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650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涉及油钻探测量装置,包括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碘化钠晶体的上端与光电倍增管的下端相接触,碘化钠晶体位于一个金属壳体内,该金属壳体的上端为开口,下端设置有底板,金属壳体和光电倍增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下护管和上护管,上护管分为护管主体和连接部,护管主体的内径小于连接部的内径,上护管的连接部和下护管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金属壳体的上端与护管主体的下端相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止光电倍增管及碘化钠晶体容易碎裂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
【专利说明】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探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自然伽马探测器用来将入射到探测器的伽马射线转换为电脉冲信号。探测器由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常用的闪烁晶体为碘化钠晶体。当地层中的伽马射线进入碘化钠晶体后,射线能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转换成光能,光子通过晶体的窗口面耦合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能量较大的光子会在光阴极上产生光电子。光电倍增管各个电极通过分压电阻分配到合适的电压,光电子依次被每一级电极吸引并产生更多的次级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形成的电流被电路接收,生成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一步,由于不同地层伽马射线强度不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可用来划分不同地层。
[0003]伽马探测器中的光电倍增管以及碘化钠晶体均属于易碎物品,井矿复杂仪器震动较大时经常发生光电倍增管或晶体碎裂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测井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电倍增管及碘化钠晶体容易碎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碘化钠晶体的上端与光电倍增管的下端相接触,碘化钠晶体位于一个金属壳体内,该金属壳体的上端为开口,下端设置有底板,金属壳体和光电倍增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下护管和上护管,上护管分为护管主体和连接部,护管主体的内径小于连接部的内径,上护管的连接部和下护管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金属壳体的上端与护管主体的下端相接触。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减震部件,所述光电倍增管的上端依次设置有遮光套、管座护套及调节螺环,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设置有该减震部件。
[0008]上述碘化钠晶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护管主体的内径,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设置有导光胶片,导管胶片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碘化钠晶体的直径。
[0009]还包括堵头,所述下护管的下端与堵头之间螺纹连接,底板与该堵头之间设置有橡胶垫,该橡胶垫均与底板和堵头相接触,优选硅橡胶垫。
[0010]上述护管主体与光电倍增管之间、和/或下护管与金属壳体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减震部件。
[0011]上述护管主体的内表面和/或下护管的内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所述减震部件。
[0012]上述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设置有所述减震部件。
[0013]上述减震部件是橡胶圈,优选硅橡胶圈。[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5]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碘化钠晶体的震动不会对光电倍增管产生破坏作用;
[0016]2、本实用新型拥有径向减震及轴向减震,因此可以缓冲来自于各个方向的外力;
[0017]3、调节螺环可以在装配时对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的减震部件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使减震效果更好;
[0018]4、光电倍增管与碘化钠晶体之间的导光胶片,既起到光耦合作用也起到缓冲作用;
[0019]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有效地保护碘化钠晶体及光电倍增管,减小自然伽马探测器损坏的几率,提高测井效率,降低仪器维修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护管的轴向剖面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硅橡胶垫;2_碘化钠晶体;3_下护管;4_导光胶片;5_光电倍增管;6_上护管;7_减震部件;8_遮光套;9_管座护套;10-护管主体;11-调节螺环;12-金属壳体;13_堵头;14-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包括碘化钠晶体2和光电倍增管5,碘化钠晶体的上端与光电倍增管的下端相接触,碘化钠晶体位于一个金属壳体12内,该金属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底板,金属壳体和光电倍增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下护管3和上护管6,上护管分为护管主体10和连接部14,上护管的连接部和下护管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该螺纹连接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下护管上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的内表面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其中,护管主体的内径小于连接部的内径,碘化钠晶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护管主体的内径,金属壳体的上端与护管主体的下端相接触。
[0025]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有时震动较大,因此,将金属壳体的上端与护管主体的下端紧密接触,上护管可以缓冲一部分碘化钠晶体因震动而产生的力,因此有效的保护了光电倍增管,防止光电倍增管碎裂。
[0026]为了更好的保护光电倍增管,在上护管的护管主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设置了减震部件7,具体可以在上护管的护管主体内表面设置一个或多个环形凹槽,在每个环形凹槽内设置减震部件;同样,为了更好的保护碘化钠晶体,还可以按照相同方法在下护管和金属壳体之间设置减震部件,具体可以在下护管的内表面设置一个或多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减震部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堵头13,下护管的下端与堵头之间螺纹连接,为了更好的保护碘化钠晶体,在金属壳体底板和堵头之间设置了橡胶垫,橡胶垫均与底板和堵头相接触,为了使减震效果更好,还可以将橡胶垫替换为硅橡胶垫1,还在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设置了导光胶片4,导管胶片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碘化钠晶体的直径。导光胶片既起到光耦合作用也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导光胶片的光耦合作用,可以保证光线从碘化钠晶体向光电倍增管的传输。[0027]本实用新型光电倍增管的上端设置有遮光套8,遮光套的上端设置有管座护套9,管座护套的上端设置有调节螺环11,在实际工作中的震动环境中,因震动可能从任何一个方向对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造成碎裂,因此在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设置有了减震部件,该减震部件的具体设置如下:在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设置了减震部件。
[0028]本实用新型的减震部件可以采用橡胶圈、具体可以采用硅橡胶圈。
[0029]上护管的护管主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的减震部件、下护管和在金属壳体之间的减震部件均均主要在径向上起减震作用;设置在碘化钠晶体下端的橡胶垫或硅橡胶垫、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的导胶片、以及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的减震部件均主要在轴向上起减震作用。
[0030]上护管的护管主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的减震部件、下护管和在金属壳体之间的减震部件、设置在碘化钠晶体下端的橡胶垫或硅橡胶垫、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的导胶片、以及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的减震部件,在实际工作中的震动环境中,五者均可以缓冲一部分因震动而产生的力,而五者的协同作用,将会缓冲更多因震动而产生的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保护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
[0031]为了保证有效的减震缓冲作用,调节螺环可以在装配时对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的减震部件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
【权利要求】
1.一种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碘化钠晶体的上端与光电倍增管的下端相接触,碘化钠晶体位于一个金属壳体内,该金属壳体的上端为开口,下端设置有底板,金属壳体和光电倍增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下护管和上护管,上护管分为护管主体和连接部,护管主体的内径小于连接部的内径,上护管的连接部和下护管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金属壳体的上端与护管主体的下端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部件,所述光电倍增管的上端依次设置有遮光套、管座护套及调节螺环,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设置有该减震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碘化钠晶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护管主体的内径,碘化钠晶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设置有导光胶片,导管胶片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碘化钠晶体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头,所述下护管的下端与堵头之间螺纹连接,底板与该堵头之间设置有橡胶垫,该橡胶垫均与底板和堵头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为硅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主体与光电倍增管之间、和/或下护管与金属壳体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减震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主体的内表面和/或下护管的内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所述减震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环和管座护套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设置有所述减震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是橡胶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然伽马组合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是硅橡胶圈。
【文档编号】E21B47/01GK203463099SQ201320487491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9日
【发明者】张亚军, 郭晖, 郭流洋 申请人:西安思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