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243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包括树窝,所述树窝竖直设置在弃渣体坡面上,所述树窝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黏土泥浆层,所述树窝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上设置有缺口,所述黏土泥浆层中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所述黏土泥浆层的厚度为3~5mm,所述坡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栏栅,每一排所述栏栅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栏杆组成,所述栏杆长度为60~80cm,所述栏杆插入所述坡面的深度为40~60cm。由于树窝的底部和侧壁设置有覆盖在其上的黏土泥浆层,当有水落到坡面上时,水渗入到树窝内,不再向下渗漏而聚集在树窝内,为坡面上植被成活提供水分,进而提高了坡面植被的成活率。
【专利说明】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由于林地毁坏、河流污染和大气污染等,使我国的自然生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湖泊湿地急剧减少,频繁的气候灾害和地震地质灾害,已经容不得人们无视生态恶化和缓慢的不作为。当务之急必须逐渐减少至停止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同时还要加快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在生态恢复中,如何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成为了目前我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是采用在裸露的岩土表面种植植被,当植被成活后,通过植物的根系稳固岩土,防止雨水冲刷是带着泥土,并且保持水分。
[0003]但是,在实际治理工作中,却发现这种常规的植被恢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场所,如在开挖隧道、发掘煤矿和修建水电站等产生的弃渣堆积呈的坡体上,这些坡体的体积巨大,坡面的坡度大,在这些坡面上种植植被,植被本身难以依附在坡面上,而就算植被依附在坡面上之后,由于这些弃渣体内部具有大量的缝隙存在,雨水落入坡面后渗漏快,进而难以为其上的植被提供成活的水分,同时,由于弃渣体疏松,弃渣容易从弃渣坡面滑落,而导致种植在坡面上的植被难以成活。
[0004]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上,雨水渗漏快,坡面弃渣易滑落,种植在其上的植被难以成活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包括树窝,所述树窝竖直设置在弃渣体坡面上,所述树窝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黏土泥浆层,所述树窝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上设置有缺口,所述黏土泥浆层中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所述黏土泥浆层的厚度为3?5_,所述坡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栏栅,每一排所述栏栅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栏杆组成,所述栏杆长度为60?80cm,所述栏杆插入所述坡面的深度为40?60cm。在坡面上设置树窝,将植被种植在树窝内,进而解决了由于坡面坡度过大,植被难以依附在坡面上的问题,由于树窝的底部和侧壁设置有覆盖在其上的黏土泥浆层,当有水落到坡面上时,水渗入到树窝内,不再向下渗漏而聚集在树窝内,为坡面上植被的成活提供水分,进而提高了坡面植被的成活率;当有水落入树窝内时,树窝内的黏土泥浆层阻止水继续往下渗漏而汇集在树窝内,而植被所需的水分,只需植被根系周围的泥土湿润即可,而当流入的水过多时,植被根部被水浸泡,容易导致植被的根部腐烂,所以在树窝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上设置缺口,当树窝内的水超过缺口高度时,水从缺口渗透到树窝外,避免植被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烂;当植被成活后,随着植被根系的生长,植被本身能够摄取足够的水分,此时,由于是采用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厚度为3?5mm的黏土泥浆层,使得黏土泥浆层在保证能够防止水渗漏的同时,又具有较低的强度,使得植被根系生长时能够轻易的穿过黏土泥浆层,所以在树窝内设置黏土泥浆层,在植被种植前期,植被根系还不发达的时候,在树窝底部的集水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当植被成活后,由于黏土泥浆层本身强度低,所以黏土泥浆层又不阻碍植被根系的生长,使得植被成活后能够通过其自身发达的根系吸收足够水分维持生长,同时其发达的根系又能稳固住坡体的弃渣,进而实现保水固土的效果,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治理;另外,在坡面上间隔设置若干排由栏杆并排组成的栏栅,各排栏栅将整个坡面分割成多个层面,首先是通过栏栅稳固了坡面的弃渣,当有坡面上有弃渣滑落时,栏栅阻挡住弃渣,防止滑落的弃渣继续滑动时带动更多的弃渣下滑;当有雨水落到坡面上时,由于栏杆并排设置,栏栅形成防渗墙,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进而提高了坡面上的植被成活率。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缺口距离所述树窝底部的距离为所述树窝深度的1/4?1/3。保证树窝内的水不超过树窝深度的1/4?1/3,避免植被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烂。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缺口为沿所述树窝侧壁环绕的环状缺口。使得当树窝内的水超过缺口时,能够快速的渗漏出树窝,同时也避免树窝内的水从一个位置渗出树窝,导致在树窝外侧形成流道,使弃渣坡体更加的疏松。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水进入树窝内后,汇集在树窝的漏斗状部分内,由于树窝下半部分为漏斗状,较桶状的树窝而言,相同的积水量具有更高的积水高度,方便植被根部的吸收。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与所述黏土泥浆层之间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的上表面光滑。由于弃渣体多由碎石块组成,碎石块之间具有较多的间隙,所以在树窝与黏土泥浆层之间设置泥土层,防止黏土泥浆过多的进入到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内,首先是避免了黏土泥浆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黏土泥浆进入到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内,而导致黏土泥浆层的硬度过大,进而阻碍植被根系的生长。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直径为50?60cm,深度为50?60cm。将树窝直径设置在50?60cm,使坡面上可以间隔的设置若干个树窝,防止树窝过大而致使树窝对应的坡面面积过大,以致树窝上的植被不能够良好的吸取树窝内的水分。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栅上设置有编织条,所述编织条依次穿过相邻两根栏杆之间的间隙,将所述并排的栏杆编织成整体。将各个独立的并排的栏杆编织成整体,增加了栏栅的强度,进而增加了栏栅阻挡滑落弃渣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栏栅稳固弃渣坡面的能力。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杆为树干。在坡面刚设置栏栅时,也就是在坡面种植植被时,此时,栏栅起到稳固弃渣坡面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当植被成活后,植被自身的根系能够稳固坡面的弃渣,也能够通过自身的根系保持住落在弃渣坡面的雨水,此时插入坡体内的部分又会阻碍植被根系的生长,所以采用树干作为栏杆,随着时间的推移,插入坡体内的树干部分逐步开始腐烂,进而避免了对植被根系的阻碍,并且腐烂后的树干还作为肥料供植被生长。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杆为树干直径大于20mm的树苗。将直径大于30mm的树苗并排设置在弃渣坡面上作为栏栅,首先是起到了稳固弃渣坡面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同时,由于是采用树苗作为栏杆,部分树苗成活后成为坡面植被的一部分,实现保水固土的作用,而没有成活的树苗则腐烂成肥料供坡面植被的生长,即使所有的树苗不成活,其腐烂之后也有助于坡面植被的生长。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两排所述栏栅之间的间距为6?10m。将相邻两排栏栅之间的间距设置为6?10m,使得栏栅既能够起到稳固弃渣坡面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又不至于阻挡阳光,影响植被成活生长。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1、保证植被能够依附在坡面上;
[0019]2、提高坡体的保水能力,为植被成活初期提供水分;
[0020]3、为植被成活初期提供水分,而在植被成活后有不阻碍植被根系的生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树窝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栏栅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1_树窝,2_坡面,3_黏土泥衆层,4_植被,5_泥土层,6_缺口,7_栏栅,8_栏杆,9_编织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包括树窝1,所述树窝I竖直设置在弃渣体坡面2上,所述树窝I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黏土泥浆层3,所述树窝I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3上设置有缺口 6,所述黏土泥浆层3中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所述黏土泥浆层3的厚度为3?5mm,所述坡面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栏栅7,每一排所述栏栅7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栏杆8组成,所述栏杆8长度为60?80cm,所述栏杆8插入所述坡面2的深度为40?60cm。在坡面2上设置树窝1,将植被4种植在树窝I内,进而解决了由于坡面2坡度过大,植被4难以依附在坡面2上的问题,由于树窝I的底部和侧壁设置有覆盖在其上的黏土泥浆层3,当有水落到坡面2上时,水渗入到树窝I内,不再向下渗漏而聚集在树窝I内,为坡面2上植被I的成活提供水分,进而提高了坡面2植被I的成活率;当有水落入树窝I内时,树窝I内的黏土泥浆层3阻止水继续往下渗漏而汇集在树窝I内,而植被4所需的水分,只需植被4根系周围的泥土湿润即可,而当流入的水过多时,植被4根部被水浸泡,容易导致植被4的根部腐烂,所以在树窝I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3上设置缺口 6,当树窝I内的水超过缺口 6高度时,水从缺口 6渗透到树窝I外,避免植被4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烂;当植被4成活后,随着植被4根系的生长,植被4本身能够摄取足够的水分,此时,由于是采用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厚度为3?5_的黏土泥浆层3,使得黏土泥浆层3在保证能够防止水渗漏的同时,又具有较低的强度,使得植被4根系生长时能够轻易的穿过黏土泥浆层3,所以在树窝I内设置黏土泥浆层3,在植被4种植前期,植被4根系还不发达的时候,在树窝I底部的集水为植被4生长提供水分,当植被4成活后,由于黏土泥浆层3本身强度低,所以黏土泥浆层3又不阻碍植被I根系的生长,使得植被I成活后能够通过其自身发达的根系吸收足够水分维持生长,同时其发达的根系又能稳固住坡体的弃渣,进而实现保水固土的效果,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治理;另外,在坡面2上间隔设置若干排由栏杆8并排组成的栏栅7,各排栏栅7将整个坡面2分割成多个层面,首先是通过栏栅7稳固了坡面2的弃渣,当有坡面2上有弃渣滑落时,栏栅7阻挡住弃渣,防止滑落的弃渣继续滑动时带动更多的弃渣下滑;当有雨水落到坡面2上时,由于栏杆8并排设置,栏栅7形成防渗墙,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进而提高了坡面2上的植被成活率。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缺口 6距离所述树窝I底部的距离为所述树窝I深度的1/4?1/3。保证树窝I内的水不超过树窝I深度的1/4?1/3,避免植被4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烂。
[00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缺口 6为沿所述树窝I侧壁环绕的环状缺口 6。使得当树窝I内的水超过缺口 6时,能够快速的渗漏出树窝1,同时也避免树窝I内的水从一个位置渗出树窝1,导致在树窝I外侧形成流道,使弃渣坡体更加的疏松。
[00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I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水进入树窝I内后,汇集在树窝I的漏斗状部分内,由于树窝I下半部分为漏斗状,较桶状的树窝I而言,相同的积水量具有更高的积水高度,方便植被4根部的吸收。
[00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I与所述黏土泥浆层3之间设置有泥土层5,所述泥土层5的上表面光滑。由于弃渣体多由碎石块组成,碎石块之间具有较多的间隙,所以在树窝I与黏土泥浆层3之间设置泥土层5,防止黏土泥浆过多的进入到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内,首先是避免了黏土泥浆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黏土泥浆进入到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内,而导致黏土泥浆层3的硬度过大,进而阻碍植被4根系的生长。
[00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I直径为50?60cm,深度为50?60cm。将树窝直径设置在50?60cm,使坡面2上可以间隔的设置若干个树窝1,防止树窝I过大而致使树窝I对应的坡面2面积过大,以致树窝I上的植被4不能够良好的吸取树窝I内的水分。
[00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栅7上设置有编织条9,所述编织条9依次穿过相邻两根栏杆8之间的间隙,将所述并排的栏杆8编织成整体。将各个独立的并排的栏杆8编织成整体,增加了栏栅7的强度,进而增加了栏栅7阻挡滑落弃渣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栏栅7稳固弃渣坡面2的能力。
[00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杆8为树干。在坡面2刚设置栏栅7时,也就是在坡面2种植植被4时,此时,栏栅7起到稳固弃渣坡面2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当植被4成活后,植被4自身的根系能够稳固坡面2的弃渣,也能够通过自身的根系保持住落在弃渣坡面2的雨水,此时插入坡体内的部分又会阻碍植被4根系的生长,所以采用树干作为栏杆8,随着时间的推移,插入坡体内的树干部分逐步开始腐烂,进而避免了对植被4根系的阻碍,并且腐烂后的树干还作为肥料供植被4生长。
[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杆8为树干直径大于20_的树苗。将直径大于30mm的树苗并排设置在弃渣坡面2上作为栏栅7,首先是起到了稳固弃渣坡面2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同时,由于是采用树苗作为栏杆8,部分树苗成活后成为坡面2的植被4的一部分,实现保水固土的作用,而没有成活的树苗则腐烂成肥料供坡面2的植被4的生长,即使所有的树苗不成活,其腐烂之后也有助于坡面2的植被4的生长。
[00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两排所述栏栅7之间的间距为6?10m。将相邻两排栏栅7之间的间距设置为6?10m,使得栏栅7既能够起到稳固弃渣坡面2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又不至于阻挡阳光,影响植被4成活生长。
[0037]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包括树窝,所述树窝竖直设置在弃渣体坡面上,所述树窝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黏土泥浆层,所述树窝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上设置有缺口,所述黏土泥浆层中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所述黏土泥浆层的厚度为3?5_,所述坡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栏栅,每一排所述栏栅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栏杆组成,所述栏杆长度为60?80cm,所述栏杆插入所述坡面的深度为40?6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距离所述树窝底部的距离为所述树窝深度的1/4?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沿所述树窝侧壁环绕的环状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窝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窝与所述黏土泥浆层之间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的上表面光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窝直径为50?60cm,深度为50?6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栅上设置有编织条,所述编织条依次穿过相邻两根栏杆之间的间隙,将所述并排的栏杆编织成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为树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为树干直径大于20mm的树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两排所述栏栅之间的间距为6?10m。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3618424SQ20132087918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赵鑫钰, 李磊 申请人:四川华电杂谷脑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赵鑫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