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97279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配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高混合率的一种配产器,包括筒体(1)、至少一根进油管(2)、中心管(3)和中空的堵塞器(4),中心管(3)设置在筒体(1)内且与筒体(1)内壁连接,堵塞器(4)下端设置在中心管(3)内,堵塞器(4)中部为球状结构且设置有多个接通其内、外部出油孔,进油管(2)依次穿过筒体(1)、中心管(3)且与堵塞器(4)内部接通,中心管(3)直径由上至下线性减小,与之承插连接的中心管(3)下部直径由上至下线性减小。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有效增加本层油气和下层油气在筒体上部的混合效果,均匀流体密度、减小下层油气在中心管与筒体之间的流动阻力,达到提高油气采集效率的目的。
【专利说明】配产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领域中用于石油开采的机械设备,具体是一种配产器。【背景技术】
[0002]砂岩油田的基本地质特征是非均质、多油层。为避免层间干扰,充分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产油气的能力,进一步调整油层的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突出,必须采取分层采油措施,进行分层配产,合理调配每层采油量。配产器是实现“稳油控水”方针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保证。现有配产器中心管段为直管段,下层油气经过中心管与筒体之间间隙时阻力大,且这段流动空间对下层油气均匀混合无效果,位于筒体上部的混合区域油气流动空间形状均匀,下层油流动平稳,不利于本层油与下层油的混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产器,该配产器改善了筒体中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的效果,减小了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阻力,提高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油气的采集效率的效果。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产器:包括筒体、至少一根进油管、中心管和堵塞器,所述中心管设置在筒体内且与筒体内壁连接,所述堵塞器下端设置在中心管内,所述进油管依次穿过筒体、中心管且与堵塞器内部接通,所述堵塞器中部设置成半球状,且该半球状结构上设置有多个接通堵塞器内、外部出油孔。
[000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0006]所述中心管直径由上至下线性减小。
[0007]所述堵塞器下部直径由上至下线性减小,其壁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侧孔,所述侧孔与进油管对中布置。
[0008]所述堵塞器中部半球状结构上为打榜头。
[0009]所述堵塞器下部与中心管之间设置0型圈。
[0010]所述筒体、中心管、堵塞器的轴线重合。
[0011]设置在堵塞器下部的多个侧孔,使得本层油气从油管的四周多方吸入,改善吸入效果,作为优选,侧孔在同一圆周上均布分布。侧孔与进油管对中布置,能减小本层油气从进油管流入堵塞器内部的阻力。筒体、中心管、堵塞器轴线重合,可以使得堵塞器进油四周均匀,且堵塞器出油各向均匀喷人下层油气流中。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大下小的中心管和中心管上、下部末端,下层油气流动腔隙空间突变,可以使下层油气流动到筒体中心管部位和中心管上、下部末端时流动形式发生转变,流动雷诺系数增大,产生过渡流或者湍流;筒体内中心管周围下大上小的下层油气流动空间,较现有配产器呈直管段的中心管外侧的下层油气流动间隙大,流体流动阻力变小;本层油气在堵塞器呈球形结构处向筒体内部四周喷出,有利于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的等比例混合。此种结构有利于增强混合效果、减小油气流动阻力,油气在油管里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诉配产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配产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堵塞器上部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示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外筒,2、进油管,3、中心管,4、堵塞器,5、0型圈。【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筒体I和其内部的堵塞器4,筒体I包含上大下小的中心管3 ;堵塞器4中部为半球状结构,且半球状结构四周均布多个圆形出油孔;筒体I左侧开有一圆孔与进油管2左端连接;进油管2右端穿过中心管,与堵塞器4对中布置;中心管3堵塞器4配合间隙间设置多组0型圈5。
[0019]下层油气混合物自筒体I下部往上流动,在中心管3高度处由于流动腔隙大小的突变,稳定流动状态发生变化,有利于不均匀密度油气的混合,特别是在中心管上端口处,流体流速达到最大,且流动腔隙的突然增大,流动不平稳性最大,下层油气在此处扰动剧烈,流体可以得到充分混合。
[0020]本层油气通过进油管2流入堵塞器,自下而上从堵塞器4球状结构处开设的小孔喷出,向四周喷如下层油气流,使本层油气混入下层油气流各向均匀。O型圈5起到对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密封隔离的效果,保证本层油气进油管2、堵塞器4和筒体I中的负压稳定,对各层油气的选择性采集提供了保证。
[0021]实施例2: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筒体I和其内部的堵塞器4,筒体I包含上大下小的中心管3 ;堵塞器4中部半球状结构四周均布多个圆形出油孔,且下部的圆孔较上部的直径小;筒体I左侧开有一圆孔与进油管2左端连接;进油管2右端穿过中心管3,与堵塞器4下部侧孔对中布置;中心管3与堵塞器4配合间隙间设置多组0型圈5。
[0023]下层油气混合物自筒体I下部往上流动,本层油气通过进油管2流入堵塞器4,自下而上从堵塞器4球状结构处开设的小孔喷出。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球状结构处开设的小孔上部孔径较下部小,小孔径大小至上而下成渐变数值。本层油气流在球状结构中向上流速最大,且在球状结构中分布的介质至上而下密度加大,通过这种孔径结构,球状结构上端最小的孔能限制球状结构上端的油气流出量,最下端的最大的孔能增加下端的油气流出量、他们之间密度和速度也呈现出渐变特点。这种特点的效果在于能提高堵塞器的通畅性,同时本层油气在同一个平面内均匀的向四周喷入下层油气流,使本层油气混入下层油气流各向均勻。
【权利要求】
1.配产器,包括筒体(I)、至少一根进油管(2)、中心管(3)和堵塞器(4),所述中心管(3)设置在筒体(I)内且与筒体(I)内壁连接,所述堵塞器(4)下端设置在中心管(3)内,所述进油管(2)依次穿过筒体(I)、中心管(3)且与堵塞器(4)内部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4)中部设置成半球状,且该半球状结构上设置有多个接通堵塞器(4)内、外部出油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3)直径由上至下线性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4)下部直径由上至下线性减小,其壁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侧孔,所述侧孔与进油管(2)对中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4)中部半球状结构上端为打榜头。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配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4)下部与中心管(2)之间设置O型圈(5)。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个所述的配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中心管(3)、堵塞器(4)的轴线重合。
【文档编号】E21B43/12GK203515525SQ201320536197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贺昶明 申请人: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