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0542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包括:测量确定深厚软土基坑边线,沿深厚软土基坑边线的外围依次打入钢板桩及型钢桩,连接钢板桩与型钢桩,形成支护结构;当基坑设计深度小于或等于六米,并且有放坡空间时,在支护结构内开挖土方,开挖土方完成后进行地下结构物施工;待地下结构物施工完毕后,对基坑周边进行回填,并拔出钢板桩及型钢桩。本发明采用钢板桩与型钢桩组合,并直接将其挤入深厚软土中,达到了抗滑目的;在地下结构物建至原有地面后,即可将钢板桩及型钢桩拔出,此方法节约了能源、资源;提高了施工速度、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专利说明】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在用地日益紧张的城市,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开发地下空间已成为一种必然,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铁、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地下变电站、地下仓库、地下民房工事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公用设施等,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深基坑工程成为比不可少的工程。
[0003]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天然含水量高、空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大的特点,地基承载力普遍很低,整体稳定性较差,因此在开挖基坑的施工中极易造成深层滑移,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0004]目前,对深厚软土基坑的深层抗滑移一般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深层搅拌桩、高压旋转喷桩、SMW工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砼、水泥、钢筋),而且施工周期长、造价昂贵,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泥浆)。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在本发明的实施 例中提供了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包括:
[0007]测量确定深厚软土基坑边线,沿深厚软土基坑边线的外围依次打入钢板桩及型钢桩,连接钢板桩与型钢桩,形成支护结构;
[0008]当基坑设计深度小于或等于六米,并且有放坡空间时,在支护结构内开挖土方,开挖土方完成后进行地下结构物施工;
[0009]待地下结构物施工完毕后,对基坑周边进行回填,并拔出钢板桩及型钢桩。
[0010]进一步,还包括:当基坑设计深度大于六米,或基坑设计深度小于等于六米且无放坡空间时,在支护结构内开挖土方,并设置型钢组合梁对钢板桩及型钢桩进行支撑,开挖土方完成后进行地下结构物施工;
[0011]进一步,还包括回填钢板桩及型钢桩拔出后形成的孔隙;
[0012]进一步,钢板桩及型钢桩采用振冲挤压方式进行施工;
[0013]进一步,型钢桩顶部与钢板桩通过型钢梁连接;
[0014]进一步,钢板桩包括但不限于拉森钢板桩;
[0015]进一步,钢板桩的长度依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0016]进一步,型钢桩包括但不限于H型钢、工字钢、槽钢及钢管;
[0017]进一步,型钢桩穿过淤泥类土层,并插入硬土层内至少I米。
[00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深层搅拌桩、高压旋转喷桩、SMW工法进行深层抗滑移的方法相比,其采用钢板桩与型钢桩组合,并直接将其挤入深厚软土中,达到了抗滑目的;在地下结构物建至原有地面后,即可将钢板桩及型钢桩拔出,拔出的钢板桩及型钢桩可重复利用于下一工程中,此方法节约了能源、资源;提高了施工速度、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0020]图2示出了本发明基坑设计深度小于等于6米时的平面布置图;
[0021]图3示出了图2中1-1的剖视图;
[0022]图4示出了图3中A-A的剖视图;
[0023]图5示出了本发明基坑设计深度大于6米时的平面布置图;
[0024]图6示出了图5中2-2的剖视图;
[0025]图7示出了图6中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7]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0028]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包括:
[0029]步骤S101,通过测量放线确定深厚软土基坑边线及基坑支护桩轴线。
[0030]步骤S103,打钢板桩。
[0031]步骤S105,打型钢桩。
[0032]钢板桩及型钢桩需沿基坑边线的外围依次打入,并连接钢板桩与型钢桩,形成支护结构;本实施例将钢板桩与型钢桩组合,钢板桩可起到止淤作用,型钢桩与钢板桩可以共同承担抗倾覆、抗滑移作用,型钢桩顶部与拉森钢板桩用型钢梁连接。
[0033]型钢桩间距、截面大小、排数根据理论计算需要选用。理论计算按现有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进行。
[0034]为了使型钢桩更加稳固,型钢桩需插入深度闯过淤泥类土进入相对硬层I米以上。
[0035]钢板桩可采用拉森钢板桩等,钢板桩的长度以12米为宜;型钢桩可采用H型钢、工字钢、槽钢及钢管等。
[0036]步骤S107,开挖基坑。
[0037]当基坑(设计)深度小于或等于六米,并且有放坡空间时,在支护结构内开挖土方,开挖土方完成后,直接进行步骤S109地下结构物施工。
[0038]参见图2至图4,图2示出了本发明基坑设计深度小于等于6米时的平面布置图;图3示出了图2中1-1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3中A-A的剖视图。图中:11、基坑;12、地下结构物剪力墙;13、钢板桩;14、型钢桩;15、基坑底;16、坑顶地面;17、坡面处理机构(微型钢管或松木桩);18、人工填土层;19、淤泥土层;20、粘土层。
[0039]当基坑(设计)深度大于六米时,或基坑设计深度小于等于六米且无放坡空间时,在支护结构内开挖土方,并进行步骤S108,设置型钢组合梁对钢板桩及型钢桩进行支撑,型钢组合梁连接围堰的相邻两边,根据需可设置多组,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步骤S109地下结构物施工。
[0040]参见图5至图7,图5示出了本发明基坑设计深度大于6米时的平面布置图;图6示出了图5中2-2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6中B-B的剖视图。图中:21、基坑;22、地下结构物剪力墙;23、钢板桩;24、型钢桩;25、型钢组合支撑架(型钢组合梁);26、基坑底;27、坑顶地面;28、人工填土层;29、淤泥土层;30、粘土层。
[0041 ] 步骤SI 11,待地下结构物施工完毕后,对基坑周边进行回填。
[0042]步骤S113,拔出钢板桩及型钢桩。
[0043]钢板桩及型钢桩拔出后会形成孔隙,为了避免地表沉降,需对钢板桩及型钢桩拔出后形成的孔隙进行回填,可采用膨润土浆液填充或砂土填充。
[0044]在本实施例中,钢板桩及型钢桩优选采用振冲挤压方式进行施工,振冲挤压方式不产生泥浆或废渣,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0045]本发明通过提供了一种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采用钢板桩与型钢桩组合,并直接将其挤入深厚软土中,达到了抗滑目的;在地下结构物建至原有地面后,即可将钢板桩及型钢桩拔出,拔出的钢板桩及型钢桩可重复利用于下一工程中,此方法节约了能源、资源;提高了施工速度、大幅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确定深厚软土基坑边线,沿所述深厚软土基坑边线的外围依次打入钢板桩及型钢桩,连接所述钢板桩与所述型钢桩,形成支护结构; 当所述基坑设计深度小于或等于六米,并且有放坡空间时,在所述支护结构内开挖土方,开挖土方完成后进行地下结构物施工; 待所述地下结构物施工完毕后,对所述基坑周边进行回填,并拔出所述钢板桩及型钢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基坑设计深度大于六米,或所述基坑设计深度小于等于六米且无放坡空间时,在所述支护结构内开挖土方,并设置型钢组合梁对所述钢板桩及型钢桩进行支撑,开挖土方完成后进行地下结构物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填所述钢板桩及型钢桩拔出后形成的孔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及型钢桩采用振冲挤压方式进行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桩顶部与所述钢板桩通过型钢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包括但不限于拉森钢板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的长度依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桩包括但不限于H型钢、工字钢、槽钢及钢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桩穿过淤泥类土层,并插入硬土层内至少I米。
【文档编号】E02D17/04GK103924602SQ20141018313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冯诚 申请人:冯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