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681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钻杆、钻杆变径接头、岩心管变径接头、岩心管、钻头,其中钻杆与钻杆变径接头通过锥形钻杆螺纹连接,岩心管变径接头分为岩心管上变径接头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岩心管上变径接头与钻杆变径接头连接,岩心管上变径接头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通过矩形丝扣连接,岩心管上变径接头与岩心管下变径接头的结合处装有防紧圈,岩心管下变径接头的上端外侧连接沉淀管,沉淀管与钻杆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岩心管下变径接头的下端连接岩心管。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避免小掉块造成的卡钻事故,且在大掉块造成事故时,能方便、迅速且成本低廉地处理。
【专利说明】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质找矿、水文工程、基础工程等钻探领域的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地质找矿、水文工程、基础工程等的钻探领域中,一般都需要用到变径钻杆。如图1所示,变径钻杆包括钻杆1,该钻杆I通过钻杆变径接头2、岩心管变径接头3与岩心管
4、钻头5顺序连接。
[0003]但当钻机在使用变径钻杆施工中,由于在不同地域、不同地层施工,钻孔深度、孔径都不同,经常会遇到地层破碎,裂隙发育,砂砾石地层、灰岩、地下溶洞等情况,给钻探施工造成很大的障碍,往往会出现掉块现象,掉块落入孔底,卡在钻杆I与岩心管变径接头3的变径处,当钻机本身的油压顶力、升降机的提升力不够时,就很容易造成卡钻、埋钻、烧钻等事故。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动用大量的反丝钻杆,因为普通钻杆都为正丝扣,通过钻机反转带动反丝钻杆,靠母锥或公锥把每根钻杆锥出孔内即可,但每次处理此类事故,往往消耗大量时间,增加施工成本,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时还不一定能处理好,出现报废孔,造成更大的浪费,还有时在处理中又出现新的事故,成功处理率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避免小掉块造成事故,且在大掉块造成事故时,能方便且成本低廉地处理事故的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钻杆、钻杆变径接头、岩心管变径接头、岩心管、钻头,其中钻杆与钻杆变径接头通过锥形钻杆螺纹连接,岩心管变径接头分为岩心管上变径接头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岩心管上变径接头与钻杆变径接头连接,岩心管上变径接头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通过矩形丝扣连接,岩心管上变径接头与岩心管下变径接头的结合处装有防紧圈,岩心管下变径接头的上端外侧连接沉淀管,沉淀管与钻杆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岩心管下变径接头的下端连接岩心管。
[0006]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岩心管下变径接头与岩心管之间设置耐磨管。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a、利用岩心管上变径接头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设置的矩形螺纹与钻杆和钻杆变径接头之间设置的锥形螺纹的卸开力的不同,同时在岩心管上变径接头与岩心管下变径接头间加入防紧圈,使得岩心管上变径接头与岩心管下变径接头可轻松分离脱开,孔内的钻杆、钻杆变径接头及岩心管上变径接头全部一次性可取出,为下步处理事故赢得时间和铺平道路,并节约了动力及使用反丝钻杆的成本,避免处理事故时再出事故。b、在岩心管下变径接头与岩心管之间设置能方便更换且成本低的耐磨管,增加了岩心管下变径接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更换岩心管下变径接头的频率,进一步节省了成本。C、岩心管下变径接头上端外侧设置的沉淀管能有效地防止小块掉入时造成的卡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含有岩心管变径接头的传统变径钻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岩心管变径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钻杆1、钻杆变径接头2、岩心管变径接头3、岩心管4、钻头5,其中钻杆I与钻杆变径接头2通过锥形钻杆螺纹(比如三角锥螺纹)连接,岩心管变径接头3分为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与钻杆变径接头2连接,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通过矩形丝扣连接,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与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的结合处装有防紧圈7,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的上端外侧连接沉淀管6,沉淀管6与钻杆I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的下端连接岩心管4。
[0011]这样,当在施工中遇到小掉块时,因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的上端装有沉淀管6,掉块会首先掉入沉淀管6内,沉淀管6与钻杆I之间有间隙且有一定的长度,可容纳一定数量的小掉块,因此不会出现卡钻事故;当遇到大掉块或垮孔、烧钻等事故时,利用螺距与螺纹牙形不同之间的特性,由于在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与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之间装有防紧圈7,钻机只要反转,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与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就会轻松分离脱开,这样孔内的钻杆1、钻杆变径接头2及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全部一次性可取出,只留下孔底的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上端的沉淀管6及其下端件,为下步处理事故赢得时间和铺平道路,节约动力及使用反丝钻杆的成本,避免处理事故时再出事故。为增加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的频率,进一步节省成本,在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与岩心管4之间设置耐磨管8。
【权利要求】
1.一种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钻杆(I)、钻杆变径接头(2)、岩心管变径接头(3)、岩心管(4)、钻头(5),其特征在于,钻杆(I)与钻杆变径接头(2)通过锥形钻杆螺纹连接,岩心管变径接头(3)分为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与钻杆变径接头(2 )连接,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和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 )通过矩形丝扣连接,岩心管上变径接头(31)与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 )的结合处装有防紧圈(7),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的上端外侧连接沉淀管(6),沉淀管(6)与钻杆(I)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的下端连接岩心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管变径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岩心管下变径接头(32)与岩心管(4)之间设置耐磨管(8)。
【文档编号】E21B17/02GK203463032SQ201320508377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张勇斌, 黄革非, 刘拥军, 贺专利, 宁均陶, 肖朝阳, 张智, 罗小亚, 肖冬贵 申请人:张勇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