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及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04227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及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及循环系统,在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应用。本发明的泥浆循环方法是将钻孔灌注所用泥浆通过地面循环管路与泥浆池和钻机泥浆循环管路连通,建立泥浆循环系统。本发明的泥浆循环系统包括钻机泥浆循环管路和泥浆池,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一端与钻机连通,另一端与泥浆池中的泥浆泵连通,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中设有泥浆过流控制阀和三通管,该三通管通过排浆阀和排浆管与废浆池连通;在泥浆灌注桩桩孔与泥浆池之间通过地面循环管路连通。对原地面不进行破坏,保持原貌,保持了地面的完整性。施工完成后的场地仅留下施工过的桩眼,场地整洁,既符合安全文明施工场地的要求,大大方便了施工。
【专利说明】一种灌注粧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及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中灌注桩施工泥浆的循环方法,特别是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及循环系统,在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建筑桩基础施工中,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采用钻机钻孔、泥浆护壁,桩孔与泥浆池之间的泥浆循环是在施工场地地面上挖明沟进行循环。泥浆循环用的明沟随着桩孔位置的变动,也不断地挖掘变动,使原本是完好的施工场地,施工过后变的千沟万壑、泥泞不堪。场地的地面已无法利用,且场容场貌不整洁也不能满足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需要一种泥浆循环的方法,改变目前的现状,使施工场地不仅整洁,也可以充分利用做为施工道路、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及循环系统,改变目前灌注桩施工场地被泥浆循环明沟破坏的现状,使施工场地不仅整洁,也可以被充分利用,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
[000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是将钻孔灌注所用泥浆通过地面循环管路与泥浆池和钻机泥浆循环管路连通,建立泥浆循环系统。
[0005]用于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的泥浆循环系统包括钻机泥浆循环管路和泥浆池,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一端与钻机连通,另一端与泥浆池中的泥浆泵连通,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中设有泥浆过流控制阀和三通管,该三通管通过排浆阀和排浆管与废浆池连通;在泥浆灌注桩桩孔与泥浆池之间通过地面循环管路连通。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本发明可使桩孔与泥浆池间的泥浆通过地面循环管路进行循环而不经由现场地面,对原地面不进行破坏,保持原貌,保持了地面的完整性。这样相邻桩孔轴线之间距离稍大些的空地便可以被利用,可用做施工道路、或是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等等。施工完成后的场地仅留下施工过的桩眼,场地整洁,既符合安全文明施工场地的要求,又大大方便了施工,满足了建筑工地对场地利用的需求,具有显著的使用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泥浆循环系统泥浆正循环的工作示意图。
[0008]图2是护筒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09]图3是图2的左视图。
[0010]图4是护筒实施例二的左视图。
[0011]图5是护筒实施例二中球头连接装置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并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3]参见图1,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是将钻孔灌注所用泥浆通过地面循环管路与泥浆池7和钻机泥浆循环管路连通,建立泥浆循环系统。
[0014]用于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的泥浆循环系统包括钻机泥浆循环管路和泥浆池7,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一端与钻机5连通,另一端与泥浆池7中的泥浆泵4连通,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中设有泥浆过流控制阀9和三通管,该三通管通过排浆阀10和排浆管6与废浆池8连通;在泥浆灌注桩桩孔与泥浆池7之间通过地面循环管路连通,不破坏原地面。地面循环管路包括护筒I和地面泥浆管2,地面泥浆管2与护筒I连接并延伸至泥浆池7中。地面泥浆管2是抗压橡胶管或塑料管,也可使用金属管,保证泥浆顺利通过。地面泥浆管2之间通过套管对接或者在每根地面泥浆管2的两端固定水龙带接扣,方便两根地面泥浆管2的对接。
[0015]护筒的实施例一
参见图2和图3,护筒I包括筒体1.3和吊环1.1,筒体1.3上设有过浆口 1.2,过浆口1.2上连接溢浆管1.4。溢浆管1.4与筒体1.3向上倾斜焊接或者是向下倾斜焊接,其溢浆管1.4与筒体1.3之间的夹角均设定在70度一 90度之间,向上倾斜焊接的溢浆管1.4用于反循环,向下倾斜焊接的溢浆管1.4用于正循环,保证泥浆循环通畅。
[0016]护筒的实施例二
参见图4和图5,护筒I包括筒体1.3和吊环1.1,筒体1.3上设有过浆口 1.2,过浆口
1.2上焊接外丝短节1.5与球头连接装置丝扣连接,溢浆管1.4安装在球头连接装置中。溢浆管1.4 一端是球形头;球头连接装置是管状体,将溢浆管1.4的球形头安装在管腔中,一端管口设有内丝扣与外丝短节1.5连接,另一端管口内径大于溢浆管1.4的外径,可使溢浆管1.4的管体多角度转动,自由调节。溢浆管1.4在球头连接装置中上、下倾斜与筒体1.3之间的夹角设定在70度一 90度之间。本实施例在泥浆的正、反循环施工中无需更换护筒I,只需调节溢浆管1.4的管口方向。
[0017]上述实施例中护筒I的溢浆管1.4的内径均设定在150mm以上。护筒I上部有溢浆管1.4,正循环施工时溢浆管1.4的管口方向略倾斜向下与地面泥浆管2紧密连接,保证溢浆管1.4的管口高于泥浆池7的高度,产生高度差使泥浆在重力和泥浆泵4的作用下流进泥浆池7。反循环施工时,需调节护筒I的埋设高度,使溢浆管1.4的管口方向略倾斜向上,其管口与地面泥浆管2紧密连接,让泥浆池7的溢浆口高于溢浆管1.4的管口高度,产生高度差使泥浆在重力和泥浆泵4的作用下流进桩孔。
[0018]护筒I埋设在灌注桩的桩口,地面泥浆管2采用抗压橡胶管或塑料管,其管径满足排浆要求,地面泥浆管2采用多管连接方式组合,根据护筒I到泥浆池7的距离调整地面泥浆管2的节数,相邻泥浆管2之间使用水龙带接扣的连接方式连接或者使用套管连接。正循环施工时,地面泥浆管2末端与泥浆泵4的一个吸浆口紧密连接,使得泥浆泵4对地面泥浆管2产生吸力,加快泥浆从护筒I到泥浆池7的循环速度,保证护筒I不溢浆。反循环施工时,地面泥浆管2末端固定在泥浆池7边沿的溢浆口即可,使泥浆在高度差及重力和泥浆泵4的作用下流进桩孔。[0019]在正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钻机5工作时,打开泥浆过流控制阀9、关闭排浆阀10,泥浆池7中的泥浆通过泥浆泵4注入钻杆3,钻杆3内的泥浆从桩孔中经护筒I的过浆口 1.2流进地面泥浆管2后快速流进泥浆池7,如此往复循环。往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时,将通往钻杆3的泥浆过流控制阀9关闭,打开与排浆管6连接的排浆阀10,使泥浆排入废浆池
8。整个施工过程泥浆通过地面泥浆管2进行循环,不在地面挖明沟流浆,使场地地面不被破坏,保持了场地的整洁,既可以根据施工需要继续利用场地又符合了文明施工的要求。
[0020]在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各装置与正循环施工连接相同,不同之处是,护筒I的溢浆管2的管口方向略向上、其高度低于泥浆池7的溢浆口,地面泥浆管2末端固定于泥浆池7的溢浆口即可。打开泥浆过流控制阀9、关闭排浆阀10,钻机5工作时,泥浆池7里的泥浆从溢浆口流入地面泥浆管2后快速流入桩孔内,从钻杆3中返至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中,被泥浆泵4注入泥浆池7中,如此往复循环。灌注混凝土时,原理与正循环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将钻孔灌注所用泥浆通过地面循环管路与泥浆池(7)和钻机泥浆循环管路连通,建立泥浆循环系统。
2.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泥浆循环方法的泥浆循环系统,包括钻机泥浆循环管路和泥浆池(7),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一端与钻机(5)连通,另一端与泥浆池(7)中的泥浆泵(4)连通,钻机泥浆循环管路中设有泥浆过流控制阀(9)和三通管,该三通管通过排浆阀(10)和排浆管(6)与废浆池(8)连通,其特征是,在泥浆灌注桩桩孔与泥浆池(7)之间通过地面循环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面循环管路包括护筒(I)和地面泥浆管(2 ),地面泥浆管(2 )与护筒(I)连接并延伸至泥浆池(7 )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地面泥浆管(2)是抗压橡胶管或塑料管,地面泥浆管(2)之间通过套管对接或者在每根地面泥浆管(2)的两端固定水龙带接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护筒(I)包括筒体(1.3)和吊环(1.1),筒体(1.3)上设有过浆口(1.2),过浆口(1.2)上连接溢浆管(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浆管(1.4)与筒体(1.3)向上倾斜焊接或者是向下倾斜焊接,其溢浆管(1.4)与筒体(1.3)之间的夹角均设定在70度一 90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护筒(I)包括筒体(1.3)和吊环(1.1),筒体(1.3)上设有过浆口(1.2),过浆口(1.2)上焊接外丝短节(1.5)与球头连接装置丝扣连接,溢浆管(1.4)安装在球头连接装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浆管(1.4) 一端是球形头;球头连接装置是管状体,将溢浆管(1.4)的球形头安装在管腔中,一端管口设有内丝扣与外丝短节(1.5)连接,另一端管口内径大于溢浆管(1.4)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浆管(1.4)在球头连接装置中上、下倾斜与筒体(1.3)之间的夹角设定在70度一 90度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溢浆管(1.4)的内径均设定在150_以上。
【文档编号】E21B21/12GK103850660SQ201410090354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雷虎, 戚瑞安, 张军, 杨月刚, 林永军, 李金龙, 王翔, 程利国, 刘敏, 牛建明 申请人:中石化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