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砂地质的高层住宅基础集水坑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04925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流砂地质的高层住宅基础集水坑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流砂地质的高层住宅基础集水坑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是:将集水坑基槽挖至集水坑底标高处,在集水坑中间部位挖一个小集水井,下泥浆泵,外罩防沙钢丝网,以备抽排水;在集水坑四周竖直向下间隔钉入脚手钢管,在脚手钢管外侧错缝支设双层模板;在脚手钢管内侧支设吊模,在吊模与双层模板间灌注细石混凝土构筑集水坑四周挡土墙,然后撤除小集水坑中的排污泵,浇筑细石混凝土构筑集水坑底部厚垫层;在挡土墙内侧砌筑砖胎膜并抹灰找平;做防水及防水保护层;集水坑钢筋绑扎、支模板,关闭集水井阀门,将集水井和基础一同进行钢筋混凝土筏板浇筑。本发明可以在不降水、不换填的前提下,直接进行集水坑的施工。
【专利说明】流砂地质的高层住宅基础集水坑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方法,具体是一种流砂地质的高层住宅基础集水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高层建筑底层一般都会留有集水坑,用于突发或特殊情况下建筑物内漏水的集水和强排。而一般集水坑设计深度较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要深2米左右,在基坑大面积开挖完毕后,集水坑位置的土方开挖一般均采用局部开挖。但有些特殊地质,如地下滞水、或流砂层往往低于後板基础底标闻且正巧略闻于集水坑底标闻,在不进行降水处理或不对地基做特殊处理的情况下,不能直接进行集水坑施工。
[0003]目前,在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阶段,开挖基础集水坑时遇到流砂地质时,行业内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土垫层法,深层密实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加筋法等。
[0004]现有流砂地质的处理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I) 一般需要降水、换填或者注浆、加筋等固化加固处理,需要较长的施工工期,以及需要投入更高的施工成本。
[0005](2)传统方法主要还是针对大面积地基处理,对于小面积的流砂地质处理显得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在不进行降水、换填等地基处理的情况下,在流砂质地基上直接进行流砂地质的高层住宅基础集水坑施工方法。
[0007]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砂地质的高层住宅基础集水坑施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a.将集水坑基槽挖至集水坑底标高处,在集水坑中间部位挖一个小集水井,下泥浆泵,外罩防沙钢丝网,以备抽排水;
b.在集水坑四周竖直向下间隔钉入脚手钢管,钉入的脚手钢管顶标高同基槽垫层底标高,在脚手钢管外侧错缝支设防止集水坑四周沙土流入坑内的双层模板;
c.在脚手钢管内侧支吊模,在吊模与双层模板间灌注细石混凝土构筑集水坑四周挡土墙,然后撤除小集水坑中的排污泵,浇筑细石混凝土构筑集水坑底部厚垫层,浇筑完毕后,实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拆模,细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
d.在挡土墙内侧砌筑砖胎膜并抹灰找平;
e.做防水及防水保护层;
f.集水坑钢筋绑扎、支模板,关闭集水井阀门,将集水井和基础一同进行钢筋混凝土筏板烧筑。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本发明特别适于有桩基础的高层住宅在流砂质地基上进行集水坑的施工。由于整个建筑的竖向荷载通过筏板基础传至桩基础复合地基,而集水坑又与筏板相联,因此应用本发明,不需要考虑集水坑处的地基承载力,在有流砂的地质施工集水坑,只要确保集水坑的平面位置、标高、以及施工质量即可,尤其可以在不降水、不换填的前提下,直接进行集水坑的施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集水坑平面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a)。
[0011]图3是图1中A-A剖面图(b)。
[0012]图4是图1中A-A剖面图(C)。
[0013]图中:集水坑I,小集水井2,脚手钢管3,双层模板4,集水坑四周挡土墙5,集水坑底部厚垫层6,脚手架支撑7,吊模8,砖胎膜9,防水层10,防水保护层11,钢筋混凝土筏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发明内容】

[0015]参见图1,本实施例以净尺寸4200mmX 2000mm的电梯井道集水坑为例进行说明。其施工步骤如下:
(I)将集水坑基槽挖至集水坑I底标高处,在集水坑I中间部位挖一个300mmX 300mm、深500mm的小集水井2,在小集水井2下泥浆泵,外罩防沙钢丝网,作为抽排水措施。
[0016](2)在集水坑I四周用液压锤竖直向下钉入长5米Φ48脚手钢管3,脚手钢管3净间距250mm,钉入的脚手钢管3的顶标高同基槽垫层底标高。随打脚手钢管3随在脚手钢管3外侧错缝支设双层模板4,双层模板4固定于钢管架上,以防止集水坑I四周沙土流入坑内(详见图2)。
[0017](3)在脚手钢管3内侧通过脚手架支撑7支设吊模8,吊模8与脚手钢管3间距为400mm,由集水坑I底上反400mm至脚手钢管3顶。待垫层浇筑时,撤除小集水井2中的排污泵,并放置镀锌钢管,上部套丝扣,由小集水井2向外抽水,并安装阀门。
[0018]向吊模8与双层模板4之间先由四周灌注C30细石混凝土,构筑集水坑四周挡土墙5,然后再浇筑C30细石混凝土构筑集水坑底部垫层6。浇筑完毕后,实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方可拆模(详见图3)。
[0019](4)砌筑砖胎膜9并抹灰找平。在浇筑好的集水坑I内壁四周及坑内用M7.5水泥砂浆砌筑页岩砖构筑砖胎膜9,以达到图纸要求的集水坑的形状和尺寸;再用1:3水泥砂浆将砖胎膜9表面进行抹灰找平(详见图4)。
[0020](5)做防水层10及防水保护层11 (详见图4)。
[0021](6)进行基础和集水坑钢筋绑扎、支|吴板,关闭小集水井2阀门,将小集水井2和基础一同进行钢筋混凝土筏板12的浇筑(详见图4)。
[0022]上述集水坑施工,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无需进行降水处理,节约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流砂地质的高层住宅基础集水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 a.将集水坑基槽挖至集水坑底标高处,在集水坑中间部位挖一个小集水井,下泥浆泵,外罩防沙钢丝网,以备抽排水; b.在集水坑四周竖直向下间隔钉入脚手钢管,钉入的脚手钢管顶标高同基槽垫层底标高,在脚手钢管外侧错缝支设防止集水坑四周沙土流入坑内的双层模板; c.在脚手钢管内侧支吊模,在吊模与双层模板间灌注细石混凝土构筑集水坑四周挡土墙,然后撤除小集水坑中的排污泵,浇筑细石混凝土构筑集水坑底部厚垫层,浇筑完毕后,实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拆模,细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 d.在挡土墙内侧砌筑砖胎膜并抹灰找平; e.做防水及防水保护层; f.集水坑钢筋绑扎、支模板,关闭集水井阀门,将集水井和基础一同进行钢筋混凝土筏板烧筑。
【文档编号】E02D29/045GK103912009SQ201410156682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郭耀东 申请人:二十二冶集团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