进行装卸的处理进行说明。此外,将下部防尘网52相对于托架41A、41B进行装卸的处理,仅是装卸方向不同,基本上与上述的将上部防尘网51向托架41A、41B安装的处理为相同处理。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0166]为了将下部防尘网52从托架41A、41B取下,取下将下部防尘网52固定在横跨板44上的一触式夹62,并且对把持部55进行把持而将下部防尘网52的上端部52A向近前上方拉动。
[0167]在托架41A、41B的下端部附近设置有上部引导部件47A、47B,在其内部形成的倾斜空间72B成为从下方朝向上方逐渐变宽的形状。因此,操作者在将下部防尘网52取下时,也能够在该倾斜空间72B的范围内使下部防尘网52任意地倾斜,实现取出操作的容易化。
[0168]接下来,对将下部防尘网52向托架41A、41B安装的处理进行说明。为了将下部防尘网52向托架41A、41B进行安装,操作者对把持部55进行把持而将下部防尘网52两端部向下部引导部件47A、47B插入。
[0169]下部引导部件47A、47B成为从下方朝向上方逐渐变宽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下部防尘网52向下部引导部件47A、47B的插入处理。
[0170]此外,下部引导部件47A、47B也具有固定面47x和卡止面47y。卡止面47y和第二倾斜部58A、58B,作为在将下部防尘网52向安装方向(图中的箭头A2方向)插入时的引导部起作用。
[0171]此外,固定面47x为,在将下部防尘网52向下部引导部件47A、47B内插入时,进行相对于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图中的箭头Yl、Y2方向)的引导。
[0172]如此,在安装下部防尘网52时,下部引导部件47A、47B进行相对于安装方向(A2方向)以及与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Y1、Y2方向)的双方的引导。因此,在下部防尘网52的安装时,不需要下部防尘网52相对于托架41Α、41Β的麻烦的定位,能够容易并且可靠地进行下部防尘网52的安装处理。
[0173]此外,当将下部防尘网52向安装方向插入时,下部防尘网52的下端部52Β与密封部件61抵接。通过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将下部防尘网52朝向密封部件61按压,由此在阻挡部Ρ2、下端部52Β被密封部件61阻挡。
[0174]接着,向在下部防尘网52的上端部52Α设置的插入孔67插入一触式夹62,通过一触式夹62将上端部52Α固定在横跨板44上。由此,下部防尘网52成为安装在托架41Α、4IB的状态。
[0175]此时,如上述那样,通过下部引导部件47Α、47Β而将下部防尘网52定位,此外,通过下端部52Β与密封部件61抵接而相对于安装方向(Α1、Α2方向)被定位。因此,在将下部防尘网52固定在横跨板44上时,插入孔67与横跨板44上设置的一触式夹62的安装孔的位置一致,能够通过一触式夹62容易地进行下部防尘网52的固定处理。
[0176]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在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0177]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防尘网50分割为上部防尘网51和下部防尘网52的例子,但也能够如图9所示那样,构成为在托架41Α、41Β上安装一张构成的防尘网75。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防尘网75的上端部75Α通过一触式夹62固定,下端部75Β通过阻挡而固定在密封部件61上,此外,相对于防尘网75相对于托架41A、41B的安装方向(Z1、Z2方向)以及与其正交的方向(Y1、Y2方向)的引导,通过下部引导部件47Α、47Β来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施工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有: 热交换装置,将热交换器安装在框架上,通过冷却风对在该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以及 防尘装置,具有以隔着上述热交换装置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框架上的一对托架和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托架上的防尘网, 在上述防尘装置上设置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在上述防尘网的安装方向以及与该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上述防尘网的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机械,其特征在于, 具有阻挡部件,上述防尘网的安装方向上的前端部抵接于该阻挡部件而被阻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尘网具有位于上部的第一防尘网和位于下部的第二防尘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上述托架的中央位置之间设置有横跨部, 在取出时,使上述第一防尘网成为能够载置到上述横跨部上的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施工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具有从上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宽的第一倾斜部和从下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宽的第二倾斜部, 将上述第一防尘网通过能够装卸的构成安装到上述第一倾斜部,将上述第二防尘网通过能够装卸的构成安装到上述第二倾斜部。
【文档编号】E02F9/00GK104074221SQ201310684655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石井信行, 南部大河 申请人:住友建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