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038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对岩质坡体进行生态复绿,岩质坡体的坡面上有多块岩石,所述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包括菱形镀锌网、锚钉、基质层、辅助草种层、覆盖层,菱形镀锌网设置在岩质坡体的坡面上,菱形镀锌网被锚钉固定在岩石上;菱形镀锌网掩埋在基质层内部;基质层上设置辅助草种层,辅助草种层上设置覆盖层。本实用新型所述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通过植被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复绿提供了稳定的生长基质,保证成坪快,能有效达到生态复绿系统构建和景观重塑,可以实现永久防护,美观耐用,实施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属于生态复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交通(包括公路、铁 路等)、水利、矿山等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增多,加上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采,造成原生地貌与 植被大量破坏,出现了大量裸露地质,水土流失加剧,环境破坏严重。目前针对生态廊道的 修复从初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用至今,已根据我国不同的地质地貌特点和裸露地表特征 等建立了如开沟植草法、三维植被网、土工格室、边坡喷附技术等综合技术体系。而现有的 技术不能够适应所有地区的生态修复,尤其是针对岩质坡体的生态修复,在基质配比、草种 配比和喷播技术不够科学的情况下,从而导致岩质坡体出现"一年绿、两年黄、三年荒"的现 象,影响复绿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对岩质坡体进行生态复绿,岩质坡体的坡面上有多 块岩石,所述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包括菱形镀锌网、锚钉、基质层、辅助草种层、覆盖层, 菱形镀锌网设置在岩质坡体的坡面上,菱形镀锌网被锚钉固定在岩石上;菱形镀锌网掩埋 在基质层内部;基质层上设置辅助草种层,辅助草种层上设置覆盖层。
[0006] 所述菱形镀锌网与岩质坡体的坡面间距不小于5cm。
[0007] 所述菱形镀锌网的网孔为45mmX 45mm?50mmX 50mm,菱形镀锌网的网丝直径为 Φ 2mm ~ Φ 3mm 〇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菱形镀锌网的网孔为45mmX 45mm?50mmX 50mm, 菱形镀锌网的网丝直径为Φ 2mm?Φ 3mm。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锚钉为直径1cm?2cm的钢筋,其长度为45cm? 75cm ;锚钉深入岩石的深度为35cm?65cm,在lmX lm?1. 2mX 1. 2m的岩质坡体上至少设 置一个锚钉。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8cm?12cm。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覆盖层为平方质量llg/m215g/m2的无纺布。
[00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通过植被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保证 了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复绿提供了稳定的生长基质,保证成坪快,能有效达到生态复绿系 统构建和景观重塑,可以实现永久防护,美观耐用,实施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岩质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菱形镀锌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17]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岩质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岩质 坡体,在较陡峭的坡面上有多块岩石10,为了防止岩石10脱落,需要对其进行生态复绿。
[0018] 在岩质坡体的坡面上设置菱形镀锌网21,菱形镀锌网21的网孔为45mmX 45mm? 50mmX 50mm,菱形镀锌网21的网丝直径为Φ 2mm?Φ 3mm,菱形镀锌网21和岩质坡体的间 距不小于5cm。这样避免镀锌网网孔过小,喷播客土不易将网孔完全填满,保证坡面完全接 触。
[0019] 再在岩石10上用锚钉50进行锚固。锚钉50为直径1cm?2cm的钢筋,其长度为 45cm?75cm。铺钉50深入岩石10的深度为35cm?65cm,在lm X lm?1. 2mX 1. 2m的岩 质坡体上至少设置一个锚钉50,确保锚钉50紧固在岩石10上。锚钉50为菱形镀锌网21 提供足够的强度。
[0020] 完成以上工作后,在菱形镀锌网21上喷附基质并形成基质层20,基质层20为草 种、草炭土、腐殖土(过筛)、草纤维、粘合剂、保水剂、有机肥等材料的混合成分,基质层20 的厚度为8cm?12cm。基质层20完全将菱形镀锌网21掩埋在其内部,如图2所示。
[0021] 在基质层20上再设置辅助草种层30,辅助草种层30包括:紫花苜蓿、马棘、紫穗 槐、盐肤木、马尾松、二月兰、高羊茅、狗牙根等草种,并适量增加灌木草种。设置辅助草种层 30,解决因基质层20太厚或环境条件问题而导致岩质坡体成坪不齐的问题。
[0022] 在辅助草种层30上设置覆盖层40。覆盖层40为平方质量llg/m2?15g/m2的无 纺布,保证覆盖层40透气性强,以及其透水性、透光性和遮光效果,保证了草种出芽率。
[002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将草种、草炭土、腐殖土(过筛)、草纤 维、粘合剂、保水剂、有机肥等材料经搅拌混合后,应用喷射机械喷射到岩质坡体的菱形镀 锌网21上,使基质层20密实,植物纤维在其中起到类似植物根茎的网络作用,造就具有耐 降雨侵蚀、牢固且透气、与自然表土相近的生长基础。
[0024] 基质层20在施工时要与高强度的菱形镀锌网21编网锚固坡面结合在一起,既可 以加固岩质坡体防止碎石脱落,又可以与喷附的基质混成一体防止基质脱落。当植被在坡 面形成覆盖后,植物的根系与菱形镀锌网21纵横交错,在岩质坡体的坡面上形成了一个由 植物的叶、茎、根系和机编网相互交错所组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防护层,并与坡面紧密 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最终达到保护坡面、修复植被与景观的目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对岩质坡体进行生态复绿,岩质坡体的坡面上有多块 岩石(10),其特征是,所述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包括菱形镀锌网(21)、锚钉(50)、基质层 (20) 、辅助草种层(30)、覆盖层(40),菱形镀锌网(21)设置在岩质坡体的坡面上,菱形镀锌 网(21)被锚钉(50)固定在岩石(10)上;菱形镀锌网(21)掩埋在基质层(20)内部;基质 层(20)上设置辅助草种层(30),辅助草种层(30)上设置覆盖层(4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菱形镀锌网(21)与 岩质坡体的坡面间距不小于5cm。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菱形镀锌网 (21) 的网孔为45謹X45謹?5CtamX5Ctam,菱形锻锋网(21)的网丝直径为Φ 2謹?Φ 3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锚钉(50)为直径 lcm?2cm的钢筋,其长度为45cm?75cm;锚钉(50)深入岩石(10)的深度为35cm?65cm, 在lmX lm?1. 2mX 1. 2m的岩质坡体上至少设置一个锚钉(50)。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基质层(20)的厚度 为 8cm ?12cm。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岩质坡体复绿植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覆盖层(40)为平方 质量llg/m2?15g/m 2的无纺布。
【文档编号】E02D5/74GK203840816SQ20132073463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胡优华, 倪德田, 杨兰菊 申请人: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